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人物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边博学,男,汉族,笔名苦石。共和国同龄人,出生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朝那镇。现任文化部艺术司巡导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陕西省美术协会理事等。1970年从军任宣传干事,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后进人西安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水墨高级研究班。师从何海霞、王之武、汪获云等老师学习中国画山水、人物,花卉。多年来探索研究历代绘画精髓,尤其在山水画方面受长安岭南大师影响,结合了北派山水朴厚与苍青,南派典雅清新之风格,同时又把传统的审美境界与当代艺术的审美意识融为一体,使其作品既有凝重雅正之风骨,又具爽朗明秀之韵致。曾两次参加中国艺术博览会,作品《军魂》荣获全军一等奖,《丝路情》、《细雨听松涛》、《大漠风》、《天山情深》等多次在国内外获一、二等奖。并有多幅作品被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中央军委悬挂收藏,或做为国礼赠送世界友邻国家元首、特使、驻华使节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佳作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精选评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同乡的缘故我和边博学先生认识近半个世纪了!先生那豪放的性格为他的艺术创作赋予了一种难得的大气和俊逸。他的作品大气磅礴,雄浑恢弘。他笔下的山水有当代山水画的险峻雄峙,崖劈如削,雄险、苍劲、浑厚、拔挺的风骨,同时又兼蓄了传统山水画的恬淡、秀丽、滋润、平远的特质。他把西北人的粗犷、豪爽与文人的儒雅杂糅得不露斧痕,使之不失阴柔之美,且又焕发一种阳刚之气的雄健。</p><p class="ql-block"> 边博学先生的艺术视角始终审视着中国西北这片土地。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山水画家,他对西北的山山水水有一种特殊情感,用画笔表现家乡的山水的壮美是他从小的志愿;他当兵时从事部队的宣传工作,足迹遍布于天山南北,走遍了新疆的山山水水,画了很多速写和写生、叩问、研读,在与之进行心灵的对话,苦心探索。他始终把西北人文精神作为表现的主题,他认为西北的山水虽没有南方山水的秀美,但却具有一种大丈夫的伟岸和奔放,具有慑人魂魄的雄奇和自然扩张的力度。</p><p class="ql-block"> 西北山脉的迷人之处就表现在“雄”和“奇”上,它拔地而起,悬崖壁垒,陡峭异常,恢弘而险峻,那岩石构筑的山体就像一副钢铁的骨架,峥嵘而刚毅。西北山水的这种特性正好与他那种狂放不羁的个性契合,从而使他在艺术表现上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理想境界。他创作的《军魂》、《丝路情》、《大漠风》、《天山情深》等一大批作品都让人感受到西部山水的博大、雄奇和壮美,一种远古的西部精神跃然纸面。</p><p class="ql-block"> 远观边博学先生的画作,总觉得在画中常稳显着宋元明清的印记,其构图布局自然、饱满,溶色墨于一炉,看似随意拨洒,实为苦心经营,看画中的高壑沙丘、巨石滩途,或吞云吐雾,或碧空万里,无不渗透出院体的雍容与文人的清雅,细细品味其画,只见天随山势、地随人和、墨无尽而山无尽,笔到意到,山色苍茫,笔止而山色远,袅袅而余音:大山大水、沟沟壑壑,大开大合,积厚处见淡泊,清雅处显深远,到处都显露出山水的大手笔、大胸怀与大意境,无论是野山野水野地,还是古刹农舍村道,都带有几分野趣,充满了道家天地人和的美感,仿佛人在山间却回首千年。</p><p class="ql-block"> 人也罢,红尘也罢,脱去凡俗,还朴归真,去体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天人合一境界。</p><p class="ql-block"> 近观边博学先生的画作,气韵贯通,笔墨精到,墨即是色、色即是墨、墨色交融、以色覆墨、以墨冲色、以色冲墨的独到技法让画面色彩绚丽多姿,自然率真,且有情趣。谈到笔墨,作画之人都晓其利害。笔墨可以超于象外成为可独立欣赏的因素,它是中国国画的本体语言,它体现了一个画家的全部素养和心智。他的画中律动的线条,灵活多变的墨色、随意的挥洒,像有生命的音符,构成一首完整、优美的乐章。</p><p class="ql-block"> 他笔下的山,险峻雄峙,崖劈如削,雄险、苍劲、浑厚、拔挺的风骨,同时又兼蓄了传统山水画的恬淡、秀丽、滋润、平远的特质。画中的笔墨充满着无限的生命与禅机,因为宣纸的敏感与毛笔的灵性,若不以超然的姿态、精湛的笔墨为之,是无法成画的,更无法注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边博学先生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的作品不断升华,他所倚重的浓烈色彩与厚实笔触,成为其作品的独特坐标。艺术不仅仅是纯粹的形色技巧,亦不是故弄玄虚的形而上符号,更不是为各种目的而画的或丑陋或光辉的特殊形象,而是一种建立在一定技巧上心灵、画笔、还有描绘对象的共鸣,一种情感的寄托和释放,一座现实与梦境的桥梁……那浩瀚的沙漠、神奇的雅丹、巍峨的雪山、广阔的草原……浓墨重彩抒豪情,从这里出发,相信他可以攀登艺术征途的更高峰,在色与墨的挥洒中创造一个更为宽广而深刻,充满浪漫情调的墨彩山水画新天地。</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黄强)</span>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