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崂山太清钓鱼台 摄影/撰文 于立京

于立京

<h1>  在青岛崂山太清宫东南侧约一公里多的山海边,有处被称为“钓鱼台”的景点。这里环境优美,还有处“一字诗”的石刻,使其平添了几分历史人文价值,让人很想到这看看。</h1> <h1>  2025年元月的一天。来时见附近的海面上有只船,不知是有人海上作业还是专程也来海边观光的。</h1> <h1>  海上风光。</h1> <h1>  离太清近的一侧掠影。</h1><p class="ql-block"><br></p> <h1>  “钓鱼台”有片较光滑的岩石,非常适宜“垂钓”。觉若是累了,在这躺上一会儿也是可以的。</h1><h1><br></h1><h1> 等风来 摄</h1> <h1>  有无人机飞来,见证了这天来过的人。</h1> <h1>  腊梅 摄</h1> <h1>  有“一字诗”的地方,是处有点坡度的大平台。</h1> <h1>  崂山太清钓鱼台掠影。</h1> <h1>  这即太谷子宋绩臣的“一字诗”。“一蓑一笠一髯叟 一丈一杆一寸钩 一山一水一明月 一人独钓一海秋”。此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前有位长者在山海边月下垂钓的情景。</h1> <h1>  见到“一字诗”,不能不想到“一字诗”的作者背景。太谷子宋绩臣(1183-1247),元代道士,号披云,字广道,又名宋德方,今山东莱州人,自幼拜刘处玄、丘处机为师修道,深通道儒,博知史书经典,是位常“藏而不露”的道人。</h1> <h1>  “一字诗”中的老人是谁?有人说是宋绩臣自我心境的表白;也有人认为是写他的师父丘处机(丘处机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19岁从师王重阳学道),因丘处机生前常头戴斗笠披蓑衣,人称“蓑衣先生”或“蓑衣道人”,“一字诗”可能就是宋绩臣随丘处机来崂山时(1195-1208年)写的。丘处机曾被成吉思汗召见,被尊封为“国师神仙”,而“一人”觉指丘处机的可信度要更大些。</h1> <h1>  宏观崂山太清钓鱼台,觉有些像波涛起伏。它从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走来,星转斗移,天地间早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h1> <h1>  崂山太清钓鱼台,靠山的一面。</h1><h1><br></h1><h1> 腊梅 摄</h1> <h1>  太清钓鱼台边掠影。</h1> <h1>  观崂山钓鱼台山边留影。</h1><h1><br></h1><h1> 腊梅 摄</h1> <h1>  远眺崂山太清钓鱼台,觉那里及周边的山海风光让人美不胜收。</h1><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div>配乐《崂山美》</div><div> 张崇纲作词 于立京作曲 宫卫芳演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