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老街上的东方书店

新客家人

<p class="ql-block">  昆明的东方书店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个有故事的书店。它是1926年由胡适的学生王嗣顺创立的,坐落在文化街52号,昆明的一条老街上。经历了时代的风雨,2018年东方书店在原址上原样复建。</p> <p class="ql-block">  王嗣顺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参加过五四运动,深受当时系主任胡适先生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从北京回到家乡昆明,决心用书籍传递新文化新思想。取名“东方”就是希望同胞们在动荡艰难的时局里“向着明亮的那方”一直前进,振兴民族。</p><p class="ql-block"> 当时聂耳的家与东方书店<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街之隔,聂耳常到书店读书、买书。</span>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迁到昆明,东方书店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闻一多、李公朴、汪曾祺、林微因、朱光潜等知识界名家,和联大学子经常到访徜徉在书店。</p> <p class="ql-block">  我是2024年11月16号这天忙里偷闲来老街寻觅东巴纸时无意中看到的这家书店。</p><p class="ql-block"> 书店门口前的地面上镶嵌着一块石板,上面篆刻着对东方书店的文字简介。三扇木门的两侧挂着一副清代对联,上联:古来最长久之家无非积德,下联: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p><p class="ql-block"> 进得门来,左手边是一满墙的大书架,右手边是一个柜台,柜台后面站在两个二十岁左右姑娘。在她们身后往里靠楼梯处是售卖咖啡、茶还有茶点的吧台。</p><p class="ql-block"> 吧台上方的架子上立着七幅民国名士人像。从左至右依次是胡适、钱钟书、闻一多、林语堂、周璇、冯至、林微因。</p><p class="ql-block"> 靠楼梯间那墙角还安放了一个五斗柜,柜子上是一台支棱着拉杆天线的黑白老电视,电视机旁摆了一排书。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屋里见缝插针到处都堆着书,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span>显得有些局促。</p><p class="ql-block"> 通往二楼的圆弧形木楼梯紧靠墙的地方也堆满了书,一直堆到二楼。这都是店主人收集来的老书,大部分是外文书籍,墙上贴了一张纸条写着非卖品。楼梯上方的两扇窗户下挂着四幅花鸟画,看样子也是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  上到二楼,我才发现这栋老楼整体是木头结构的。二楼是两大间屋子,虽然也到处堆放着书,但比一楼大多了,宽敞明亮。房屋的梁柱都是用整条的原木制作的,房梁上悬挂着民国时期的老电扇。</p><p class="ql-block"> 二楼靠墙壁立着由底到顶的大书架,临街靠窗是几张配着旧式靠背椅的书桌,每个书桌上都有一个民国时期的台灯,款式各不相同。外面这间屋的中间摆有几张桌子,上面摆满了书。还有几个打开的老式木箱子、藤条箱子,里面也摆满了书。</p> <p class="ql-block">  在书架角落处有花瓶坐落在瓶台上,瓶里面插着鲜花。</p><p class="ql-block"> 这二楼布置的很复古又不失典雅,非常有情调。空气中舒缓的音乐流淌过耳边,人的心情立刻就愉悦起来。这里真是一个闹中取静读书的好地方。外间屋有五个读者坐在那里安静地看书,最里边的那张书桌前是一对年轻的情侣并排坐着,各看各的书。</p><p class="ql-block"> 这画面适合拍照。我站在楼梯口那里,左一张右一张选不同的角度连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  拍完读书的画面,我看到我左边靠楼梯栏杆处也摆了一张桌子,这张桌子正好与四幅画隔空相对。桌上摆着书和一些牛皮纸袋。纸袋旁有两张黄纸贴在栏杆上,纸上是手写的文字:东方书店加油包,中学阶段,¥328,东方书店加油包,高中阶段,¥299。桌旁是一把破藤椅,椅子上也放有加油包。</p> <p class="ql-block">  破藤椅的上方并排钉着两块黑底白字的木牌,一块写着:林微因书房、汪曾祺书房,一块写着西南联大名家书房。</p><p class="ql-block"> 木牌旁边是一个画着吃草的斑马图案的小门。我轻轻地拉开门,门框上悬挂着白色门帘。右一片门帘上写着:走进林微因的会客厅,同频汪曾祺的慢时光。左一片门帘上写着: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缅怀身临万难而不停奋进的一代人,致敬刚毅坚卓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不能随便进的,要扫墙上的二维码预约。</p> <p class="ql-block">  我轻轻撩开门帘,向里面张望。长长的木走廊左边是两间房,第一间是林微因书房,第二间是汪曾祺书房,走廊头上也是一间房,房门贴着个福字,正对着我。走廊的右下边是个天井,天井上面挂着许多的红灯笼。</p> <p class="ql-block">  掀开门帘一进去的右手边,也是条走廊,靠天井那里设计成了一个封闭的台子,上面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好几排书。还有一个碧绿色的花瓶,里面插着两枝玫瑰,一枝是粉玫瑰一枝是蓝玫瑰。一部老电话摆在悬挂毛笔的笔架旁。</p><p class="ql-block"> 书台的上方张贴着十多张民国文化名人的老照片,有汪曾祺、张伯苓、李政道、金岳霖、梁思成……</p><p class="ql-block"> 这道门里面真是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二楼楼梯口这里设计的非常巧妙,西南联大名家书房门的右边是个大书架,书架中间开了个窗,正对着里面的走廊书台。透过这个窗子你可以与十几位文化名人面对面,当你深情地凝视着他们,他们在微笑着注视你。穿越时空的感觉,美妙极了。</p> <p class="ql-block">  二楼的里间布置的和外间差不多,但更典雅温馨,像自家的书房。</p><p class="ql-block"> 靠窗是和外间一样的书桌椅子。墙壁上挂着一个大镜框,里面是两幅字,左边那条上方写着:闭门,下方写着:深山;右边那条上方写着:读书,下方写着:净土。</p><p class="ql-block"> 这字幅的下面是淡蓝色的柜子,上面一个陶瓶,一枝绿色植物从瓶里伸出枝叶来,长长的,想攀援到右边的书架上去。柜子的左边是落地留声机,这民国留声机的大喇叭像金色的荷花。</p><p class="ql-block"> 屋子中间有一张铺着桌布的大桌子,一个穿花衣裳的四五岁的小女孩半坐在沙发里,俯身在桌上正津津有味地读一本书。她胖乎乎的脸蛋,认真看书的神态,像极了我家小朋友小时候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如果能够让时光停下来,不长大,永远做一个小孩该多好。</p><p class="ql-block"> 给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拍了几张照片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书店。</p><p class="ql-block"> 东方书店,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买书、看书的地方,更是一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沉浸在知识与文化中的</span>心灵的栖息地,一个可以让人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这里充满书香与文化气息,时光缓慢而悠长,每个到访者在这里留下自己的故事,而东方书店,则成了这些故事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2025.1.27子时于成都</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90y2d7" target="_blank">梧桐深处——上海武康路印象</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