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随笔散文 贫困时代种菜

杜剑平

<p class="ql-block"> 本朝建立以后大约是1955年制定的工资标准,到1964年进行过一次工资调整,基本上:大学毕业工资52元,大专毕业工资42元,中专毕业工资36元,工人学徒出师后工资18元(注:大米凭粮本0.135元/500克,成年非体力活职工每月30*500克,还须扣除500克作为战备粮,每月可买29*500克),彼时,大陆没有奖金一说,一家老小全靠单位发的那点工资过活。刚开始人民币还是很值钱,公家的人生活还能达到温饱,后来物价逐渐上涨,吃公家饭的能感同身受到,直到1977年才再次进行工作普调一次,公家人生活水平才停止下跌。</p><p class="ql-block"> 当时劳大教职工家庭组成有双职工的、单职工,双职工家庭中学历也有不同的,单职工家庭男主人一般是工人或中专毕业,工资不高,即使是在1960年代,指着这点工资,要养老婆和养育孩子,生活相当的艰苦。好在,安徽劳动大学位于宣城丘陵地,周围有大片未开垦土地可以进行农业生产,而且教工宿舍后面紧麻姑山,割茅草爬松毛甚至偷砍山上的松树烧火,所以,手头那点工资除买米买油买猪肉的钱是省不掉外,勤劳的教职员工一年四季的蔬菜、柴火、鸡蛋钱都能省掉,算下来,即使是中专单职工家庭也能维持温饱的,比之周围农村里的农民家庭不知要好了多少。记得有这样的事情,我们上小学时每学期学费是3元,其中,1.5元书本费,1.5元学费,一般教职工家庭的孩子交学费都是拿元或角为单位交的,不少农家子弟交学费是带一兜子分币来的交学费,那是父母卖鸡蛋或蔬菜赚到的。</p><p class="ql-block"> 其实,种菜也很简单,劳动大学教工宿舍是呈阶梯状一排排平行芜湖杭公路,前后排之间大约有20米的间隙,房前一小块地辟为菜地,屋后那一小块可以垛柴火,鸡笼一般垒在前面的走廊里(朝南,鸡病少些),总的来说:劳大教职工的工作量不大,我家隔壁家是一退伍复员军人,在学校保卫科工作,每月工资大约有52元,女主人是dang员嫌到五七连上班丢人,全家的收入只有男主人一人,还要养老婆和3个孩子外带丈母娘,他家不仅在房前种了菜,山坡上还辟出一块地种菜,自家产的肥料不够,有时男人还到公厕里掏,肥料足他家的菜长的特别好,一年四季有吃不完的时令蔬菜,不过,没有文化还是不行,3个小孩都荒废了。</p><p class="ql-block"> 安徽省立医院肿瘤内科杜剑平</p><p class="ql-block"> 2025.1.26</p> <p class="ql-block">肥料足,菜就长得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