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少人从未听说过闽越国,它确是福建历史上地方割据政权中时间最早最长,也最为强盛的一个诸侯国,2300多年前在越国被楚国灭后,越王长子在福建建立的侯国,它持续两个多世纪创造出了灿烂一时的古国文化,造就了福建的前世辉煌。<br> 武夷山闽越王城是中国南方保存最完整的汉代诸侯王城,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越””粤”两字通用。当年汉武帝为除后患,将闽越贵族迁往江淮内地,焚毁闽越国的城池宫殿,这是古越国王宫考古遗址。 地处武夷山市东南部的五夫古镇,始于晋代中期,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朱子理学发源地,理学宗师朱熹曾在此求学、著述、办学、授徒、生活近50年,可以说这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朱子理学摇篮。 1143年,朱熹父临终前,遗书武夷山好友刘子羽,委以抚养后辈重任。朱熹遵亡父之命,奉母迁居,前来五夫定居。刘不负重托,在自己宅旁为其造宅。朱熹称“紫阳书室”,以祖籍婺源紫阳山为称,以表不忘故土。 朱熹的“孝”字诠释了“孝”的真正含义。上半部的右边,一个弓身抬头、双手作揖的年轻男子,象征着对长辈的敬奉和孝顺;左边则是一个猴子的脸形,意喻不孝不敬之人如同尚未进化的猴子。 和平古镇位于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和平村,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这里读书求学氛围浓郁,人杰地灵。历史上出了137名进士,被誉为“进士之乡”。也是“太极宗师“张三丰的出生地及童年成长地。南宋名相李纲后裔聚居地,所居之处称“李家巷”,清代时此巷李姓一族出了三名进士,因此又称此巷为“进士巷”。 <p class="ql-block">和平古镇的主街是古代中原由北向南入闽的唯一隘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要道,历史上曾是闽北商埠集散中心,有“福建第一街”之称。</p> <p class="ql-block">和平古称“禾坪”意为地势平坦,盛产粮食,是一座古城堡,古镇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主要景点和平书院、大夫第、县丞署等。</p> 三明泰宁古城拥有1340年的历史,被誉为“汉唐古镇、两宋文化名城,仅宋代就有两名状元、23个进士。泰宁古城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有“小武夷”之称。在古城周围,有丹霞地貌、瀑布、溶洞等多种自然景观。 尚书第是明代进士兵部尚书李春烨的第宅,已有400多年历史。面积达四千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幢,辅房八栋,分五道门一字排列,有房120余间。据史料大器晚成,在京城为官仅数年,却积累如此财富并炫耀,典型的中国官吏文化。 曾出现过“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反映了其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 泰宁还是革命老区和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城内有周恩来、朱德故居、红一方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 九龙潭是组成密度和复杂度最高的一片中国丹霞峡谷群,是泰宁青年期的丹霞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融湖、溪、山、谷、岩、峰、沟多样变化,号称“泰宁丹霞山水微缩明珠”。 <p class="ql-block">九龙潭5公里幽长深切峡谷和深邃的水上线谷汇水一泓清潭,最宽处100余米,最窄处不足2米。泛舟潭中,穿过中国最美最长最狭窄、雄奇的水上一线天和幽深的水中龙洞,别有一番天地间亲密情致在其间。</p> <p class="ql-block">晚霞映照在峡谷,游船荡漾在溪流中。</p> 大金湖甘露寺,被誉为福建三大悬空寺之一。已有850多年的历史,甘露寺采取“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特结构建筑。日本名僧曾三度考察,学习甘露岩寺的建筑工艺,回国后重建了举世闻名的奈良东大佛殿。 福建台湾本一家,甘露寺历史悠久,因此吸引不少台湾同袍来祭祀,路遇一团台湾专门来此拜佛的团队,可见两岸民间关系之亲密。 大金湖一线天,具有极高攀爬挑战性和观赏价值。不同于传统的垂直裂隙,而是呈现出独特的倾斜角度,有一段必须弯腰90度才能通过的狭窄路段,让人体验欣赏自然之美。 无论在泰宁县城还是乡村,房子全是白墙黛瓦,一问才知道这是政府的要求,按要求更新房屋,政府会有补助。 尤溪县始建于唐741年,是福建省首个获得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诞生地。原名沈城,到五代时,因避闽王名讳,当地土著居民以尤姓为多,遂改名为尤溪。因为朱熹出生于沈城,小名就叫“沈郎”,他亲手栽种的樟树,后人就叫它“沈郎樟”。 朱熹生平对生养他的尤溪,怀有深厚之情。曾多次回到这里寻亲访友、讲学授徒,并留下了大量的墨宝铭文、手迹板联和诗词歌赋。<br><br> 朱熹父亲朱松曾官拜四品,因反对秦桧卖国,被贬后任尤溪县尉,与尤溪县丞结成莫逆之交。县丞之父郑安道仕途不得志,与朱松有惺惺相惜之感,十分同情朱,便将自己的西厢,出让给朱松一家人居住,朱松在此靠给一些豪门子弟教私塾为生。 <p class="ql-block">朱熹的理学思想得到推崇。1237年,县令捐资修建了文公祠、半亩方塘等建筑,供奉朱家父子。1253年,宋理宗赐额“南溪书院”。</p> “半亩方塘”闻名海内外。朱熹《观书有感》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方塘”与“源头活水”的名称,在朱熹出生之前就有。 书京土堡由光裕堡和瑞庆堡组成,始建于1850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土堡整体呈前方后圆的结构,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理念。图为瑞庆堡。 光裕堡,整体形成围廊式建筑格调,具有防盗安居的功能,两堡均为邱氏家族所有。 古村中的古书院被一对来自杭州的,有追求,有理想的年轻艺术家夫妇改造成了一个书屋,加上用牛栏改造的牛栏咖啡馆,让深山古堡散发出了浓浓的现代气息。 尤溪桂峰村,是尤溪的另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始建于1247年,至今已有76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因广种桂花而名为“桂峰”,北宋名臣蔡襄后世孙肇基。当代政治局常委蔡氏的祖籍地。这里文化底蕴深厚,耕读传家,崇文尚学,儒风不衰。明、清两代中进士者3名、中举人者12名。印象深刻的是隐含在古建筑及雕刻中儒家文化。 桂峰村满目皆古,古道、古街、古树、古书斋、古碑刻、古画、古族谱等,最出色的则是古建筑,典型代表:蔡氏祖庙、蔡氏宗祠、石狮厝、楼坪厅大厝等。 村的核心位置是印桥皓月。印桥指的是石印桥,因桥下有一块巨石而得名。始建于1602年,桥附近种有四棵金桂,两棵紫荆,象征科举及第,家庭和睦。在桂花树跟前砌上了方形、圆形,长方形以及圆形的石墩,以此来表示印,月,书,日,象征读书求爵日月永恒。 林则徐出生于福州,1905年,林氏后裔及门人集资兴建“林文忠公祠”,目前为林则徐纪念馆。 也出生于福州的严复,是中国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p class="ql-block">福州船政局由左宗棠创办于1866年,沈葆桢掌管。同时左还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全免学费伙食费,另外每月给银四两。学堂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分别教授制造轮船的技术及培养海军人才。到1907年停办,为近代中国培养了600多名海军人才,甲午海战的军官多数这里毕业。</p> 在东南这片热土上,2000多年来人才辈出,众星闪烁,最值得骄傲三位是朱熹,林则徐及严复。为儒家文化及近代国家走向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福建将朱熹,林则徐,严复列为福建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br> 朱熹被后来的皇帝与孔子齐列,后人称为朱子,其儒家思想不但影响了中国,也大大影响了东亚诸国的思想文化。<br> 林则徐历任湖广、陕甘、云贵总督,及陕西巡抚,多达14个省留下其从政业绩,睁眼看世界中国第一人,不单是禁烟英雄,也是治水专家。深受道光皇帝重用,即使被贬新疆5年后又被任命为陕甘总督。在受命去镇压太平天国的路上去世。<br> 严复是因家贫考入了船政学堂,后留学英国,回国后翻译了达尔文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的翻译工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把西方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学术思想介绍到中国。北洋水师学堂任教长20年,为北洋水师培养了很多海军人才,曾是复旦公学的第二任校长。<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