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5日,随南京向快乐出发俱乐部,游湖北宜昌凤凰山古建筑群、屈原纪念馆,荆州宾阳楼及张居正故居。</p><p class="ql-block"> 凤凰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凤凰山,由24处古建筑组成,均为清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凤凰山古建筑群与三峡大坝正对,区位优势独特,占地500余亩。因三峡工程兴建,集中搬迁复建有秭归境内的24处古代建筑,包括屈原祠、江渎庙、水府庙、紫光阁、王氏宗祠、杜氏宗祠、郑书祥民居、郑启光民居、郑韶年民居、刘正林民居、郑万琅民居、三老爷民居、彭树元民居、邓永清民居、游县长民居、郑万瞻民居、屈原故里牌楼、惠济桥、江渎桥、屈子桥、千善桥、新滩井、迎和门、景贤门。</p> <p class="ql-block"> 屈原祠为归州刺史王茂元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始建。新建屈原祠坐西北向东南,平面采用三峡一带常见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它依山就势,逐级抬高,依纵深轴线方向为多重台地,依次布置有山门、前殿、后殿等祭祀主体建筑,两侧则配以厢房、碑廊、陈列室和配殿等辅助性展陈建筑。表现出浓郁的山地建筑特征,气势恢宏。建筑面积为5800平方米,占地面积19402平方米。建筑的立面、侧立面高低错落有致,层次感较强;色彩搭配协调统一,质朴简洁,以灰、白、红为主;封火山墙种类各一,墙头装饰图案和纹饰丰富;材质多选用三峡一带常用的青石、灰瓦和木头等。</p> <p class="ql-block"> 紫光阁原址位于泄滩乡陈家湾村。建筑坐西朝东。平面为横向矩形,为单体两层全砖结构,单檐硬山灰瓦顶,“人”字形山墙。为砖木混合结构,木构架采用架梁式,硬山搁檩;外墙为青砖陡砌清水墙,山墙上砌筑有墙帽;外墙四壁砌腰檐一周;窗洞形式特殊,有西式建筑风格,做工较为精致。其山墙和檐墙均为青片砖空斗砌筑,空斗中以碎砖灰浆灌砌。前、后檐墙为封护檐,山墙出墀头。槛墙有三瓮六卧、九甓六卧砌法。内墙粉刷以黄土砂浆打底,外罩白灰砂浆抹面轧光,外墙均为清水墙面。</p> <p class="ql-block"> 江渎庙原址位于新滩镇桂林村,又名杨泗庙。建筑坐西朝东。该建筑始建于北宋,屡毁屡建,现存为清代建筑。平面布局呈四合院式,门厅前有一个小院,另有正厅、厢房、偏房和天井,厢房设有楼,厢房外有廊桥。通面阔三间21.9米,通进深39.2米,占地面积858平方米。明间为抬梁式木构架,次间为穿斗式。梁之造型为月梁形式,梁之间用雕饰有如意云纹的驼峰连接。建筑内装修精美,雀缩檐、廊轩、卷草吊挂楣子以及格扇门、栏杆雕花等装饰构件都非常讲究,不拘一格,有“暗八仙”“金瓜柱”“五蝠捧寿宫。</p> <p class="ql-block">邓永清民居</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清代建筑。2002年6月因三峡大坝建设由秭归县郭家坝镇卜庄河村三组搬迁复建于此。</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建筑,有前厅、天井屋。室内有木楼,并设有高窗。檩、、楼枋均抽在山墙之上。堂屋的大门则采用一楼二柱并饰以墨线图案,以达到增加层次感和丰富变化的效果。展示利用:现为端午习俗馆,开展民俗活动,主要包括:饮食习俗(展示雄黄酒、清水粽子、五彩线粽等);配饰习俗(各类香包、五彩丝手饰、香艾制品等);穰疫习俗(洗艾叶澡、饮雄黄酒)。</p> <p class="ql-block">三老爷民居原址位于屈原镇桂林村。建筑坐西向东。平面呈横长方形,前院后屋左右并列布置。周围围墙封闭。东屋面阔三间9.2米,进深三间6.64米;西屋面阔三间12.68米,进深三间6.64米,占地面积305平方米。均为单檐硬山灰瓦顶,穿斗式构架,五花封火山墙。主体建筑主次分明。正屋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一明两暗。因地形限制,与正屋相对处不建厅屋,而是一披檐过廊,与大门相通并与东西厢房连为一体,均为两层,其楼层三面对天井开敞,作栏杆,形成跑马转角廊。民居门楼构架是穿斗与硬山搁檩结合。九檩,只在门内用一柱,巧妙地利用墙体承檩、梁:其门外出檐,两端插入大门两端山墙里。三老爷民居外观高低错落,简朴秀丽,地方材料质感强烈。风火墙造型也极自然,正屋金字头风火山墙,廊屋与东西厢房北面公用一字头风火墙,门楼则用三山封火山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郑万瞻民居原址位于屈原镇桂林村。建筑坐北朝南。原为三路两进四合院式布局,通面阔35.1米,通进深37.7米,各有门厅、前堂、正屋和厢房。现仅存中路第一进四合院保存较好。门厅、前堂均面阔三间12.2米,分别进深6.3米、7.83米,占地面积254平方米。该四合院以厅堂、天井和堂屋为中轴,两边辅以厢房。建筑结构以砖木混合为主,主体梁架多为穿斗式,整个院落布局整齐,高低错落有致,木雕精美。</p> <p class="ql-block"> 王氏宗祠原址位于屈原镇龙马溪村。建筑坐西向东。平面是长方形,布局为四合院式,前低后高。以厅堂、中堂、天井和后屋为中轴,两边辅以厢房。通面阔三间15.1米,通进深22.4米,占地面积约338平方米。建筑结构以砖木混合为主,梁架为穿斗式和抬梁式相结合支撑屋盖,装斗墙砌体,干摆灰瓦顶的硬山两层楼阁式建筑。祠内存石碑7通。</p><p class="ql-block"> 此处拍过“县太爷断案”。</p> <p class="ql-block"> 宾阳楼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重建,后损毁。1986年至1987年,按照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研所设计,大木构架的宾阳楼重建起来。其通高12.9米,南北面阔18.9米,东西深约11.6米。其结构为重檐歇山顶,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风格。屋面青灰筒瓦覆盖,屋脊翼角翘起,各饰带兽。城楼分为上下两层,重800余吨,全部由36根、直径35厘米左右的圆形木柱支撑。上层天花为祥龙图案,梁架仿明代青绿点金旋子彩画,四周绕以回廊,供游人环楼远眺。檐下悬挂8盏6面型龙头宫灯。下层檐下有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宾阳楼”匾额,金边黑底,长2.6米,宽1.1米,金色阳文。南北两门各装一对镀金虎头门环,门槛包以青铜。四周原设有平座,中间陈列有仿制的关羽、张飞的大刀、长矛。两层角脊上饰有鳌鱼和兽头。门窗均为四抹头斜方格眼隔窗门窗,城楼内地面铺有1.2市尺方形青石。南北两端墙角设有木梯各一架,供游人直上二层,观赏风景。</p><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120回,就有72回与荆州有关,荆州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散发着三国风云人物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张居正故居位于荆州碑苑景区内,紧靠东门宾阳楼景区,重建的张居正故居以他生前居住的老屋为原型,属于明清时期四合院、小花园风格,突出反映故居原有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环境,还原历史建筑景观,展示张居正生平史迹文化。</p><p class="ql-block"> 张居正故居包括仿明清四重院落、西花园、照壁、张文忠公祠、文昌阁、神龟池、捧日楼、纯忠堂、南门广场等景观。还包括大学士府、九鸟苑、陈列馆、文化艺术碑廊、首辅论证群雕等。鉴于其生前功绩卓著,墓筑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石碑高一丈四尺,镌刻有“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有石雕、香炉、蜡台,以供奉 祭祀他的在天之灵。走道两侧有翁仲(石人)、石马及其它镇墓石兽, 距中心约半径15米处有垒筑之三米高土墙。相传,京剧《二进宫》的杨波便指的是他,因他小时候曾被父辈取名“杨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