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早秋法兰西-博物馆篇

乘云雨霏(请勿打赏献花)

<p class="ql-block">塞纳河畔的风光、左岸的咖啡、卢浮宫的珍藏、奥赛的印象吸引着我们于甲辰早秋再次来到了巴黎。我们到达的时候,巴黎的奥运刚刚落幕,塞纳河沿岸的奥运看台正在拆卸中,巴黎满城充满了浓浓的奥运气息。我们这次出行,就下榻在了富含人文气息的塞纳河左岸、奥赛博物馆附近的一家酒店。</p><p class="ql-block">图:雨夜罗浮宫</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对面就是卢浮宫博物馆,清晨的塞纳河边游人稀少,河对岸的卢浮宫与美丽的早霞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初升的太阳把塞纳河边的奥赛博物馆和远处的埃菲尔铁塔染的金黄。</p> <p class="ql-block">早霞把卢浮宫卡鲁索广场的“卡鲁索凯旋门”渲染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原法国王宫-杜伊勒里宫被焚毁前的一张照片,也是法国人发明“银板摄影”后遗留下来的一张清晰的实景照片。当时卡鲁索广场的“卡鲁索凯旋门”后面是“杜伊勒里王宫”,王宫被巴黎公社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只遗留现在的“卡鲁索凯旋门”。值得庆幸的是,“被焚毁名单里的卢浮宫,存放有大量艺术珍品的卢浮宫主体建筑——卡利庭院奇迹般地幸存下来”,成就了现在世界瑰宝之一的“卢浮宫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卡鲁索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正值巴黎奥运刚刚闭幕,为了保障巴黎奥运,从法国各地抽调来许多警力,我们在这个广场上,以杜伊勒里花园为背景,与三位警察合了影。</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我们按照门票参观指定时间到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的卢浮宫广场排队进入卢浮宫参观。</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镇馆三宝是必看项目: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迷倒了世界;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大理石雕塑“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和米洛斯的维纳斯”充分展示了古希腊艺术的精湛和女神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看到了几座文艺复兴时期著名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奴隶系列”,其中卢浮宫收藏的“垂死的奴隶”和“被绑着的反叛奴隶”两座大理石雕塑是我们这次参观卢浮宫的必看。(有兴趣可以回看我们的游记“佛罗伦萨篇”)。</p><p class="ql-block">图:垂死的奴隶</p> <p class="ql-block">图:被绑着的反叛奴隶;压迫和反抗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不可错过的大理石雕塑“宁芙与蝎子”是意大利雕塑大师“洛伦佐·巴尔托里尼又一杰作。这位大师是把“神和人完美融为一体”的雕塑大师。(我们的游记佛罗伦萨篇对这位大师有详细描述)。</p> <p class="ql-block">欣赏了米开朗基罗蕴含灵魂的“奴隶系列”雕塑后,文艺复兴后三杰之达芬奇、拉斐尔的几幅名作也逐一进入我们的眼帘。</p><p class="ql-block">图为拉斐尔1503年创作的“大天使圣乔治屠龙”,隐喻着代表乌尔比诺公爵的大天使拯救公主,战胜代表着邪恶恺撒·博尔吉亚的恶龙。这个凯撒·博尔吉亚则是外表如天使、内心如恶魔的战争狂人,于1502年侵占了意大利北部的乌尔比诺公国,而这个公国是拉斐尔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这是卢浮宫收藏拉斐尔1503年名作“圣米迦勒屠龙”(小米迦勒)的另一幅作品。寓意与上幅相同,可见拉斐尔对邪恶暴君及侵略者的唾弃之意。</p> <p class="ql-block">“圣米迦勒(大天使)战胜撒旦”是拉斐尔1518年应教皇要求为了保障法国和梵蒂冈联盟,对抗土耳其人而创作的一幅名作。</p> <p class="ql-block">“花园里的圣母”是拉斐尔1507年创作的又一名作。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形象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间母性和天堂神性完美融合的杰作。</span></p> <p class="ql-block">这幅“田野里的圣母子、圣伊丽莎白和施洗者圣约翰”是拉斐尔1516-1518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拉斐尔1518年为法王妹妹玛格丽特公爵夫人创作的一幅“正义战胜邪恶”油画。</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于1516年创作的“沙漠里的施洗者圣约翰”,身披骆驼皮的圣约翰手里拿着“上帝的羔羊后面”条幅。</p> <p class="ql-block">这幅“岩间圣母”是达芬奇与1483年间创作的名画。画面呈现如朦胧的画意和幽远的梦境,如诗一般的温情典雅。</p> <p class="ql-block">这幅“圣安妮”是达芬奇于1503年间创作的有关圣母子油画,主要显示圣母母亲圣安妮微笑地看着圣母子温馨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这幅“宫廷妇女肖像”是达芬奇于1490间创作的油画,画中妇女被认为是米兰公爵的夫人或情妇。</p> <p class="ql-block">这幅“施洗者圣约翰”是达芬奇于1510间创作的油画,但达芬奇去世后,画面又被认为是“圣约翰与罗马酒神巴克斯”的混合体。</p> <p class="ql-block">这是著名的天才与流氓画家卡拉瓦乔于1595间创作的“算命者”油画,1665年收藏于卢浮宫。画面中的吉普赛女郎一边给一位富家公子看手相,一边趁机撸了富家子弟右手的戒指,反映了当时罗马的整个社会现象。看来吉普赛人的习性早有历史。当我们正在欣赏这幅画时,旁边一位来自意大利的游客告诉我们“这幅画是他们(法国人)抢我们的”,而1665年间正是法王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年代。关于这位天才画家的故事在我们“佛罗伦萨篇游记”中有介绍。</p> <p class="ql-block">这幅具有东方情调的“大宫女”是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于1814年创作的一幅油画名作,意为奥斯曼苏丹的奴隶。天鹅绒般的肤色、宁静的表情和优美的线条与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相似。</p> <p class="ql-block">这幅“田园合奏 ”是威尼斯画派代表人物提香1519年的名作。先前认为是威尼斯画派乔尔乔内和提香合作完成,现今认为由提香完成。这幅理想中的画面是诗与音乐、乡土自然美和女性裸体美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这幅“迦纳的婚礼”与“蒙娜丽莎”陈列于同一展室中,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三杰(提香,丁托列托、保罗·委罗内塞)保罗·委罗内塞于1562年以圣经内容创作的大型装饰画,描述的是耶稣在约旦河畔迦纳一家婚礼上,耶稣将水变成葡萄酒的神迹。</p> <p class="ql-block">“梅杜萨之筏”是法国画家泰奥多尔·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一幅名画。画面内容取材于1816年一位不懂航海作战的舰长“瞎指挥”造成这艘法国巡洋舰沉没,自己乘救生艇逃亡。遗留150位士兵乘木筏漂流于海上,因食物短缺导致人性扭曲,恶魔释放,最终只生存10人的惨剧。而那位导致灾难的舰长则被轻判。画家走访生还者、模拟实地场景后创作了这幅“震撼人心”的作品。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因此画而触动,以自己亲眼目睹的场景创作了名画“自由引导人民”。</p> <p class="ql-block">著名油画“自由引导人民 ”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名作。法国“七月革命”是1830年7月法国人民推翻专制统治的一场成功的革命。</p><p class="ql-block">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象征“自由女神”的妇女引导着人们冲向自由,是象征自由以及法兰西共和国的名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肖像画大师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805年间创作的一幅名画。画家以新古典主义风格真实记录了189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以古罗马宫廷雕塑风格来描述加冕的场面。被后人评价为“高难度世界肖像画传世名作”。</p> <p class="ql-block">画面局部:正在接受加冕的皇后。据说傲慢的拿破仑从教皇手里夺过皇冠自己给自己加冕,而画家把这一场景改成了“拿破仑给皇后加冕”。</p> <p class="ql-block">画面局部细节</p> <p class="ql-block">陈列无数艺术珍品的卢浮宫画廊</p> <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的卢浮宫处处都是充满了宗教、神话、历史题材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边的奥赛博物馆和远处的埃菲尔铁塔夜景,塞纳河上游船的灯光在慢门下形成了光流。</p> <p class="ql-block">巴黎奥赛博物馆排队等候入馆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是原来的火车站改装而成,三层的展厅按照年代设置,顶层集中展出印象派为主,陈列有梵高、莫奈、高更,雷诺阿等著名印象派艺术大师作品。</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时钟,原用于火车时刻的时钟现在成了奥赛博物馆标志。</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厅的自由女神雕塑,最著名的自由女神雕塑由法国于100多年前赠送给美国,成为美国自由女神国家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这座石膏雕塑“地狱之门”原件是法国著名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以但丁“神曲”地狱篇为灵感,于1880年开始雕塑的一件“终身无法完成”的不朽名作。“地狱之门”群雕中的“思想者”、“三个影子”、“吻”等均成了轰动世界雕塑艺术史的独立珍品。</p><p class="ql-block">文艺复兴后三杰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把灵魂浸入了他的雕塑作品,把生命释放出来,每一件雕塑都震撼人心。而罗丹则是继米开朗基罗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他的雕塑蕴含着他的灵魂。这座“地狱之门”大型群雕中,从上到下的“三个影子”开始,到“思想者”罗丹本人,都低头注目着下方的地狱,思考着因欲望而产生各色痛苦的人生。下方地狱中,一件件正在地狱痛苦争扎的雕塑寓意着现实生活中正在承受各种痛苦折磨的人,也因痛苦无数以至于成了罗丹一生不能完成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这座“自然向科学揭开面纱”大理石雕塑是一件法国著名雕塑家路易·埃尔奈斯·巴里亚斯( 1841-1905)的名作。作品显示了美丽的自然女神在科学面前揭开了自己神秘的面纱。是描述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一件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这幅“维纳斯诞生”是法国学院派著名画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罗于1879年名作。他的作品画风唯美,富含古希腊、古罗马风格。可以比较一下文艺复兴著名艺术大师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诞生”(收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我们的“佛罗伦萨游记篇有比较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这幅价值超过一亿欧元的“吹笛少年”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爱德华·马奈于1866年创作完成的名作,是马奈对印象画派创新和发展的代表作。马奈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现代主义绘画之父。</p> <p class="ql-block">这幅“草地上的午餐”是马奈于1863年创作的一幅名作。这幅由刚开始的“有伤风化”到世界名作是印象派划时代的最初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油画“拾穗者”是法国著名“农民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 于1857年创作的名作。画面呈现迷人的暖黄色调,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表达了迷人的乡村风光和农民的辛勤劳作,寓意深长又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油画“晚祷”是米勒于1859年创作,反映农民生活的又一佳作。在暮色下的农田里,一对劳作的夫妻随着教堂钟声默立祈祷,后人评价画面呈现一幅“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体现了米勒来自于农民又奉献于农民的伟大情怀。</p><p class="ql-block">米勒农民系列第一幅“播种者”现收藏于波士顿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受马奈1863年“草地上的午餐”影响,26岁的莫奈于1865年创作了同名题材“草地上的午餐”油画。与马奈的同名画比较,莫奈在真实自然方面,光线、环境与人物的的描绘上画令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法国著名印象派大师奥斯卡-克劳德·莫奈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与梵高穷困潦倒不同,莫奈因画而致富。</p> <p class="ql-block">莫奈名作“野罂粟”,创作于1873年,画家的妻子和儿子在田野里采集野花,画中那一片片鲜红的野罂粟花斑块是这幅作品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莫奈名画“圣拉扎尔火车站”是系列作品,莫奈把当时法国以铁路火车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场景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本图因光照而有几个人影,也算是“游人入画赶火车”的无奈吧。</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多幅莫奈“鲁昂大教堂”系列油画,1892年2年期间,莫奈以不同时段光的照射下鲁昂大教堂呈现的不同光影和色彩系列油画。</p> <p class="ql-block">莫奈于20世纪初旅居英国,以伦敦国会大厦为主题,创作了据说19幅“国会大厦”。莫奈的画把当时英国“雾都”体现了淋漓至尽,当我们欣赏莫奈“雾都大厦”时有没有体会到“雾霾笼罩,空气污染”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莫奈名画“池塘·睡莲系列”均创作于吉维尼小镇莫奈家花园的小池塘里,是画家事业高峰时期的代表作。莫奈的“睡莲”十分迷人,真实与虚幻变换间让人一目了然却又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莫奈“池塘·睡莲”之一:池塘、睡莲、小桥、倒影、梦幻的画面和色彩迷倒了世人。</p> <p class="ql-block">莫奈于1873年创作了名画“花园里的午餐”,莫奈把光影色彩用到了极致,营造了一幅宁静怡然,光影斑驳的温馨画面。</p> <p class="ql-block">莫奈于1891年创作的“干草堆”系列,其中一幅“干草堆”拍出一亿美元高价。奥赛博物馆收藏的这幅名为“干草堆、夏末”。</p> <p class="ql-block">莫奈一生只画一位女人,这位女士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卡米尔,因患病没有陪伴莫奈走完他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油画“红磨坊的舞会”是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雷诺阿于1876年创作的的名作。红磨坊是巴黎蒙马特区有名的社交场所。画家只求色彩、光线、氛围的真实性,整个画面洋溢着欢乐、愉快的场景。</p><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雷诺阿( 1841—1919), 法国印象派画家代表人物之一,是莫奈同时期的名家。</p> <p class="ql-block">雷诺阿于1883年创作的“城市舞会”和“乡村舞会”二幅作品。二幅画面可以看出来自于城市和农村衣饰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雷诺阿于1892年创作的名画“钢琴前的少女”。二位天真烂漫的少女看着乐谱,弹着钢琴,此时的雷诺阿正在患病之中。</p> <p class="ql-block">风光画和裸体画是雷诺阿喜爱的主题,此幅风光画收藏于奥赛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1890年),著名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2017年《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电影首映。“梵高笔下的作品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对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有极大的影响”。梵高生前基本上是穷困潦倒,一生只卖出一张画还是弟弟暗中操作的结果。梵高身后,他的作品成了天价。我们在奥赛博物馆参观时,正值“星月夜”送外展出,遗憾未能目睹,只好买了个“星月夜”盘子聊以慰籍。</p><p class="ql-block">梵高自画像:创作于1889年。</p> <p class="ql-block">1888年梵高给一位比利时画家画的像。这位画家终身保留着这幅作品。</p> <p class="ql-block">“嘉舍医生”是梵高1890年创作的一幅作品。嘉舍医生是给梵高看病的精神科医生。嘉舍医生1949年捐赠给卢浮宫,后移交给奥赛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梵高于1890年创作的“嘉舍医生的花园”系列,梵高病后在嘉舍医生这个花园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梵高于1890年创作的“瓦兹河畔奥维尔教堂”。梵高是位高产画家,在梵高离世前的几个月里画了70多幅油画。矛盾的地景和天空喻示着画家阴郁痛苦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梵高1890年创作的“瓦兹河畔奥维尔的茅草屋”。一位女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这幅作品。</p> <p class="ql-block">梵高于1890年创作的“嘉舍小姐在她位于瓦兹河畔奥维尔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午睡”是梵高于1989-1990年间创作的名作。画面呈现一对劳作的农民夫妻在草堆上悠然自得午休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梵高于1888-1889年创作了五幅“在阿尔勒的卧室”系列作品,其中一幅收藏于奥赛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梵高于1888年创作的“吉普赛大篷车营地”。</p> <p class="ql-block">梵高于1887年创作的“意大利女人”,收藏于奥赛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玩纸牌者”是法国画家塞尚于1893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保罗·塞尚(1839-1906),法国后印象画派画家,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擅长用色彩表现画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法国印象派大师,印象派大师塞尚和高更都说“他们是毕沙罗的学生”。毕沙罗对印象派绘画的贡献超过了莫奈,称他为“印象派的摩西”。</p><p class="ql-block">二幅毕沙罗的作品:“花园里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保罗·高更(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文森特·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p><p class="ql-block">图:高更1892年创作的“欢乐”油画</p> <p class="ql-block">高更1898年创作的“白马”油画</p> <p class="ql-block">“温水浴女”,是夏塞里奥看了古罗马庞贝遗迹后有感,以爱神维纳斯出浴为模式,还原了古庞贝妇女们在浴池的情景。</p><p class="ql-block">泰奥多尔·夏塞里奥(1819-1856﹞),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画家,是创作“自由女神引导人民”欧仁·德拉克罗瓦浪漫主义大师的学生。天妒英才,因肺病早逝。</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里的酒吧咖啡厅,博物馆逛的累了饿了,在这里Order一些咖啡、三明治,休息一下,然后继续欣赏大师名作。</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咖啡厅通往馆顶平台,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卢浮宫塞纳河,远处蒙马特高地教堂清晰可见。这是一张征求这位画家同意后拍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以一张我们仿梵高“教堂”的照片来“致敬梵高”!</p> <p class="ql-block">以一张我们仿莫奈“池塘·睡莲”照片来致敬莫奈!</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巴黎的博物馆篇,以罗丹雕塑“思想者”作为本篇游记的收尾。在行走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思考生活,愿幸福快乐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伴随着我们生命的整个历程!</p><p class="ql-block">注:本篇游记内容部分参考“百度百科”和一些艺术作品鉴赏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