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大年初一

海上舞蹈

<p class="ql-block">早晨,天还蒙蒙亮,爸爸就在扫院子,棕榈叶编的大扫帚,扫在泥地上,发出沙沙的声音。一会儿,同院子邻居家的收录机里响起了喜庆欢快的歌声,“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你……”</p><p class="ql-block">我睁开了朦胧的睡眼。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家属院的孩子们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大年初一给大人们拜年,越早越好,似乎这样,才能彰显出诚意和孝心。大人们也乐见孩子们如此,于是,年初一的早上,家属院内家家都亮灯很早。</p><p class="ql-block">起床后,我快速地吃完妈妈准备的早餐,穿上新衣服,就约了小伙伴,从家属院的第一排开始每家每户拜年。今天,妈妈同意我不用带弟弟妹妹,我觉得无比的自由和轻松。所以,给长辈们拜年的吉祥话说得非常溜,以至于看到我的小学老师(她也是部队家属),脱口而出地喊了一声“阿姨”,她有点惊讶,我也尴尬地愣在了原地,还是她家的叔叔,拉住了我,说道,老师和阿姨一样的,往我口袋里装了很多的糖果和花生。就这样,等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我和小伙伴拜年已经到了家属院的最后一排,新衣服的口袋里装满了大人们给的零食,嘴也当然一直没有闲过。</p><p class="ql-block">拜年结束,我们还有别的娱乐活动,今天俱乐部里有新年游园会。我和小伙伴兴冲冲地赶去,俱乐部里已经有很多人了,有军人,有百姓,大人们或专注于游戏,或三三两两交谈,小孩子在里面窜来窜去,很是热闹。再看游戏,有套圈,有滚乒乓球,有踩气球,有过独木桥等等,两面的墙上,还贴了很多的谜语,五彩的字条垂下来,煞是好看。跟小伙伴转了一圈,我们失望地发现,这些游戏都是为大人们准备的,小孩子也就只能围观或起哄。看了一会儿,我们挤出人群,准备出去找乐子。突然,我看到了邻家姐姐,她大概比我大七八岁。我惊讶地发现她没有穿新衣服,我很不理解,都过年了,怎么能不穿新衣服就出门呢?</p><p class="ql-block">离开俱乐部,差不多就中午了。小伙伴邀我下午去她家打扑克,当时我刚学会争上游,特别有兴趣,立刻答应了。我飞快地跑回家,发现家中有很多人,是妈妈单位的同事来拜年。她们带了当地的糯米粑粑,是用芭蕉叶包裹的,很清香,里面的馅是我喜欢的花生芝麻碎,甜甜的,一个有大人的手掌那么大。妈妈跟单位的同事关系很好,逢年过节都有来往,而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觉得大人们好烦哦,只有美食能吸引我。</p><p class="ql-block">我找到爸爸,跟他说了去小伙伴家打牌的事,然后吃了点招待客人剩下的汤圆就走了。在小伙伴家,我和她,加上她的两个姐姐,一个下午打牌打得不亦乐乎,连晚饭都是在她家吃的她妈妈蒸的山东大馒头。吃好后,又继续开战,直到爸爸来找我,才依依不舍地回家。</p><p class="ql-block">这是四十五年前,一个十二岁孩子的大年初一。时隔多年,当时的一些场景,仍历历在目。但再去回想,却有不同滋味。</p><p class="ql-block">1980年,改革之风开始吹拂神州大地,我们所在的海南岛因为地处南方,较早地接触到了港澳的一些歌曲。《恭喜恭喜》也是当时流传过来的歌曲之一。这首歌因为曲调欢快喜庆,歌词明快简练,过年的时候唱,尤为应景。若干年后,我才知道,这首歌的原版是为庆祝抗战胜利所作,表达了人们对经过战争劫后余生的喜悦。</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会惊讶小朋友怎么能过年不穿新衣服,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不论经济怎样拮据,每年过年都会给我们姐弟三人准备一套新衣服。长大后,我明白了过年不是非穿新衣服不可的,尤其是大人。好的东西总是想要给孩子,自己总是次要的。就像我的妈妈,就像现在的我自己。</p><p class="ql-block">至于我的小伙伴,我们已经四十年未见了。但我经常在不经意间想起她,想起我们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在我旧年的回忆里,她总是具有一席之地的。</p><p class="ql-block">前不久,我的发小发给我一张照片,是一张老兵的合影。我认出了我的小学老师和她家的叔叔。叔叔依旧高大魁梧,除了满头白发。老师却清瘦苍老,只能依稀认出原来江南女子柔美清秀的模样。</p><p class="ql-block">四十五年,人生半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