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本圈里读到《感情为什么变淡了》一文。文中说,感情变淡是因为彼此对对方的付出常“视而不见”。我以为有理。</p><p class="ql-block"> 不过说到家长里短,我倒是以为夫妻之间的“视而不见”有它的合理的生存空间。</p><p class="ql-block"> 你想想看,旧时封建礼教与依附关系下的夫妻,更多是男对女的付出“视而不见”,女对男的付出敢有多少“视而不见”。如今,人人平等,你有工资我有薪水,你有退休金我也有。这给女人们“视而不见”壮了底气撑了腰。漫漫历史上不对称的“视而不见”终于走向某种平衡,这应是一种社会进步。</p><p class="ql-block"> 当然,社会进步并不能解决一切家庭问题。有一种说法,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古人也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回看历史,从“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人到“心系天下”的著名政治家,再到如今年轻人的离婚率,都无不表明人是极其复杂的社会动物。如果家的“没理讲”的理论是成立的,那么人们大概只能往自己眼里揉沙子,把眼睛弄得视力极差。因为要相处一辈子,为了相处一辈子,只能自我揉沙子用我的“视而不见”回应你的“视而不见”。当今时代两个人之间单向的“视而不见”是不能长久的。所以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久了,各种“视而不见”是常态。人往往于暮色之中才会感叹“当时只道是寻常”。可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够提前“早知如此”。</p><p class="ql-block"> 如果人生避免不了“视而不见”,那么 “视而不见”不应该是个悲观的词。写“荡起双桨”的乔老爷子有一次参加电视节目被主持人问到:如何面对夫妻间的矛盾,他说就一个字:忍。这大概可作为生活中总有你来我往的“视而不见”的一种诠释。乔老爷最后活到了95岁。忍,应该就是痛并快乐着的事情。我相信乔老爷子是快乐的。试想如果我是不快乐的乔老爷子,我就不会写“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只会写“让我荡起双桨”。</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 “视而不见”从来就充满了某种认同与妥协。生活中价值观不配合感情的事时常都有。就算两个人曾经是形而上学的知己,也不能保证观念上没有各种分歧与冲突。</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常看到,当人老了之后,“视而不见”又能一直生活下去的两个人,总有很稳固的夫妻关系。因“视而不见”成为了习惯,习惯已牢牢把两个人绑在了一起,离开了习惯,我们浑身不自在。对“视而不见”的报怨也只是私下偶尔的谈资,中国人骨子里是内向的民族。“视而不见”有很多难以言说的地方,它可以折射出很多面,涉及有哲学、有社会学、有伦理学、有心理学、有病理学、有精神学等等。</p><p class="ql-block"> 其实,以我花甲之人的看法,不论我们过往有多少“视而不见”的经历,只要你够老,一切迟早都会归于平淡。所谓感情淡了不过是岁月的洗礼,有时都懒得过多责怪对方的“视而不见”,也许应了那句老话,平平淡淡才是真。也许,“视而不见”只是他(她)的视力差了。也许,“视而不见”纯碎是一个人的性格使然。更也许,“视而不见”是因为生活已经归于恬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6日于重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