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情感与文化传承的节日,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年味,就像一缕缕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独特芬芳,串联起我们关于春节最温暖、最美好的回忆。每当提起年味,那些尘封在岁月深处的儿时过年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把我拉回到那个充满质朴与温情的东北农村。</p><p class="ql-block"> 1957年,我出生在东北农村的一个小村庄。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民经济百废待兴,农村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平日里,一家人靠着粗粮淡饭勉强维持生计,过年便成了一年中最值得期盼的时刻,因为只有在春节,才能吃上一顿热气腾腾、满是幸福滋味的饺子。尽管日子清苦,但那时的年味格外醇厚,整个村子都沉浸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年味,藏在过年的筹备里,是儿时心底最殷切的盼望。一进腊月,空气中就开始弥漫着若有若无的年味。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每一张布票都承载着全家人对新年的希望。大人们小心翼翼地翻出积攒许久的布票,步行数里路到镇上的供销社,精心挑选几尺色彩鲜艳的花布,满心欢喜地打算给孩子们做一身新衣裳。孩子们则天天掰着手指头盼着年三十,想象着自己穿上新衣在小伙伴面前神气的样子,满心的期待都写在了脸上。</p><p class="ql-block"> 杀年猪更是筹备过程中最让人兴奋的环节。当家里决定杀年猪,那可是件大事。前几天,爸爸就开始念叨,我们也跟着兴奋起来。杀猪那天,天还没亮,家里就热闹非凡。爸爸和几个叔伯早早起床,拿出磨刀石,一下一下地磨着杀猪刀,那“沙沙”声仿佛是过年的前奏。被养得膘肥体壮、憨态可掬的猪,被众人从猪圈赶出来时,似乎察觉到危险,拼命挣扎、嚎叫。几个壮汉迅速围上去,用绳子将猪的四肢牢牢绑住,齐心协力把它抬到厚实的木板上。猪还在徒劳地扭动身子,发出绝望的叫声,在寂静的清晨格外响亮。请来的杀猪师傅深吸一口气,拿起锋利的杀猪刀,手起刀落,猪血喷涌而出,流进早已准备好的盆里。猪的挣扎渐渐停止,院子里弥漫着一股温热的血腥气。随后,大家迅速烫毛、刮毛,不一会儿,原本黑乎乎的猪就变得白白净净。接着开始分割猪肉,每一块肉都被仔细分类,哪些用来包饺子,哪些用来做腊肉,哪些留着过年招待客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杀完年猪,母亲会用新鲜的猪血灌血肠,再炖上一大锅酸菜、猪肉和血肠。那浓郁的香味飘满整个院子,我早就围在锅边眼巴巴地等着,一上桌就迫不及待夹起一块放进嘴里,烫得直呼气,却又舍不得吐出来,吃得满嘴流油。</p> <p class="ql-block"> 年味,弥漫在热闹的集市里,奏响新年最欢快的乐章。临近春节,集市比往常热闹好几倍。大人们牵着孩子的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购置年货。卖春联的摊位前,大红的春联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每一副都写满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一旁的中国结和窗花,色彩鲜艳、造型精美,彰显着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爱不释手。卖水果的摊位上,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橘子堆成小山,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安吉祥、万事顺遂。孩子们手里拿着刚买来的糖葫芦,一边舔着甜滋滋的糖衣,一边在人群中嬉笑玩耍,那幸福的笑容仿佛能融化冬日的严寒。</p> <p class="ql-block"> 年味,氤氲在丰盛的年夜饭里,凝聚着家人间最真挚的情感。除夕当天,厨房弥漫着阵阵香气,成了家中最忙碌、最温馨的地方。妈妈从柜子里拿出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白面,熟练地揉面、擀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包饺子。为增添新年乐趣,妈妈还会特意在一个饺子里包上一枚一分硬币,谁吃到就寓意新的一年交好运、发大财。年夜饭的菜品虽比不上现在丰富,但每一道都饱含家人的心意。一盘炒花生香脆可口,是孩子们的最爱;一碗红烧肉色泽红亮诱人,一年也就只能吃这么一回,大家都吃得小心翼翼,生怕一口就吃完了,那细腻的口感和浓郁的肉香,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分享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亲情也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愈发深厚。</p> <p class="ql-block"> 年味,绽放在绚丽的烟花里,点亮新年最璀璨的夜空。当新年钟声敲响,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漆黑的夜空瞬间被烟花点亮,一朵朵烟花如同盛开的花朵,在夜空中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芒,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紫的像梦。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人们欢呼雀跃,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那璀璨的烟花,不仅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那年除夕,我和小伙伴们在村子的打谷场上尽情放鞭炮。我们拿着“小钢炮”“钻天猴”,兴奋得又蹦又跳。我点燃一个“小钢炮”用力扔出去,“砰”的一声巨响,大家欢呼起来。可谁也没想到,鞭炮落在打谷场边的柴草垛上。当时风有点大,火星一下子引燃了干燥的柴草,火苗迅速蹿起。我们几个孩子吓傻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周围的大人发现后立刻行动起来,有的跑回家拿水桶,有的呼喊更多人来帮忙。父亲听到动静也赶了过来,他一边安慰惊慌的我们,一边加入灭火队伍。大家一桶接着一桶地往火上泼水,经过一番紧张扑救,火势终于被控制住,最后熄灭了。这场意外让大家心有余悸,但也让我感受到村子里邻里间的团结。大家没有互相指责,而是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这件事也成了我过年记忆里一个特别的片段。</p> <p class="ql-block"> 年味,还流淌在温暖的拜年话语里,传递着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祝福。大年初一,人们纷纷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一句句“新年好”“恭喜发财”,饱含着浓浓的祝福与问候,让每一个听到的人心里都暖洋洋的。长辈们给晚辈发压岁钱,孩子们则乖巧地说着吉祥话,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在这个过程中,亲情、友情得到升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p> <p class="ql-block"> 如今,时光流转,岁月变迁,那些曾经熟悉的年味或许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逐渐淡去,但那份对家人的思念、对团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如同陈酿的美酒,愈发醇厚。它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代代相传,永不磨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