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窑"的温暖记忆

天佑者

<p class="ql-block">  “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穷拾翻。”在黄土高原的褶皱里,这句俗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迎接春节的大门。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三送走灶王爷后,过年的氛围便如炊烟般袅袅升起,弥漫在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过年的一切准备活动自此开始,扫窑、糊窗、泥灶、洗衣,这些看似寻常的劳作,却蕴含着浓浓的年味与对新年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扫窑可以说是过年前最有浓烈仪式感色彩的活动,每家每户择定日子认认真真去完成,之后进入紧张忙碌的迎新年工作,一直持续到年初晚上,贴好对联、点着炭火炉。“扫窑”这项重要的工作,繁重而必不可少,需要从早忙到晚,糊窗、贴花纸,泥灶、清烟道,从里到外做到辞旧迎新。年龄小的时候,帮忙搬点东西,年龄渐长,扫窑、糊窗也参与其中,因而对“扫窑”有着特别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沉浸在凌晨的美梦中,母亲早已起床,生火烧水,并开始把家里的零碎物件整理、收拾,归类放置。父亲也在清扫院子,腾出地方摆放将要搬出的东西。等我们这些孩子们走出家门时,扫罢的院子整洁而黄茫茫一片,似乎比从前大了一倍。那些搬出来的盆盆罐罐、碗碗碟蝶,旧箱子、破柜子,簟席、毛毡,被褥、枕头等家具、农具、摆什等,在院子里排起了队。除了黑色笨重的瓷瓮之外,能搬动的大部分或搬、或抬,都请出窑内,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墙上挂的旧年画、相框、平镜子、台历等物件都一一摘下移至窑外,留在窑里的也被用床单或塑料布苫盖或遮挡,剩下的是静寂而颓废的老窑,黑洞洞的,它们眼瞅着被搬得空空荡荡,显得有些惊讶和恐慌。</p><p class="ql-block"> 每当看到院子里摆满一地的大小物件,我想不到这个并不是深不可测的窑里竟藏着这么多有头有脸,五花八门的东西,觉得这窑像是一个魔盒,收纳的东西如此之多;甚至担心,再把这些东西搬回去时,窑里可能就放不下;而且我还在想,一个家庭需要靠这么多的东西支撑,得花多少钱、多久才能置办完全呢?每一件物品都带着岁月的痕迹,它们见证了一家人的生活琐碎,也即将在新的一年里继续陪伴着全家。</p><p class="ql-block"> 窑里只留下大件物品骄傲地端立着,比起院子里物件似乎贵重、高大,因为它们有资格目睹扫窑的全过程。父亲穿上一身已经脏了的衣服,戴顶草帽,用白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孔,撑一杆扫帚从后窑掌开始细细清扫。宽宽的一扫帚掠过去,窑顶上的灰尘大雾一样落下来,蜘蛛絮、钱串串和脱落的白灰屑脱离窑面向下掉落,仿佛也将过去一年的烦恼与疲惫一并扫去。唰唰的清扫声像清水一次次泼到石板上,悦耳而动听,那些寒冷的灰尘之类落在地上,很快就会积下厚厚的一层。没多久,呛人的尘土到处乱飞包围了父亲,他浑身沾土,脸上也有一层,连鼻毛上都沾结着尘土,不是眼珠在转,活脱脱一个出土俑。尽管窗门大开、窗纸捅破,母亲拨水降尘,灰尘仍会弥漫很久。</p><p class="ql-block"> 清扫后的窑洞亮哇哇的,似乎长高了一些,阳光斜斜地照进扫过的窑里来,清冷而空荡的处所顿时温暖而充实起来。糊窗是技术活,繁琐而容不得半点马虎。先熬糨糊:面粉加水用铁勺在炭火上烘烧,面糊糊突突地冒泡,筷子搅拌搅拌有了粘性便停火待用。清理干净窗框,用刷子蘸上糨糊,均匀地涂抹在窗框上,然后将窗纸轻轻贴上,用手抚平,确保窗纸与窗框紧密粘合,没有气泡和褶皱。这些需要认真比划着门窗细细裁剪,分清麻纸正反面,裁纸尺寸最好纸边兑在实框上,都有讲究。等到白生生的窗纸糊好后,与砖缝清亮的窑顶遥相呼应,爽净透亮中尽显新年气象。</p><p class="ql-block"> 之后,母亲则拿着抹布,仔细地擦拭着窑洞的墙壁和窗台,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我和弟弟妹妹们也拿起小扫帚,帮忙清扫着地面上的灰尘和杂物,帮忙擦、帮忙洗。</p><p class="ql-block"> 扫窑的过程中,在犄角旮旯里偶尔会发现一些平时找不到或被遗忘的小物件,或是一本旧书,或是一个小时候的玩具,这些意外的“宝藏”总能勾起大家的回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回荡在院子里。 扫窑后最初的日子,有些东西又收拾得不知放在哪里,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在过年之前泥灶也不容忽视,因为炉灶是一家人生活的中心,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一日三餐,更是家的温暖象征。经过一年的使用,灶膛里、烟道中积攒了许多细如粉状的灰需要清理,灶难免会出现一些破损,所以在过年之前,泥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取些新鲜的黄土,加入适量的水和麦秸,搅拌均匀,制成细腻的泥团。接着,用泥团仔细地修补着炉灶的缝隙和破损处,将炉灶表面涂抹得光滑平整。在泥灶的过程中,母亲会格外小心,因为她知道,一个合适的炉灶不仅关系到做饭的效率,更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p><p class="ql-block"> 腊月里的这些忙碌,扫窑、糊窗、泥灶,每一项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它们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始终铭记着家的温暖和浓浓的年味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