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关将至,远行的游子准备好行囊,奔赴心心念念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而故乡也以最亲切的乡音乡情拥抱远方归来的游子!</p> <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长街,在我眼里是一个特别神奇、特别亲切的所在!她以悠久的历史、淳朴博大的胸怀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长街人民!</p> <p class="ql-block"> 过年,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长街,繁华的街道、琳琅的商品、拥挤的人群诠释着“年”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农民伯伯一大早就在街道两旁摆好了自己种的蔬菜瓜果,趁过年人多的时候多卖个好价钱!他们的运输工具—农用三轮车,也停满了街道两旁。自己种的都是应季的蔬菜水果,早上刚摘的、刚砍的,新新鲜鲜,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满脸皱纹、饱经风霜的大爷用粗糙的双手数着刚卖菜得来的五元、十元的钞票,把钞票整理得整整齐齐,这种久违的年代感现在在我看来却有着很强的新奇感!</p> <p class="ql-block"> 年货里少不了各种坚货和糖果。乡下百姓卖炒货从来不用小包小盒,都是用大大的竹器放在路边,随你要多少!米花糖都是现做现卖,随你品尝!卖灯笼对联的把灯打开,高高挂起的红灯笼更加增加了“年”的氛围。吆喝声此起彼伏,这个热闹劲无处不在告诉你“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海边小镇的菜场里重头戏可想而知就是海鲜海味了!长街的蛏子,泥螺更是远近闻名!各种鱼虾应有尽有,鱼鳞都亮得耀眼,虾姑,梭子蟹都是活蹦乱跳。常年在外的游子看到这场面都不禁口水在喉咙里打转!</p> <p class="ql-block"> 长街一直保留有集市,每个月农历的初一、初六,十一、十六,廿一、廿六是长街村的集市日。虽然下面村落都有集市,但是规模和繁荣程度都比不上长街村的集市。农历十二月廿六是一年中最后的集市日,也是最热闹人最多的集市日。这个时候下面村落的百姓都要来买年货,街道上卖东西的和买东西的是围得水泄不通。从早上一直到下午四、五点才慢慢散去。我小时候街道还都是烂泥地,如果廿六那天下雨的话,那就要踩雨靴上集市,不然你的鞋里外都是雨水裹着烂泥巴,甭提有多狼狈。现在可好了,都是水泥地,那个穿雨靴上集市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啦!</p> <p class="ql-block"> 各地回来的豪车挤满了街道。浙江人出去打工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到外地创业的。一回来就到街上转转,看看家乡的变化,遇到熟人就唠唠嗑!</p><p class="ql-block"> 街上店铺有“瑞幸咖啡”、“古茗奶茶”、“蜜雪冰城”、“正新鸡排”等等年轻人喜欢的品牌店铺和各色小吃店、超市、服装店、路边小摊交相辉映,形成长街特色的繁荣街道!</p> <p class="ql-block"> 走在街上,碰到的熟人都热情的招呼,“什么时候回来的呀”,“哎呀,还是老样子哎”,“孩子都回来了吗?孩子结婚了吗?”,久违的乡音无比亲切!父母的期盼、亲切的乡音、亲朋好友的推杯换盏,也许这些就是游子每年都跑几百几千公里多苦多难都得回家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 回到长街,长街的老街必须得去走一趟。因为这里承载了我们那一代人童年的所有回忆!</p> <p class="ql-block"> 从“三角地”进入长街老街,首先印入眼帘的是“王家祠堂”,往东一点就是“谢家祠堂”,“张家祠堂”在老的医疗站那边。谢、王、张三姓是长街村最早的居民,也是人丁最兴旺的三大家族。他们的宗族祠堂都雕梁画栋,非常气派,至今每年都有祭祖仪式。一直以来长街村村长、书记都选自这三个家族。</p> <p class="ql-block"> 和环河新街、东大街这些新兴街道的繁华和热闹相比,老街显得特别安静和没落,好像是两个世界、两个时空!只有街道上方吊着的红灯笼才显得有点喜庆的味道。小时候经常玩耍的石板鹅卵石街道早就被水泥地代替。没有人住的木质结构的房子显得倾斜破败、摇摇欲坠。也有很多木质结构的房子被现代的小洋房替代。坐在街边唠嗑的也都是上了年纪的村民。这样显得住在老街的村民生活特别悠闲!</p> <p class="ql-block"> 横街门口,是我的出生地。有记忆起,就是这条以前最繁华的石板鹅卵石街道和楼下的国营小卖部。看,现在那个绿色玻璃的窗口就是我小时候住的地方。以前也是玻璃窗,那个玻璃窗也许质量的原因,我从楼上透过玻璃窗往下看石板鹅卵石街道是像波浪一样起伏的,我很好奇的每天扒在玻璃窗上看街道上的人是怎么走过这波浪形的街道(其实路面是平的)。楼下的小卖部里有诱人的我买不起的糖果,尽管当时的奶糖就一分钱一颗或者三分钱一颗,也是被我缠得不行了,妈妈才给我买个一两颗。</p> <p class="ql-block"> 横街门口现今还留有几处红色革命时期的标志性建筑。“人民公社”、“大会堂”、可想而知,当时横街门口应该是长街村最中心所在。</p> <p class="ql-block"> 横街门口往北走大概100米左右,就是“大井头”了。在还没有自来水的年代,这口水井养活了全村的百姓。现在还记得干旱时期,每天早起爸妈就叫我和哥哥去“大井头”吊水。因为干旱,井水已经见底。但是怪就怪在她就算见底了,但绝不会干涸。一大早小孩就拿着家里的吊水神器,三、四十个小孩把吊水桶放在井里,脑袋挨着脑袋,看谁的桶掉在最下面了就能吊起一点水,所以吊一天也许也就只能吊一个大木桶的水。大人们则夜里打着手电筒继续吊!</p> <p class="ql-block"> 自从有了自来水后,这口水井就是附近的人用用了。现在每次去看她,井水都是满满的,依旧清澈如昨。只是井边再也没有像我们这样吊水的小孩了,现在也许也很少有人把衣服拿到井边去洗了。只有被磨得光滑的井圈,和周围斑驳的石板诉说着这口大井曾经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 后街很多老宅都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古老的长满青苔的墙壁、石窗和石台阶向人们诉说着他们承受过的风雨沧桑和见证着以往的繁荣昌盛。古老的小巷再也没有了人来人往,只有像我们这样年代的或者上一辈偶尔过去怀念怀念!</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山山水水是游子们魂牵梦绕的地方!要说山,首先想到的是香花山。在长街读过书的都对香花山特别熟悉。因为长街镇小学、老长街镇初中、长街中学都在香花山脚下。香花山不高,也没什么特别,但是每个长街人都对香花山有种特别的感情。每次回家的时候,都喜欢去爬爬香花山,眺望一下山脚下的长街村!</p> <p class="ql-block"> 西北面的狮子山,因山顶的岩石酷似狮子而得名。也是周围山脉的最高峰。从东南面远望山峰,一个巨大的狮子卧在山顶,有鼻有眼、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 说起水,我首先想到的是“九江大水库”。其实她叫“车岙港水库”,因为水库边上有个“九江村”,所以长街人喜欢叫“九江大水库”。九江大水库风景秀丽、视眼宽阔,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砌在群山田野之间。读小学的时候,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去大水库边上去野餐。那时候没有大巴车接送,大家带着各式锅碗瓢盆、油盐米醋、青菜萝卜,整齐的排队,扛着红旗步行前往。大概要走两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虽然很累,但是有这样的机会还是非常兴奋。每年的春游,一般是到大水库边上的古村—“西岙”村。沿着水库边上的小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水,沿途风景非常养眼!现在大水库做为长街镇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周围围起了网,不允许野餐之类的活动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点小雨,看水库远山含黛,近水如烟,别有一番韵味!</p> <p class="ql-block"> 不管走得有多远,故乡就像小孩手中用线拉着的气球,永远拉扯着游子的心!不管身在何方,心里都默默的为家乡祈祷,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