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合肥三国遗址公园

老李成蹊

<p class="ql-block">  从合肥高铁南站下车,到昔时庐州三国故里游玩……</p> <p class="ql-block">  合肥近些年发展迅速,走向滨湖时代……如今的合肥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是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p> <p class="ql-block">  合肥市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商埠和军事重镇,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三国故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之称。</p> <p class="ql-block">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之称享誉海内外。而位于合肥市西北郊的三国新城遗址,距今约1800年,其土城残基至今犹存,堪称合肥最古老、最完整的历史遗存。三国新城遗址南北长约420米,东西宽约210米。城墙外围有古城壕,是安徽省乃至全国保存较好、极具史学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的三国文化遗产。新城戍守(大型雕塑)——表现了魏征东将军满宠保卫合肥新城金戈铁马的英雄形象。雕塑两侧的“龙虎之地、固若金汤”印章反映了合肥新城在魏国的军事战略地位。遗址公园北有“曹魏故垒”、南有“屯戍遗踪”匾额。</p> <h3>  历经近1800年的风雨剥蚀、沧桑巨变,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这座三国时代军事城堡的风貌。这是东侧门遗址——距东城墙与北城墙转角处40米,土夯城门,门道长22米,宽9.4米。城门内侧南边整齐堆放数十个用于防御此城用的礌石。</h3> <h3>  三国时期,合肥属魏国扬州淮南郡,魏、吴两国对峙于长江中下游,江淮之间的广阔土地为两国长期争夺的战场。孙权占据江东以后,势力迅速扩大,不断攻打合肥,图谋争夺江淮进而统一全国。据[晋]陈寿撰《三国志》记载:魏太和四年(230),征东将军满宠上疏魏明帝曹睿,分析合肥的形势说:“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贼攻围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宜移城内之兵,其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朝中护军将军蒋济以为自动撤兵合肥,是“示天下以弱”。满宠再次上表,加强军事意义的论证,魏明帝终于准予建立合肥新城。魏青龙元年(233)合肥新城建成。</h3> <h3>  据历史文献记载,合肥新城通常情况屯兵人数为3000—4000人,最多时有步兵、水兵、骑兵计6000人。新城建立后,合肥旧城(位于今市区四里河一带)作为居民区和商业中心,仅派少量部队防守。合肥新城是曹魏抵御孙吴的一座桥头堡,它的建立标志着曹魏战略思想和军事部署由战略进攻和对峙转变为战略防御,在防御中打击孙吴的进攻,削弱了孙吴军事的有生力量。</h3> <h3>  据《三国志》记载:孙吴曾于公元233年、234年、253年等多次投入十万人以上兵力围攻合肥新城,均未取得成功。</h3> <h3>  魏青龙元年(233),孙权御驾亲征,到了合肥城下,见老城西北30里突然崛起一座新城不知所措。孙权“欲围新城,以其远水,积二十日不敢下船”。满宠透彻地剖析了敌方的心态,认为:孙权知道我把合肥重心转移到合肥新城,肯定有人吹牛皮,讲大话。他们劳师动众,却一无所获,为挽回面子,他定会派兵上岸,企图耀武扬威一番。于是他对诸将说:“权得吾移城,必于其众中有自大之言,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余。”于是,满宠派遣步兵、骑兵6000人在隐蔽处埋伏起来。事情正如满宠所料,耐不住寂寞的吴军在20多天后,果然上岸。此时满宠的伏兵如神兵天降,孙吴军队措手不及,死伤数百人,只得鸣金收兵,合肥新城经受了第一次战火的考验。此战比著名的“淝水之战”提前150年。</h3> <h3>  魏青龙二年(234)五月,不甘失败的孙权,乘蜀军攻魏之机,再次挑起战端。孙权命令三路大军沿长江进攻魏国:大将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自己亲率10万大军围攻合肥新城。也失败了。</h3> <h3>  魏嘉平五年(253)五月,吴国顾命大臣、小皇帝孙亮的老师诸葛恪,为了炫耀孙吴军事力量,率领20万大军围攻合肥新城。</h3> <h3>  魏、吴两国对峙90多天,合肥新城城墙崩塌,军队器械破损严重,张特施用“诈降术”给诸葛恪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我们之所以拖到此时还不投降,是因为魏帝规定,百日之内投降或弃城逃离者,举家同罪;超过百日,则不牵连妻儿老小。现在,离期满只有几天,且请休战,到时候,我将整座城池献给贵方。为了取信对方,他把象征权力的印绶奉送给吴军。诸葛恪信以为真,暂停进攻。张特利用吴军缓攻的喘息机会,连夜拆毁城内房屋,取材料修补破损处建成两重防御工事。第二天,张特向吴军宣布要誓死保卫新城。吴军大怒,发动强烈攻势。因其病者大半,损兵折将,诸葛恪被迫下令撤军。诸葛恪一心想创造“奇迹”,显示政绩,却不惜拿20万士卒做赌注,举国上下怨声载道,回国不久,在一次宴会上被皇族成员孙竣所杀。由于张特抗敌有功,被朝廷嘉奖,赐杂号将军,封列侯,迁为安丰太守。</h3> <h3>  直至公元280年,东吴暴君孙皓被晋军所俘,宣告三国时代结束,合肥新城这座军事城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h3> <h3>  历经1770余年的风雨剥蚀、沧桑巨变,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这座三国时期军事城堡的风貌。通过保护性恢复古城墙及东城门原貌,对新城内考古发掘出的兵器铸造窑址、练兵指挥台、饮马池、车马道等遗址进行保护性建设和展示,原汁原味地反映了三国合肥新城风貌。</h3> <h3>  此遗址主要景点有新城文物陈列馆、东城门、夯土练兵指挥台、兵器铸造窑址、饮马池、时光隧道、舟师坞、雕塑广场、石刻广场等。</h3> <h3>  公园大门广场——公园大门广场占地2000平方米,大门主体高14.6米,与亭廊形成一组气势恢弘的仿汉建筑群。大门上部分采用砖雕工艺,刻画了汉兽与朱雀,大门两侧为红砂岩浮雕墙,展示了魏、吴两国君主与主要将士形象,再现了汉代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h3> <h3>  聚贤堂为三进仿汉建筑。一进“三国鼎立,曹魏称雄”以拓片的形式描述了曹操的军屯政策,再现了曹魏将士骑马、比武、耕田等日常生活场景。庭院内以围攻新城、拒守力战、驰援新城、固若金汤等一组浮雕讲述了合肥新城的历史典故;二进“礼贤兴邦,叱咤风云”展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魏国贤臣和良将;三进“秣马厉兵,武定中原”用立体的战斗场景与火攻壁画场景相结合,再现了保卫合肥新城之战。</h3> <h3>  守望淮扬(大型雕塑)——再现了魏明帝曹睿时期,征东将军满宠和新城守城将军张颖抵御孙吴保卫合肥新城的英勇形象,淮扬指的是合肥在三国时属扬州淮南郡、扬州,体现了合肥新城为保卫淮南郡、扬州甚至魏国的重要军事作用。</h3> <h3>  石刻广场——通过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王气势恢弘的诗篇,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个人魅力。</h3> <h3>  练兵指挥台——位于合肥新城西城门北侧,方向与城墙的走向相一致。此台南北长32米、东西宽20米,是守城将士练兵的指挥台。屯兵营遗址是新城守城将士居住的场所,有三开间和里外双间两种规格,门均朝南,建筑形式均为地面式木结构。</h3> <h3>  对三国新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三国新城遗址发掘出了3座城门、屯兵营、兵器铸造窑址、练兵指挥台、车马道等多处遗迹。出土文物有汉代板瓦、筒瓦、花纹砖等建筑材料,有铁镞、铜镞、铁斧、刀、夯、礌石等军事器械,其中发掘铁镞2000余件,大小规格10余种,均为四棱形,最大的一件连铤长35厘米、重达11.5斤,最小一件长仅7厘米。同时还出土了陶罐、陶盆、陶碗、青瓷碗、陶火锅等生活用具,实属宝贵的历史资料。</h3> <h3>  这是南边“屯戍遗踪”匾额。城垣框架基本保存完好,原有3座城门(东中门、东侧门、西城门)的地方略低。显示出了这座三国时代军事城堡的辉煌壮阔。另外,从三国新城遗址考古出土的大量铁兵器、用于守城防御的礌石、城内练兵指挥台、专门铸造兵器的作坊和大面积屯兵营,说明三国新城为军事城堡,与史书上记载的“屯兵于此”相吻合,为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为游客生动理解相关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条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