输液危害与吃药的区别,附感冒咳嗽(三针法)发烧中医调理方法(下)

亮剑Eden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备注:本文不针对某一学科</b></p> <p class="ql-block"><b>  北医某医院心内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夫认为输液没有科学依据,虽然静脉输液会比口服药起效快,但停止输液后没有口服药维持的时间长。而且心脑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很多,特别是和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关系很密切,单纯地依靠输液来解决问题是荒诞的。</b></p> <p class="ql-block"><b>  常开启五个退烧穴,能不输液就不输液。 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退烧穴位,合理使用,往往有奇效。</b></p> <p class="ql-block"><b>一、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b></p><p class="ql-block"><b>二、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b></p><p class="ql-block"><b>三、曲池穴,肘穴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穴。</b></p><p class="ql-block"><b>四、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 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 </b></p><p class="ql-block"><b>五、 外关穴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位(曲池、外关、合谷),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b></p> <p class="ql-block"><b>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b></p> <p class="ql-block"><b>针灸感冒咳嗽三针也有其效:</b></p><p class="ql-block"><b>1、列缺、外关、合谷。</b></p> <p class="ql-block"><b>2、董氏三针:位置在手背面2、3、4、5 掌指关节结合处。</b></p> <p class="ql-block"><b>  相对而言 口服药要经过肠道吸收,是经过肠胃细胞把有效成分吸收进血管,再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在病灶部位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身体把不需要的或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过滤掉,之后才进入肝脏代谢,肠胃吸收药物有一定的缓冲时间,也让肝肾代谢负担没那么大。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就会降低血药浓度,进而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也就是说口服液比输液危害性小很多。</b></p><p class="ql-block"><b> 无奈的“输液病” 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几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依赖性。 无论小感冒还是其他什么病,人们总以为输液打吊瓶最保险又省事,但却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b></p> <p class="ql-block"><b>  老一辈中医提出“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打点滴”的用药原则越来越被忽视,我在归纳一下能按摩刮痧就不吃药、能针灸就不输液。对于感冒咳嗽发烧一句话不要去挂水打点滴。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品不再短缺,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强调一步到位,动辄就进行输液治疗,已经带来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以至于国外同行把我们医生称之为“水大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远离西药、输液接近健康,不是不用,而是少用。多用用中医药疗法副作用小甚至没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当然打铁还靠自身硬,远离不吃药不打针,因为再好的药也要副作用如果靠常年吃药还是要不得的,所以还得加强锻炼和有好的生后习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调理方案,仅供参考!不作为救死扶伤依据,重病者请到正规医院就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本文发表于沪徐高铁2025.01.27</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