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湖州的安吉拍到了国宝——中华秋沙鸭。三年前也在此拍过秋沙鸭,但那时秋沙鸭数量太少,鸟况也不好,拍的不甚满意,几乎都没发片。今年来了几十只中华秋沙鸭,而且也习惯在这里的水库栖息。 中华秋沙鸭可不是一般的鸭鸭,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野鸭,是有着“鸟类大熊猫”之称的珍稀物种。据说,中华秋沙鸭在地球上已经存活了至少1000多万年,妥妥“活化石”级别的存在。其数量也极其稀少,可以说是生态舞台上的“稀世舞者”。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全球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大概有2400-4500只,中国境内仅有1000只左右,数量稀少得可怜,被当成鸟中“大熊猫”重点呵护。 中华秋沙鸭的飞行和游泳能力都很强,能够每年长途跋涉数千千米,从东北飞到江南,也能够较长时间水下捕鱼捉虾或啄食水草。除迁徙时集合成大群,平时都以家族方式活动。越冬期常集小群栖息于山间河流、水库湖泊中。主食鱼类、石蛾科昆虫。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野鸭,在地球上已经生存1000多万年,成为如活化石般孑遗动物。因身上两侧有鱼鳞斑,两胁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鳞纹是这种秋沙鸭最醒目的特征,所以早先的名字叫鳞胁秋沙鸭。后来,鸟类学家发现它们的原产地是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所以才改称它为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鸟类红皮书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濒危鸟类名录。<div>深秋时自北方南迁到太湖流域的苇塘里来避寒越冬,它们与各种野鸭汇成数以万计的大群,漂浮游荡在湖面上,嬉耍和捕食游鱼,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就像是一个规模宏大而喧嚣热闹的鸭类集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