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郭庆利</span></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作战篇》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然而,即使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人们要做到“知己”也并非易事,而是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要么高看自己,自我感觉良好;要么低估自己,为人处事总觉得底气不足。正如解思忠在《自省意识》中所言:“正确地认识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然,古人怎么会有‘人贵有自知之明’‘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之类的古训呢?”</p><p class="ql-block">看来,许多情况下,人要靠自己的感觉来完全准确地认识自己是困难的,而必须借助一些“外力”。《旧唐书.魏徵传》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也就是说,人要“知己”,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则是“以人为镜”。</p><p class="ql-block">人在镜子面前才知道自己的“颜值”几何,“以人为镜”也重在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俊”与“丑”。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在与他们的交集、交往中,透过他们的言行既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可以折射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比如,认真反思那些你觉得别人身上散发着魅力的东西,就知道自己有没有魅力;认真反思你觉得别人身上令人讨厌的东西,就知道自己的一些言行是否让人生厌。</p><p class="ql-block">孔圣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以为师焉?人们可以从修养好、有知识、自己喜欢的人身上学到东西、得到愉悦,也可以从修养差、自己不喜欢的人身上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前者为我师焉,后者亦不失为我师焉。从这种意义上讲,人在职场,不要抱怨遇上“猪队友”,应该视每个人都是来“渡”自己的贵人,珍惜与每个人的缘分,寻求与之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