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姥姥并不是我的姥姥,而是我先生的姥姥,她是千千万万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一位劳动妇女,因为我在宁波从小到大就没有见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先生的家乡在天津塘沽区,结婚时他的爷爷奶奶都健在,他们很疼小辈,记得从来没有叫过我的名字,而是一口一个宝啊宝啊地叫我,还有这个姥姥,一直到她活到98岁去世,我也没有见过面,因为姥姥跟着二舅在老家生活,二舅二舅姆,还有老舅老舅姆在老家十分孝敬姥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姥姥老家在全国唯一用烈士的名字名命的黄骅县偏僻的许官村,改革开放后才知佬爷刘家今生前世是皇亲国戚,当年为国立过功劳,相当了不起。我和姥姥只有通过二舅写信,逢过春年时我曾记得给二舅家里邮过几次只有几十元钱,她会通过二舅给我们写信,最重要的是给我们每年邮寄家乡的特产醉枣,后来知道我炒菜凉拌包饺子就爱吃农家磨的香油,姥姥让老舅和二舅到天津去捎去香油,我的先生回家探亲,一直把香油带到大庆油田。我想,这不是简单的醉枣、香油,而是姥姥对我们晚辈出门在外的浓浓一片爱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姥姥出生在清朝的1906年,如算年龄虚岁119岁,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丙午年,根据中国的传统生肖文化,这一年出生的人属马。但是百度讲如果出生在1月24日前的是属蛇,今年二舅也88岁,不太清楚姥姥的具体日期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结婚时是1978年春天,我婆婆是个家中老大,大家都叫她大姐,下面三个弟弟三个妹妹,她因为要照顾家里的弟妹,断断续续上了三年私塾学校以后,就不再读书,帮助佬爷姥姥操持家务带弟弟妹妹,她不仅纺棉花织布是能手,还会描凤绣花,供养着弟妹们读书,二姨成了医生在石家庄,只有三姨在上海工作,老姨夫当时在北京交通局任工程师,老姨为了照顾黄骅农村的公公婆婆,及家人儿女,(后在改革开放后,聘用人材到连云港当总工程师,老姨才调到连云港夫妇俩团聚),婆婆的大弟弟是塘沽区盐厂医院的院长,退休前是一位工会主席,二弟是黄骅市一家中学有名的校长,桃李滿天下,知道我婆婆患了不治之症后,从沧州到塘沽不辞辛苦来回多次看望,记忆最深刻的印象他一个长辈给我这个外甥媳妇敬酒,流泪讲感谢我们精心侍候他病中的大姐,我说二舅这是我们当小辈的应尽的义务。婆婆心疼她的小弟到高中毕业后遇到文革,毕业后既不能升学,也不能参加工作,只好成为回乡青年,全家就是老舅做了农民。三姨夫在解放上海时经历了枪林弹雨考验,是位有功之臣。他的身上到去世时仍有弹片,他一辈子廉洁奉公,从没有为自己的儿女谋过私利。姥姥在黄骅县许官村是书香门第,儿女都有出息,姥姥见过世面,到过河北省省委石家庄的二女儿家,又到过天津的塘沽区大舅家,尤其是三姨夫十分孝敬,把佬佬邀请到大上海享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把婆婆旧的照片底片邮到上海华山照相店冲洗放大,七十年代末上海照相店工作人员不仅服务质量第一流,复制的技术更是超前第一流。我婆婆非常喜欢,放到用玻璃镜框架子里挂在客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舅家全家福,后排右一梳着长辫子的刘翠霞是支农知青,右二刘德新是天津市劳动模范,曾到上海开会披红戴花。右三刘德扬天津市塘沽区二中毕业,1970年5月13日支边到黑龙江鹤山农场,当时编制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四十五团三连。他年年是农场劳模,2023年夏天和五位知青好友重回鹤山农场,看望了他的当年恩师师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结婚时候,去了上海的三姨家,三姨和三姨夫很高兴,尤其是三姨夫当时是河北黄骅县参加解放战争留在上海的干部,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那时刚刚改革开放初期,他家的隔壁大院子里每天有申请出国办理审核人员的上海人排队。三姨夫他跟我们讲起姥姥在上海住后发生的笑话,最难忘之事,他一说起来竟然会笑出眼泪来,因为姥姥那年夏天到上海,三姨夫的家住在河南中路,他们陪同全家人到离家很近的南京路逛逛,三姨夫给每人买了一根雪糕,因为姥姥这辈子没有吃过冰棍冰淇淋,她舍不得马上就吃,放到衣服兜里,等回到家后,等她去拿时,冰糕全化在衣兜里了,她就心疼化钱没吃到。三姨夫讲第二次又陪姥姥逛南京路,姥姥这次懂得要舍得吃,不吃又要化掉成水了。她马上咬上一大口咽下去,谁知这么冰冷,她一边吐出来,一边大声地叫喊出来,路人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都围扰来盯着姥姥看。三姨夫讲姥姥到南京路真的是成了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切都是稀罕事,她第一次看到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更是觉得稀奇,尤其是到外滩公园,那么多的情人在亲热相会,姥姥马上恨不得蒙上眼睛赶快掉头回家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姨全家福,至今照片中的五位都先后去世了,只剩支农到上海的崇明岛女儿,二姨是去年春节前去世的,三姨是在今年龙年去世的,三姨她一个白发人二次送别黑发人二个儿子,特别是十分忠厚老实的三子,姐姐去支农,当弟弟的被分配到城建局上班,后来三子自己下海到江西南昌,千辛万苦打拼经营一家饭店,可是因为仗义打抱不平,顶撞了上海的一位黑老大父亲,小三子在被追杀时头被刀劈开,手术后昏迷了四天五夜才醒过来,从此成为社会低保人员,并英年早逝。我佩服三姨夫的奉公廉洁,他从来没有为自己家谋过半分私利,子女们没有沾过他的一点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姨支农崇明岛的女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姨家全家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舅全家和老姨家的儿女们合影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舅和舅姆的合影,老舅的女儿网名高兴,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打拼北京的成功人士,她十分孝顺把父母接到北京生活,后来老舅夫妇俩又回沧州养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先生海河边在知青博物馆,由儿子拍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先生的姐姐我的大姑姐在文革时被学校公派到北京,接待全国各地来京串联的学生红卫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先生的弟弟我的小叔子右二和同学拍照于母校天津大沽中学,由于我的公公在外出意外事故中去世,当年我的婆婆才28岁,正是年轻好时光,我的婆婆选择了单身独自把三个儿女撫养成人。我发表在《大庆日报》副刊“我的婆婆”当时成为读者的热门稿。弟弟他勤奋好学,自学成才,后来成为一家国企的审计干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婆婆先后二次到黑龙江,这是九十年代初,我家拍的全家福。前排左一婆婆、海河边,后排右一我儿子和我,我婆婆建议每人穿上我的大妹妹从宁波买来邮寄的过春节新毛衣,给我婆婆邮二件,她最喜欢这件颜色的毛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为佬佬听我婆婆讲,讲我爱吃香油,就年年要托她的小儿子我们叫老舅,从黄骅县到塘沽的大舅和我婆婆家分送新粮食,还要为我们捎上二瓶自产的小磨香油,和精心泡制醉枣。再从塘沽邮寄到大庆,后来我不让家人再邮来邮去,让他们吃掉。香油不邮了,可是醉枣仍邮了好几次。我拿到醉枣自己舍不得品尝,大多分送给邻居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醉枣一般指酒枣,酒枣具有补益气血、改善血压、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与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磨香油在中国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传统生产工艺为:选料、清洗、炒籽、磨浆、搅拌、振荡、沉淀、撇油、包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香油按制作方法分为小磨香油和机榨香油,小磨香油因香气扑鼻、香味浓郁诱人而得名。因以芝麻为原料,故称“芝麻油”“麻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河北沧州黄骅一带的香油十分有名气,可以用来炒菜、凉拌、拌面等多种用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百姓的喜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姥姥虽然离世多年,可是我的心中仍会经常想起她托二舅老舅给我写的信件。我经常看她的照片思念慈祥的老人家。姥姥,心灵手巧,她到80多岁时,仍用她的一双巧手为她的四辈后代们一针一线缝制棉袄棉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大舅、我的婆婆、二姨、三姨、老姨相继都先后离世,知青一代的父母亲和上辈长辈基本上与我们永别了,我们40、50后也到古稀之年慢慢地老去,让我们珍惜当下,多保重身体,在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多孝敬在世的长辈,祝福家家喜气洋洋合家团圆幸福美满过新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谢谢美友们朋友们浏览!同时祝福我们新年快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