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甸光同学是我的中学同窗,犹记得中学开始二个月后的一天,两位新同学步入教室,班主任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男生是甸光同学,女生则是淑卿同学。甸光是从缅甸归来的侨生,大家热烈地鼓掌欢迎新同学的到来。在我的记忆中,甸光和淑卿是年纪稍长的插班生,甸光身材高大,在我们三班的同学中,犹如鹤立鸡群。他坐在班级的最后一排,显得格外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甸光同学很喜欢运动,打蓝球,跑步都是他的爱好,还记得那次中学举行运动会,甸光同学凭着他强壮的体魄, 为我们三班争光,拿下两个比赛冠军奖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5年,我们香港的同学回到母校参加庆典活动。(甸光同学位于右边第二位)</span></p> <p class="ql-block"> 当集美中学的同学纷纷前往永定插队时,甸光选择了回乡插队。而我,则被分配到了高头插队。十年后,我有幸移居香港,与甸光阔别十多年未见。直到某次香港集美校友会组织的聚会上,我们再次相遇。初见时,我几乎认不出他来,不禁问道:“你怎么变得这么矮了,瘦了许多,完全不像中学时代的甸光同学。”他也几乎认不出我,中学时他比我高出一头,如今却比我矮了一头。我们两人相见甚欢,畅谈了许久,心中满是激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5年,我们香港的同学回到集美中学参加92届初一学段50周年庆典。(甸光同学位于左边第二排第一位)</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在香港重逢,我们都非常高兴,聊了很多往事。甸光告诉我,当年他没有去永定上山下乡,而是于70年代初期返回缅甸,加入了游击队,在那里吃了不少苦头,而且还惊险万分,枪林弹雨之中熬过了两年,后来平安归来。80年代初,他获准来到香港,初来乍到时尝试过各种不同的工作,后来积攒了一些资金,便开设了一家养老院。如今,他已经拥有了三家养老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甸光同学在上水经营的养老院。</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香港经营一家养老院绝非易事,招聘护理人员尤为困难,员工的流失率极高。近年来,通过引进内地劳务工,这一问题才得以缓解。然而,甸光笑着说:“我这个老板实际上就是养老院的杂工,灯泡坏了,我自己更换;水龙头故障了,也是我亲自修理。厕所阻塞了,也是我去清理打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今年中秋节,香港集美校友会组织了一次聚会。(甸光同学位于左边)</span></p> <p class="ql-block"> 如今,甸光同学已经拥有三家养老院,但他依然每日忙碌不已。他感叹道:“别人当老板轻松自在,而我这个老板却比杂工还要辛苦,所有杂务都由我一人承担。”我戏谑地问:“将来我老了,去你的养老院住,能否享受一些优惠?”甸光笑着回答:“当然可以,你入住的话,我会给你打八折。”我们七位香港同学中已有五位退休,只有甸光和亚赛仍在辛勤工作。</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如同一壶陈年酿成的美酒,即使多年没见到面,大家相互之间的情谊依然长存,大家依然会相互牵挂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