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连载2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廷川和陈上川兄弟二人,一个是内向斯文,寡言少语;一个是性情奔放,意志坚强不屈;一个是经商,追寻实业救国;一个是始终把民族大义放在首位,立志挽救大明江山。虽然他们兄弟二人性格各异,但是他们却情同手足,两心相连。平时无论怎样,作为兄长的陈廷川,对陈上川付出的总是更多一分关怀,他知道陈上川性子急,做事雷厉风行,但有时也难免有莽撞之举,每每在这个时侯,陈廷川就慢条斯理地指出陈上川的不是,他不管陈上川是否能接受,但是他觉得即便是给自己弟弟提个醒,这样也是一件好事。因为由于这样,所以也促使陈上川养成更加缜密的思维习惯,使他平时做事就更加小心谨慎,这无形之中就促使陈上川走向更加成熟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在谢蕙兰看来,陈廷川毕竟是大哥,他这样管教弟弟,也是在情理之中,因此她十分赞赏陈廷川这种很有必要的提醒,希望他要经常点醒陈上川,以免他失蹄撞板,走了弯路,得不偿失。</p><p class="ql-block">对于这一点,陈上川是个明白人。他深知道,无论是廷川哥,抑或是蕙兰表妹,他们都是为自己着想,他们都是为自己好啊,所以陈上川也常常能虚心接受兄长批评和点拨。他们兄弟之间,互敬互爱,互相谦让,遇事总有个商量,因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陈廷川常常能为陈上川出谋划策,在无形之中就成为弟弟的狗头军师了。</p><p class="ql-block">陈孟治和谢氏看见他们兄弟二人相处得如此融洽,互相之间能有个取长补短,这实在是难能可贵,因而他们感到十分欣慰,总是适时地对两个儿子给予肯定,为他们分析利弊,给他们指点迷津,指出正确前进方向。</p> <p class="ql-block">这满台佳肴,色鲜味美,香气缭绕,看着令人垂涎欲滴。谢氏不愧是一把好手,经她整出来的菜色,既有造型,也有色泽搭配;既有清蒸,也有酥炸。总之,这满台的菜式,令人看着舒心,食欲大振。</p><p class="ql-block">他们一家子快快乐乐地依次坐上台位。</p><p class="ql-block">在一种自然温馨的气氛中,晚宴正式开始了。</p><p class="ql-block">陈孟治首先端起酒瓶给台上的每一个酒杯一一斟满烧酒,然后端起酒杯来,双眼平视,望了大家一眼,平声地道:“今天的晚宴,是我们家最为齐全的晚宴。以往不是蕙兰不在,就是廷川不在,今晚你们大家都到齐了,我感到很开心。来,为我们全家吉祥平安,我们一起干了这杯烧酒吧!”</p><p class="ql-block">陈孟治讲完,便将烧酒喝将下去。</p><p class="ql-block">谢氏虽然不胜酒力,但今晚见到夫君有如此雅兴,实在是感到开心,于是她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极其爽脆地端起台面这杯烧酒一饮而尽。</p><p class="ql-block">陈廷川从没见过母亲这么勇猛地喝酒,当下双手不禁鼓起掌来大叫精彩!大夸母亲海量厉害。他的神情充满着一种对母亲的敬爱。</p><p class="ql-block">见父母今晚这么开心,陈上川和谢蕙兰也端起酒杯分别将杯中烧酒喝将下去。</p><p class="ql-block">陈上川道:“我们家已很多时候没有这么热闹过了。”</p><p class="ql-block">陈上川刚讲完,就走过去将父母的酒杯又斟满烧酒,然后又将陈廷川、谢蕙兰和自己的酒杯斟满烧酒。</p><p class="ql-block">陈上川和谢蕙兰双双将酒杯举起来,他们要敬陈孟治和谢氏:“阿爸、阿妈,你们日夜为我们兄弟二人操劳,你们辛苦了,我们敬阿爸、阿妈一杯,祝你们心想事成,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陈孟治和谢氏接受儿子和未来儿媳妇敬酒,很开心地笑起来,他们高兴的劲儿,真好像有点儿合不拢嘴了。</p> <p class="ql-block">这时只见谢氏平了平声,又复归了平静。她望了望夫君,又望了望两个儿子和外侄女谢蕙兰,便缓缓地道出她心中的所忧:“你们都已长大成人,我真心希望你们要认真踏实去做人,千万莫去做有违人道天理的事儿,要克己修炼,不可作孽。现在世事艰难,社会动荡,朝政不安,你们今后外出无论做什么,都千万要小心谨慎啊。”</p><p class="ql-block">她的语调虽然平缓,但却让人感到颇为忧郁。面对当今时世,谢氏不能不若有所思。作为母亲,她最大的担心就是儿女的安全。正所谓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可现如今儿女还没远行,她却发出了如此悲叹,这着实让人感到好像亲人之间就要分离了。一时间刚才那快乐热闹的气氛顿然安静下来,大家的面容都呈现出一种怅然的神色。</p><p class="ql-block">还是陈孟治打破了这片刻的沉默。他站起身来为谢蕙兰夹起一条清蒸石斑鱼放在她的碗里,关爱地对她道:“蕙兰,你多吃一点,这鱼很新鲜的。”然后他又望了望在座的妻子和两个儿子,语重心长地道:“你阿妈的担忧并非多余,想来你们都能明白,你们今后的路还都长着呢,无论是从商创造财富,抑或是博取功名报效朝廷,都要各自好自为之,谨慎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毕竟现在时世不同了啊。”</p><p class="ql-block">“阿爸、阿妈,你们也不用太过担心,我们都已长大成人了,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陈廷川很善解人意地道:“我做生意风险相对较少,只是上川弟他今后所走的道路要比我艰难,我祝愿他一路吉祥平安。”</p><p class="ql-block">陈上川知道父母和兄长对自己的牵挂,但他对参加反清复明的矢志追求也只能坦然面对。</p> <p class="ql-block">陈上川站起身来面带笑容地道:“反清复明,保我大明江山,是我毕生的追求,我绝不会动摇!国难戡乱之时,需要我这样的人为之付出,舍我其谁?泱泱大国,朝廷上下,天南地北,有哪一片河山不是残缺的?我等唯有知难而进,才能两肩担起国难之道义啊!”陈上川越讲越激愤,越讲越动情,他两眼发光,烔烔有神。</p><p class="ql-block">谢蕙兰静静地听着他们讲话,心中也想到很多很多。她有一种预感,她觉得姑丈和姑妈的担忧绝不是空穴来风,就是因为上川哥选择了这条反清复明道路,他今后就很有可能踏上一条不归之路啊,对于这一点,她在心里感到若隐若现,只是她不便道出罢了。谢蕙兰那双明眸上长长的睫毛不停地泛闪着流露出一束亮光来。这时只见她站起来,面向姑丈、姑妈和二位表哥双手端起酒杯向前一伸,动情地道:“小女子谢蕙兰在此向姑丈、姑妈和二位表哥敬过!”谢蕙兰大显巾帼风采,她话音刚落,就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又接着道:“我谢蕙兰自小与上川哥结为娃娃亲,就是陈家的人!今后不管上刀山下火海,我都要紧紧地追随上川哥,扶助他早日能完成反清复明大业。”</p><p class="ql-block">听罢谢蕙兰这番热情洋溢的表白,陈孟治立时振奋起来,谢氏两眼也大放光彩。陈廷川、陈上川兄弟二人更是感到谢蕙兰这番表白是多么的真情感人,从而折射出她的智慧光芒。他们深为谢蕙兰识大体、懂大理而感到无比自豪,陈家今后能拥有如此媳妇,实在是三生有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待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