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散文】·儿时的腊月,永恒的珍藏

春末无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字:春末无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5262450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  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带走了无数的往昔,有美好的欢乐,有苦涩的回味,却独独带不走那深植于心底的儿时腊月。</p><p class="ql-block">在那遥远的童年时光里,腊月就如同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每一个细节,每一份美好都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至今仍在我的记忆深处散发着温馨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也许,小时候特别喜欢腊月,是由于一到腊月,我们就会放寒假,因为在放假期间,我们能尽情地玩耍,尽情地欢乐的缘故吧。其实,小时候特别喜欢腊月的真正原因,可能还是对过年的期盼吧。小时候,也许从一放寒假,就开始了惦记着过年了,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更有好玩的。那念头随着年近,真的是一天比一天强烈。</p> <p class="ql-block">  腊月慢慢忙碌可以追塑到母亲把裁缝师傅请到家做新衣服开始。那时候,我们穿的衣服都是请裁缝师傅来家做的。在那个年代裁缝师傅很吃香,要做衣服需要几个月前就开始预订。订迟了,到过完年可能都安排不上,如果是那样的话,这家大人小孩今年就穿不上新衣服了。</p> <p class="ql-block">  由于裁缝师傅是我家一个远房堂哥,所以每年都能安排在先,这个我母亲从来不用担心的。做新衣服一般是先给大哥,大姐做,再到二姐,最后才轮到我,但不管怎样,即使母亲自己不做,也会给我们每年都做套新衣服的。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工作,经济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好点。一般衣服一做完,可能就是腊月半了,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p> <p class="ql-block">  腊月要算忙的话,应该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大扫除,上午妈妈会带着哥哥,姐姐和我,打扫房顶,墙角,屋前屋后卫生,扫完卫生,下午哥哥会带我去镇上的澡堂去洗澡,有句话说“有钱无钱,干净过年”。只要听说去洗澡,我的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啦,洗澡时哥哥会帮我擦背,搓脚,它不仅把我积攒在身上一个冬季的污垢清理掉,更主要的就是在我每次洗完澡后,哥哥都会买上一两个纸包五香花生米给我吃,一提起那一小纸包花生米,那个香呀,至今想起来仍余味绕舌,萦绕在心头。那时候,小孩洗一次澡只需要五分线,可那一小包花生米却也要五分钱,在那个年代,不是每个孩子洗过澡都能吃得上的。</p> <p class="ql-block">  也就是从这天开始,家家户户过年的准备工作也就陆陆续续就忙开了,有做豆腐的,有做糖果的,什么炒米糖,芝麻糖,花生糖,这都是过年招待客人的佳品,不能做得太早,早了,就会被我们这些馋猫偷吃掉的,所以一般会推到靠近年关才去做。可是,越靠近年关,糖坊做糖果的人特别多,有时候排队排到深夜,但是每次做糖果的时候,我都会跟着母亲去,因为在糖坊里,不管自家的还是别人家的糖果做出来后,你都可以敞开肚皮吃,一来是解馋,二也是给妈妈晚上回来很迟时做个伴。</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真正最期待,最兴奋的事,还是数跟着大人去赶年集,那可是一次难忘的狂欢。集市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在那个物质并不十分丰富的年代,那琳琅满目的年货和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的美食会让我们这些孩子垂涎欲滴。我们会盯着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糖果、糕点,眼晴里充满着渴望。大人们赶集置办年货,主要是些生活用品,食物调料等,而我们小孩主要就是买年画和鞭炮。因为有了它们,过年也就多了一份喜庆,多了一份年味。</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没有跟去赶年集,妈妈也忘记了买年画,等我下午和哥哥赶去供销社买年画时,年画早已卖完了,在回来的路上,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于是整个春节,都失去了往年过年那个开心劲呀。妈妈也为此自责了整整一个年头。</p> <p class="ql-block">  腊月真正最忙的,还是要到大年三十这天,一大早甚至会更早,你就会看到各家各户的烟囱都冒着烟。那是人们都在忙着年饭前的准备。平时粗茶淡饭,也就算了,可是到了过年,吃就变成了年味中的重头戏,不管是有钱还是无钱,过年都要准备些好吃的。自家的猪呀,鹅呀,鸡呀都会被杀掉一部分,村子的塘,水也会被抽干,每家每户都会分上一些鱼,不管你吃不吃,过年的餐桌上都会摆上一盘鱼。愚意,“年年有余”。甚至有的人会提前一两天就把肉圆子,蛋饺做好。老鸡汤多数第一天就炖好了。因为今天需要烧的菜多,放在今天炖,恐怕来不及。尽管几天前就有所准备,但母亲和姐姐们今天在厨房里还是忙得不可开交,那袅袅升起的炊烟仿佛是新年到来的信号,那升腾是浓浓的年味,更是一抹抹乡愁。</p> <p class="ql-block">  这天大多数男同志会忙着贴春联,那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元素,那些充满喜庆和祝福的文字,贴在门上就像是给家穿上了一件新衣。这个时候,我也会帮父亲哥哥的忙,什么递对联呀,端浆糊呀,也忙得不亦乐乎。对联贴好了,父亲会带着我们去给先祖们上坟,上完坟回来。妈妈她们饭菜也就做得差不多了,于是桌子上会集中摆满各式各样的菜肴,每一道菜品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随后,父亲会点上一柱香,母亲总是在嘴里念叨道着什么?哥哥会放上一挂鞭炮,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各家各户的“团年饭”竞相地进行着。虽然团年饭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那种浓浓的亲情至今想起,都让我觉得格外温暖。</p> <p class="ql-block">  吃完年饭,我就会到村子里找要好的小朋友们玩,那欢声笑语响彻在村子的各个角落,至今想起,都倍感温馨。</p><p class="ql-block">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鞭炮声便响彻夜空。爸爸会带着我和哥哥到院子里放鞭炮。哥哥胆子大,他会放那种很大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鞭炮的火光映红了我们的脸。我则会在一旁放着散落的小鞭炮,那些小鞭炮在夜空中发岀的声响,会让我们高兴得又蹦又跳。放完鞭炮,我们就去给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会给我们发压岁钱。那崭新的纸币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那是长辈们的关爱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  可如今,时代变迁,我们住在城里,高楼大厦取代了往日的老屋。独门独户的生活,让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电子设备占据了人们的闲暇时光。如今的春节,虽然也有亲人的相聚,虽然饭菜更丰盛了,但总觉得少了些往昔的韵味。那些曾经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如贴年画、写春联,渐渐被现代印刷品和便捷的购买方式所替代。孩子们对新年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电子游戏和网络红包上,传统的年味元素似乎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渐行渐远。</p> <p class="ql-block">  然而故乡的腊月,永远是我心中最深的眷恋。那里承载着一种忙碌的情感,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是我童年的梦。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我走到哪里,儿时的腊月,都永远闪耀在我的心间。我在心中默默期盼,总有那么一天,我会再次回到故乡,再次融入到那忙碌的腊月之中,让那份眷恋不再只是遥远的思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温暖与幸福。因为我心中的腊月,是我永恒的乡愁,是我们与根的连接,是我生命中永不褪色的画卷。它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家庭的温暖和对传统的敬意,它是我灵魂深处永远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  那记忆中的裁缝师傅、澡堂里的花生米、年集上的年画、年夜饭桌上的欢声笑语、夜空中的鞭炮声以及长辈手中的压岁钱,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我记忆的天空,熠熠生辉。每一个元素都是那么鲜活,那么生动,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那独一无二的儿时腊月,成为我记忆中最珍贵的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