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广州“远东巴黎圣母院”,吴志民

吴志民wzm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参观广州“远东巴黎圣母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吴志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就听说广州有一座教堂有着“远东巴黎圣母院”之誉,趁着陪外孙女到广州旅游之际,从住处步行来到市区中心的一德路的石室圣心大教堂。除了了解中国近代史,还可以欣赏雄伟的建筑,还有价比黄金的玻璃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并把两广总督行署夷为平地, 当时罗马教廷任命的两广教区"宗座监牧"传教士明稽章看中了被夷为平地的两广总督部堂地基,并要求划给他建教堂,但两广总督劳崇光拒绝了他的要求,于是明稽章请法军司令出面,写信威胁劳崇光如果1天以内不给土地给他,法军将实行全城戒严,于是1861年,恭亲王奕忻与法政府鉴署附加协议确定广州圣心大教堂的建立,咸丰帝下诏批准了协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稽章回法国觐见法皇拿破仑三世,得50万法郎专款。圣心大教堂土动工在1861年8月26日,明稽章还专门从罗马和耶路撒冷运来泥土一公斤,表达天主教创立于东方之耶路撒冷,兴起于西方之罗马。现在教堂东侧墙角下“JERUSALEM1863”和西侧墙角下的“ROME1863”刻字依然清晰可见。圣心大教堂于1863年6月1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故命名圣心大教堂。并在1863年12月8日举行了盛大的奠基典礼。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始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教堂属"哥特"式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教堂是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工匠建造而成,有着"远东巴黎圣母院"之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教堂建筑总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当时耗资40万法郎,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心大教堂几乎具有哥特式教堂的所有构图元素,既有早期建筑风格的彩色玫瑰窗、透视门等,又具中、晚期建筑风格的双钟楼尖塔等。另外,尖顶拱券、飞扶壁、石束柱等构件运用得得心应手,构图的完美,比例的准确,使其成为屹立于东方的一个非常纯正的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教堂正面是一对高耸的尖顶石塔,象征升向天堂,皈依天主;石塔中间西侧是一座大时钟,石塔中间东侧是一座大钟楼,装有四具从法国运来的大铜钟;西边钟楼的西、南、北三个塔面安装有罗马字钟面的时钟,东边钟楼内悬挂着以圣母玛利亚命名的铜钟组;正立面的钟楼上耸立尖塔,是哥特式教堂建筑风格的特征,也是建筑造型艺术魅力的内是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正面大门上面和四周墙壁分布的花窗棂,都是合掌式,所有门窗都以法国制造的较深的红、黄、蓝、绿等七彩玻璃镶嵌。这玻璃可避免室外强光射入,使室内光线终年保持着柔和,形成慈祥、肃穆的宗教气氛。充分展现:尖塔为空心的八角形锥体,用石块砌成,其下是三层楼房,尖塔越往上越陡峭,最后像锥尖刺向苍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心堂除教堂外,还有医院、神学院及中、小学校等房舍,现仅存教堂、主教府和东西的颐铎堂,门前为广场,周边为商铺及民居。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坐北向南,分为3层。底层开3个尖拱券门,门框外有层层退入的7对柱线与7层尖拱肋,中部正中有直径6米、石雕镂空的玫瑰窗。东西两侧的墙下方分别刻有"Jenuslem1863"和"Roma1863"拉丁文。二层当中是一用石头雕刻镂空的圆形玫瑰窗。三层为钟楼,一对八角形的尖形塔顶高峻陡峭,东塔装法式命名为"玛利亚"等圣名的铜钟4具,西塔安装机械时钟。堂内以二排纵向束柱把空间分为中厅和侧廊,采用尖形肋骨十字拱顶,东西两侧的外墙建有飞拱和飞扶壁,凌空斜撑。整座建筑的尖形拱窗、玫瑰窗、女儿墙及室内装饰精细,束柱的柱头以变形的麦穗作装饰,束柱柱础并在一起表示坚如磐石;出水口为中国传统风格的石狮式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石室教堂正面是典型的左右三段式和上下三段式格局,基座是三座尖拱门,中央大门最大,左右门对称,这三座门及东西两侧的横门都是层层叠叠的尖券门,具有很强的透视效果。门楣上有精致的石雕图案,中间是硕大的玫瑰花窗,两侧对称的窗子和三楼的两扇窗都是合掌式的,与大门一样的暗红色,同样装饰尖券,在上下两部分之间,都刻有排列有序的栏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教堂,左右各有10根巨型石柱支撑交叉、急剧上升的尖拱,使整个教堂内部保留着和外观一致的向上的升腾感觉。堂顶中间最高,两侧稍低,呈现起伏的态势。从大门向祭坛方向,由于石柱的排列和堂顶的尖拱结构,整个大堂有一种向上和向前延伸的感觉,渲染出庄重的宗教气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石室中巨大的彩色玻璃窗最引人注目,正面、东面、西面各有直径7米的圆形玫瑰花窗,用深红、深蓝、紫黄等玻璃镶嵌。这些彩色玻璃窗历经百年,多有损坏,多用国产的蓝绿色玻璃修补。而在当时,这些玻璃窗上所绘的是圣经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石室一共经历了两次重大事件,一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架日机撞上了塔尖避雷针,撞在教堂前的沧海茶楼,并爆炸,部份拿破仑时期的彩色玻璃被震碎。第二次才算是颠覆性的破坏,在文化大革命中,石室遭到了重大破坏,所有宗教油画被撕掉,抗战后剩下的部份拿破仑时期的彩色玻璃全被打碎,花窗被打碎,所有经书和讲道用有跪板的长椅堆成小山在教堂里焚烧掉,石壁石柱部份被烧得爆裂,历经数次修复,至今可见烧痕。楼顶的狮头排水口全用铁锤打碎,文革期间,这里一度成了垃圾处理场。1979年7月,市政府重新落实了宗教信仰政策,开始筹备重新开放石室。目前广大信徒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世界各地的信徒和游人也到石室观光。石室天主堂周围,一年四季树木常青,鲜花簇拥,五彩缤纷。教堂内外环境优美、宁静。古老的大教堂,现已向游人开放,重新焕发了青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4年7月,石室教堂第三次大修开工。此次大修费用达2000万元。大修前,石室教堂只能用一些普通玻璃代替花窗,此次修复的一大重头戏就是全部换上专从菲律宾定制的98扇特殊玻璃,这些玻璃可说是"价比黄金",700平方米共耗资430万元。而玻璃图像则以《旧约》、《新约》里的故事、代表人物为原型,刻画了包括耶稣诞生、耶稣受洗、最后晚餐等约60个圣经故事。在这次大修中,教堂又重新安装了机械大钟,现已开始运行。每天早上9时到晚上10时,逢正点报时,大钟都会自动敲响,声音可传到几公里外。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到广州的石室圣心大教堂的第一眼就有种很震撼的感觉,被誉为“远东巴黎圣母院”名不虚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