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法家管理学</b></p><p class="ql-block">继承老子思想的有两个学派,一个是以<b>庄子为代表的道家,</b>另一个是以<b>韩非为代表的法家。</b>庄子思想主要是人生哲学。</p><p class="ql-block">法家呢,则是被西方称为行政管理学派的,所以今天我们只讲法家,只讲韩非,跟周易和老子一样啊,韩非也讲矛盾,但是观点不同。</p><p class="ql-block"><b>周易呢,就是矛盾对立,双方相互依存。</b></p><p class="ql-block"><b>老子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b></p><p class="ql-block"><b>韩非呢,是矛盾对立,双方相互斗争。</b></p><p class="ql-block">这并不奇怪,因为韩非就是矛盾这个词的著作权人</p><p class="ql-block">他在难医当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个人卖矛又卖盾,那人先说我的盾很坚固,什么都捅不穿,然后又说我的矛很锐利什么都捅得穿。”</p><p class="ql-block">然后有人就问,以子之矛公子之盾如何?那人就答不上来了。</p><p class="ql-block">韩非还说: <b>冰炭不同,弃而久,寒暑不坚,时而至,</b>冰和火能长期的放在一块儿吗?冬天和夏天能同时到来吗?不能,所以矛盾的双方只能互相斗争。结果呢?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了东风。</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老子是转化的哲学,韩非是斗争的哲学。那么为什么还要说韩非是老子思想的继承人呢?因为都讲帝王难面之术,也都主张无为,只不过目的和意义不一样。老子是这样说的:<b>我无为而名自化,我好静而名自正。我无事而名自负。我无欲而名自朴。</b></p><p class="ql-block">这话呢,翻译过来就是统治者无所作为,百姓就会潜移默化,统治者喜欢清净呢,老百姓就会走上正轨。统治者无所事事,老百姓就会逐渐富裕。</p><p class="ql-block">统治者清心寡欲呢,老百姓就会淳朴善良,用管理学的语言就叫做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p><p class="ql-block">韩非的说法则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b>明君无为,于上群臣悚惧忽下,</b>君主无为,臣民们琢磨不透,只能够小心翼翼,战战兢兢。</p><p class="ql-block">不一样,老子的无为是自然之道。</p><p class="ql-block"> 韩非的无为呢?是统治之术。这并不奇怪 ,老子的政治理念呢,是小国寡民,也就是回到部落时代,当然可以无为而治了。</p><p class="ql-block">而韩非服务的却是集权国家,岂能不讲权术啊?这一点儿呢,可以由伍子胥的故事来证明。</p> <p class="ql-block">伍子胥呢,是春秋晚期楚国的大夫,由于呢父亲和哥哥被楚王杀害,他只好逃出楚国,来到吴国,却在路上被守关的官吏捕获 。伍子胥说,大王之所以通缉我,是因为我有一颗宝贵的珍珠,不过这颗珍珠现在已经弄丢了,你要是把我送到大王那儿去,大王问起来,我就说,珍珠被你私吞啊,你自己看着办吧。结果怎么样呢?那官吏就把伍子胥给放了。</p><p class="ql-block">怎么样,靠不住吧?那么人为什么靠不住呢?因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p><p class="ql-block"> 在被内篇中,韩非就说有两个老板,一个是开马车铺的,一个是开棺材铺的。开马车铺的,天天呢就盼望着别人富贵,开棺材铺的呢,就天天的盼望别人早死。</p><p class="ql-block">难道是因为前者仁慈,后者残忍吗?当然不是,真实的原因就是没有人富贵,马车就卖不出去,没有人死亡,棺材就卖不出去。马车铺老板也好,棺材铺老板也罢,都不过是为了自己打算,没有什么仁不仁义,道不道德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由此,韩非得出结论,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利害和算计。算计的结果呢,必然是防范,是不信任。</p><p class="ql-block">在内储说夏中,韩非讲了一个故事,魏国有对夫妻做祷告,老婆就说,但愿我们平安无事,能够赚到一百布币。老公说,你傻呀,向神要钱,那不是要多少有多少吗?</p><p class="ql-block">怎么才要这么一点儿呢?老婆说,我才不傻,赚多了你就会去煲二奶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韩非就告诫君主们,人主之患在于信人,老婆孩子也不能相信吗?更不能,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因为男人到了五十岁还很好色,女人过了三十就看不得了。结果必然就是年老色衰的王后失宠,年轻貌美的嫔妃得势,连带着太子的储君地位也会动摇。除了母子联手抢班夺权之外,别无出路。这个时候,毒酒之类的东西,绞杀之类的手段就会派上用场,而王后和太子近在君侧,要做点儿这种事情,那是很便当的。</p><p class="ql-block"> 楚成王的故事就足以能证明。据韩非在内楚说夏中说:,楚成王先是立商臣,也就是后来的楚穆王为太子,后来呢,又打算改立他人,商臣就去找自己的老师潘崇,问应该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潘崇就说,你能接受事实吗?</p><p class="ql-block">商臣自然就说,不能啊。</p><p class="ql-block">潘崇又问,能出国避难吗?</p><p class="ql-block">商臣想了想说,不能。</p><p class="ql-block">潘崇又问,能出国避难吗</p><p class="ql-block">商臣想了想说,不能。</p><p class="ql-block">那能发动政变吗?</p><p class="ql-block">商臣就说能啊,结果就带兵进攻,把他老爸送上了黄泉路。</p><p class="ql-block"><b>于是韩非就感叹: 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游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b></p><p class="ql-block">这可真是直面惨淡的人生了,而且是惊心动魄的直面。君臣,父子,兄弟,夫妻,这些儒家伦理最为看重的人际关系,在韩非的眼下和笔下都成了赤裸裸。血淋淋的厉害和算计,没有半点儿美丽的温馨,温情默默的面纱被无情撕开了,露出来的是尔虞我诈,是巧取豪夺,是刀光剑影。</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历史上,似乎没有哪个人像韩非这样直白地说出了人性中罪恶的一面,而且还说得那么毫不留情,不动声色,这可真是让人难以接受。而让人受不了的不仅是他的结论,而是他的态度,那种冷眼旁观,毫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态度。这种态度已不是冷静,而是冷峻,甚至是冷酷。</p><p class="ql-block"> 提示人靠不住,什么还能靠得住呢?韩非认为只有制度,韩非很可能是中国古代最重视制度建设的思想家了,制度在他那儿就叫做法,所以韩非这一派叫做法家。不过法家的法包括法律,又不仅限于法律,而是所有制度。</p><p class="ql-block">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才能被称为是制度学派或者是行政管理学派,法下建立的制度和思想体系,则可以概括为三句话,<b>一个目的军权,两个手段赏与罚,三大法宝事术法。</b></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韩非认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只要把人管住,要有两个办法,要么给好处,要么就是吓唬他,也就是威逼利诱。只不过威逼利诱要起作用,还得要有三大法宝,就是事术。</p><p class="ql-block"><b>法事</b>就是统治力量,它来自于君主的绝对权威。</p><p class="ql-block"><b>术呢,</b>就是控制手段,表现为各种权术。权谋法就是规章制度,而且是能够保证威胁利诱到位的严刑峻法,最终目的则是维护君主的绝对统治和绝对权利。</p> <p class="ql-block">这可真是一心一意,两面三刀了。因此,法家的制度和思想体系也可以这样概括,<b>一个目的,维护君主的绝对统治和绝对权利。</b></p><p class="ql-block"><b>两种手段奖赏与惩罚。</b></p><p class="ql-block"><b>三大法宝,绝对权威,阴谋诡计,严刑峻法。</b></p><p class="ql-block">韩非认为,只有建立好了这样一套体系,君主就可以无为,也应该无为,因为君主也是人,也靠不住,靠得住的只有制度,而且最好是由机器人操纵的制度。可惜那时候没有机器人,韩非只好也寄希望于国家机器了。他自己被国家机器绞死也不奇怪。</p><p class="ql-block"> 那么法家思想就没有可取之处吗?当然不是了。法家最值得继承的遗产呢,就是以下四个字,<b>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以制度治国。</b></p><p class="ql-block">原因是人靠不住,但如果度不健全,执法不到位,那就更靠不住。因此,<b>韩非提出了著名的法治三原则:赏莫如厚而信,使明利之伐莫如中而禄”。</b></p><p class="ql-block">说话算话,让臣民有利可图。罚就要心狠手辣,从重从快,让臣民魂飞魄散。</p><p class="ql-block"> 总之,无论是赏还是罚,文章都要做足,工作都要到位才有效果。但最重要的还是第三条,<b>法莫如一而固始,明知之一。</b>就是统一,固就是固定,知就是知晓。也就是说,<b>执法要统一,立法要持久,政令要公开,不能政出多门,朝令夕改,暗箱操作。</b></p><p class="ql-block">这些观点还是值得参考的,实际上,法家与儒家的区别之一呢,就在于前者特别注重于操作性,尽管儒家很务实,儒家的思想方法也不同于老子和韩非的过人之处。之后,我们再来看儒家。</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1日语音转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