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大南门散步,看一处院落里好像有新的开张,遂拐了进去。</p><p class="ql-block"> 只见左侧的高墙开着一道门,门额上写“XXX茶文化研究会”,门两边挂一幅对联,一边是“相期以茶”,另一边是“何止于米”。</p><p class="ql-block"> 我正琢磨书法,从门里出来一个服务员,走向墙边就依靠在那里。我见她无聊,且生相不恶,便问她:“这副对子,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她转身过来,说:“那要看哪个大?哪个小?”我知道她意思,打断她:“你思维的方式对,但换一种思路想想。”她说:“那我就说不上来了。”看她很真实的样子,我就开导她:“你们经营什么?”她说:“茶!”我说:“那应该以哪个为重?” 她顿了一下,说:“茶啊!”我说:“这不就结了?轻者在前,重者在后,‘何止……相期……’就是用来表示递进关系的。”她长长地说了一声:“噢!”</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里的老板有文化,很聪明,他借用这副对联挂在这里,既别开生面,又像是原创专门为其量身定做的,自然而且贴切,可谓“宛若天成”。我跟女服务员说:“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人不光要劳作,也要会休闲;生活不是只有物质,也要有点情趣;目的是在诱导人:请你抬起脚就走进这门里去吧,到里面喝喝茶。”她笑说:“他们说的跟你不一样,你这样说我还是第一次听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金岳霖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冯友兰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原本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赠也是哲学家、兼逻辑学家的金岳霖先生的一副对联。冯先生的对联,“米”指米寿,“茶”指茶寿。按照说法,“米”字的形态是八十八,所以“米寿”就是88岁;而“茶”字的形态是八十八再加廿,则是108岁了。冯先生“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意思是我们的生命何止八十八岁?一起期望都要活到一百零八岁! 服务员说的“他们说的”大概就是指此吧。</p><p class="ql-block"> 金岳霖、冯友兰二先生同庚,都是1895年生人,只是月日冯先生比金先生略小,冯先生12月4日,金先生是8月26日。最后,金先生在1984年10月19日去世,享年89周岁,冯先生到1990年11月26日去世,差几天就95周岁:都可谓高寿。</p><p class="ql-block">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冯、金二先生其有是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