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2年7月9日---11日<b>芬兰。</b></p><p class="ql-block">芬兰共和国,简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总面积3380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100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截至2024年5月,芬兰总人口为561.4万人,主要民族为芬兰族。芬兰族约占85.5%,瑞典族人约占5.1%,其余为萨米族人等。芬兰语和瑞典语均为官方语言。66.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p><p class="ql-block">约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兰人的祖先从南方和东南方迁居至此。12世纪后半叶,芬兰开始隶属于瑞典,14世纪中叶,芬兰正式成为瑞典一部分。1809年,俄瑞战争后芬兰成为俄国的大公国。1917年12月6日,芬兰独立,1919年,芬兰共和国成立。</p><p class="ql-block">芬兰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芬兰自二战后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1995年加入欧盟,1999年加入欧元区,是北欧唯一的欧元区成员国。芬兰综合竞争力强、技术水平先进、法律法规健全。芬兰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大,倡导自由贸易,木材加工、造纸和林业机械等行业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2023年,芬兰国内生产总值为2776亿欧元。2023年《世界幸福报告》,北欧国家芬兰连续第六年蝉联全球最幸福的国家称号。</p><p class="ql-block">我们从俄罗斯到芬兰是乘的就是这艘邮轮。</p><p class="ql-block">邮轮是在波罗的海的芬兰湾中航行,航程约为60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航行时间大约为12小时。</p> <p class="ql-block">船上的早餐。</p> <p class="ql-block">邮船上的游泳池。</p> <p class="ql-block">红灯区。</p> <p class="ql-block">游船上的商场。</p> <p class="ql-block"><b>芬兰赫尔辛基岩石教堂</b>简介</p><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作为芬兰的首都,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座城市的市中心,隐藏着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杰作﹣﹣岩石教堂,又称坦佩利奥基奥教堂。</p><p class="ql-block">岩石教堂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坦佩利岩石广场,是建筑师苏马连宁兄弟于1969年精心设计和建造的。这座教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成为了赫尔辛基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岩石教堂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岩石中的教堂。教堂的建造充分利用了天然岩石地形,将岩石部分往下挖掘,然后在岩石中建造了这座独特的教堂。教堂的顶部采用圆顶设计,由一百条放射状的梁柱支撑,并镶有透</p><p class="ql-block">明玻璃,使自然光线得以进入教堂内部。教堂的l外墙就是岩石本身,而教堂的入口则被设计成隧道状,增加了教堂的神秘感。</p><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保留了原始的花岗岩纹理,未经过任何人工修饰,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顶部的铜制圆形拱顶直径达20多米,上面装有透明的玻璃,允许自然光线进入,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宁静的氛围。教堂内部的不规则天花板增加了空间的深度感和流动性,使得光线能够沿着不规则的路径流动,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充满诗意的效果。</p><p class="ql-block">岩石教堂可容纳940人,是举行礼拜、婚礼和音乐会等活动的理想场所。由于岩壁的回音作用,教堂的音响效果非常好,因此常会有音乐会选择在这里举行。在周日早上,教堂还会定时举行礼拜,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加。</p><p class="ql-block">岩石教堂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地方。在这里,每一块岩石都仿佛有着自己的故事,等待着人们去发现。教堂的建筑风格和氛围都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总之,芬兰赫尔辛基的岩石教堂是一座独特的建筑杰作,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和文化氛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赫尔辛基,一定不要错过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b>赫尔辛基岩石教堂</b>,北欧建筑奇迹,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教堂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深刻的设计理念、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p><p class="ql-block">岩石教堂,又名坦佩利奥基奥教堂,是一座嵌入岩石中的教堂。它的建筑特色独树一帜,以天然岩石为建筑材料,教堂的主体结构几乎完全由岩石构成,仅在必要的地方使用了钢筋和混凝土。教堂内部装饰简约而大气,岩壁上的天然纹理与灯光的巧妙配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p><p class="ql-block">岩石教堂的设计理念源于芬兰设计师苏奥马· 哈马宁和妻子艾拉·哈马宁的创意。他们希望教堂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让人们在教堂内感受到自然的神圣与伟大。因此,教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岩石的天然形态,使其成为白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p><p class="ql-block">岩石教堂的历史背景同样引人入胜。它始建于1969年,历经14年的艰苦建设,于1983年正式完工。教堂的建设过程中,设计师们在保持岩石原始风貌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建筑元素,使之成为芬兰现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p><p class="ql-block">岩石教堂对芬兰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芬兰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教堂内的音乐演出、艺术展览等活动,使其成为芬兰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b>希尔图宁</b>是芬兰著名的现代雕塑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耸立在芬兰首都<b>赫尔辛基西贝柳斯公园</b>里的西贝柳斯纪念碑是她的代表作。这座风格独特的纪念碑是希尔图宁花费6年的心血,在1967年芬兰著名作曲家西贝柳斯逝世10周年之际完成的杰作。纪念碑由600余根白色不锈钢管焊接而成,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每当海风吹过,长短不一的钢管会发出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风鸣声,仿佛是大自然在无休止地为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而演奏的永恒的乐章。这座充满浪漫色彩的纪念碑不仅是芬兰现代雕塑的精品,纪念碑所在的西贝柳斯公园也因此成为赫尔辛基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纪念碑的小型复制品被作为国礼送到联合国大厦永久展出。</p> <p class="ql-block"><b>让·西贝柳斯</b>是芬兰著名的音乐家,被誉为芬兰“音乐之父”。</p><p class="ql-block"><b>生平与成就</b></p><p class="ql-block">让·西贝柳斯是芬兰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斯特劳斯、舒曼等并列世界音乐大师。</p><p class="ql-block">他的音乐作品凝聚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主要作品有交响诗《芬兰颂》、交响诗《萨加》,以及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p><p class="ql-block"><b>影响与地位</b></p><p class="ql-block">西贝柳斯的音乐被视为“芬兰民族之魂”,特别是《芬兰颂》在芬兰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视为民族独立的精神象征1。</p><p class="ql-block">他的作品对英国和美国作曲家影响深远,曾被英美两国视为最重要的作曲家。</p> <p class="ql-block"><b>赫尔辛基大教堂</b>是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位于议会广场,是一座路德派教堂。赫尔辛基大教堂建于1852年,建筑以白色为主,配以淡绿色的圆顶,结构精美,气宇非凡,堪称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精华。</p><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大教堂,又称白教堂。冬日的时候,大雪覆盖了教堂前的广场,暖暖的灯光亮起,整个教堂一片圣洁。</p> <p class="ql-block"><b>诺贝尔奖奖牌。</b></p><p class="ql-block">芬兰前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因其在解决国际冲突方面的贡献,于2008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p><p class="ql-block"><b>贡献与成就</b></p><p class="ql-block">阿赫蒂萨里在过去的30多年中,致力于解决世界几大洲的国际冲突,特别是在印度尼西亚的亚齐地区的调解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果。</p><p class="ql-block">他在1994年至2000年期间担任芬兰总统,期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芬兰与中国的关系发展。</p><p class="ql-block"><b>获奖背景</b></p><p class="ql-block">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特别强调了阿赫蒂萨里在解决国际冲突中的努力,特别是在印度洋海啸后的调解工作中。</p><p class="ql-block">他在任期间,芬兰的经济、科技和国际影响力都有显著提升。</p> <p class="ql-block">12年7月12日---16日瑞典。</p><p class="ql-block"><b>瑞典</b>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北欧五国之一,首都为斯德哥尔摩。瑞典西邻挪威,东北接芬兰,东临波罗的海,西南濒北海,与丹麦隔海相望。</p><p class="ql-block">瑞典的官方语言是瑞典语,英语也被广泛使用。瑞典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实际政权由议会行使。瑞典以其发达的经济、丰富的历史和领先的技术而闻名,是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b>瑞典诺贝尔博物馆</b>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老城区,于2001年建成,旨在纪念诺贝尔奖百年庆典。</p><p class="ql-block"><b> 位置与历史</b></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位于斯德哥尔摩老城大广场北侧,与瑞典学院和诺贝尔图书馆同处证券交易所大楼。</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前身是瑞典古老的证券交易所1。</p><p class="ql-block"><b>展览内容</b></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涵盖了获奖者介绍、历史回顾、诺贝尔奖介绍以及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生平等内容。</p><p class="ql-block">馆内设有展览、电影院、剧院和科学辩论,还有书籍及纪念品商店和咖啡店。</p> <p class="ql-block">这块石板可能出自瑞典的哈夫斯胡斯地区。它属于哈夫斯胡斯石刻,这类石刻通常位于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哈夫斯胡斯山。这些石刻是瑞典著名的古代石刻文物,可追溯至公元9世纪到12 世纪之间,是北欧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址。 具体特点包括: </p><p class="ql-block">石刻上刻有古代北欧的符号和文字,可能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宗教信仰或个人纪念。 </p><p class="ql-block">这些石刻不仅是艺术品,更是研究北欧古代历史、文化和宗教的宝贵资料。</p><p class="ql-block">这块石板上的岩画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p><p class="ql-block"><b>文化象征</b>:岩画上的复杂几何图形和符号, 可能是某个古老文化的标志或图腾,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或玛雅文明的象形符号,代表着特定的文化意义。 </p><p class="ql-block"><b>宗教仪式</b>:这些图案可能与宗教仪式紧密相关,如维京文化中的石板常用于记录神话和祭祀活动,体现了古人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p><p class="ql-block"> <b>历史记录</b>:岩画可能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或社会变迁,是古代文明的“史书"”,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p><p class="ql-block"><b>艺术审美</b>:岩画的线条流畅、构图精美,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具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建于1911年,历时12年才完成,坐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梅拉伦湖畔,是斯德哥尔摩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北欧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是一座造型别致、装潢华美的建筑,功能与欧洲其他城市的市政厅并无二致,是市政会议的召开地和市府公务的办公地。不同之处在于它又是每年诺贝尔各奖杯最终归属的揭晓地。</p><p class="ql-block">在北欧,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哥德堡市政厅、奥斯陆市政厅和哥德堡教堂并称四大古典建筑,是北欧人眼中的著名建筑。</p><p class="ql-block">这是宏伟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b>兰色大厅</b>。</p><p class="ql-block">瑞典市政厅的蓝厅是市政厅内最大的宴会厅,每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后,瑞典国王和王后都会在此举行宴会。</p><p class="ql-block"><b>位置与外观</b></p><p class="ql-block">蓝厅位于市政厅的一楼,整个大厅没有立柱,显得非常大气。</p><p class="ql-block"><b>历史与功能</b></p><p class="ql-block">蓝厅是每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后举行宴会的地方,是市政厅最为人熟知的大厅之一4。</p><p class="ql-block"><b>设计与装饰</b></p><p class="ql-block">蓝厅的装饰风格金碧辉煌,两侧列柱间灯光璀璨,营造出一种精英云集的氛围</p><p class="ql-block">所以,站在这里,瞬间觉得,价值观和成就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现场。华人有13个诺奖得主。想当年真正为中国骄傲而获得殊荣的、土生土长的同胞莫言、屠呦呦。也曾经在这里站立过。并且,发表过精彩演讲。</p> <p class="ql-block"><b>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内的金色大厅</b>是瑞典著名的建筑之一,以其华丽的装饰和重要的历史意义而闻名。</p><p class="ql-block"><b>建筑特色</b></p><p class="ql-block">金色大厅四周被壁画环绕,左面描绘了瑞典从海盗时期到近代工业化的历史,右面则是瑞典历史上著名人物的画像。正中的墙上端坐着梅拉伦女神,象征着斯德哥尔摩的诞生。</p><p class="ql-block">大厅内部用1800万块一厘米见方的金箔和各种彩色玻璃镶嵌而成,流金溢彩,堂皇至极。</p><p class="ql-block"><b>历史与文化意义</b></p><p class="ql-block">金色大厅是每年诺贝尔颁奖晚宴后举行舞会的地方,象征着瑞典与诺贝尔奖的紧密联系。</p><p class="ql-block">大厅内的壁画和装饰不仅展示了瑞典的历史和文化,也体现了设计师对传统与现代的结合。</p><p class="ql-block">镶嵌壁画象征着梅伦湖与波罗的海结合而诞生的斯德哥尔摩,是人类向往的美好之地,不仅是一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也是市政厅的“镇厅之宝”。</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地铁的体育场站,被誉为“彩虹站”。以其独特的彩虹装饰和艺术风格而闻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铁站之一。</p><p class="ql-block"><b>设计灵感</b></p><p class="ql-block">该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1912年斯德哥尔摩夏季运动会,站台上挂有瑞典艺术家奥列·约特斯贝里制作的奥运纪念海报。</p><p class="ql-block"><b>装饰特色</b></p><p class="ql-block">体育场站的彩虹装饰以五种颜色象征奥运五环,与蓝色大理石墙壁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奥运主题画卷3。</p><p class="ql-block"><b>艺术氛围</b></p><p class="ql-block">地铁站的墙壁装饰成石灰岩的样子,凹凸不平,仿佛在提醒人们这是在地下。每一站都有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整个地铁系统被视为一条艺廊。</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发的车站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中的建筑在瑞典叫<b>斯德哥尔摩之柱,</b>也被称为斯德哥尔摩之门。 </p><p class="ql-block"><b>位置</b>:它矗立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斯德哥尔摩广场,是该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特点:作为地标,斯德哥尔摩之柱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美学,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p><p class="ql-block"><b>象征意义:</b></p><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之柱象征着瑞典王国的荣耀和历史。它代表了瑞典在历史上与丹麦、挪威等国的联盟关系,以及在北欧地区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b>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之柱位于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这座建筑是20世纪欧洲最美的建筑之一,每年诺贝尔奖颁奖后的晚宴在这里举行,进一步增强了其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这是<b>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广场</b>。 主体建筑:背景中的宏伟建筑是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它是斯德哥尔摩的标志性建筑,以其独特的蓝色和金色装饰闻名。 地理位置:市政厅广场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是游客必访之地,周围环境优美,适合散步和拍照。 </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不仅是市政办公场所,还常举办重要活动和宴会,是瑞典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12年7月14日<b>挪威</b>。</p><p class="ql-block">去挪威的大海上。</p><p class="ql-block">挪威王国,简称挪威,首都奥斯陆,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罗斯接壤,南同丹麦隔海相望,西濒挪威海。总面积385000平方千米(包括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等属地),海岸线长28953千米(包括峡湾)。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油气、水力、森林、渔业资源丰富。全国划分为全国设1市10郡。截至2024年10月,挪威总人口为557.0万人。</p><p class="ql-block">官方语言为挪威语和萨米语。多数人信奉基督教路德宗。</p> <p class="ql-block">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西北角,有一座奇特公园——<b>维格兰雕塑公园</b>,公园占地近50公顷,以挪威的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的名字命名,园内有192座裸体雕塑,所有的雕塑中共有650个人物雕像,都是由铜、铁或花岗岩耗费20多年精心制成。</p><p class="ql-block">全园雕塑分四大部分,分别是《生命之桥》、《生命之树》、《生命之柱》和《生命之环》,以雕塑的手法记录了人的生命历程。公园里所有雕像的中心思想,集中突出一个主题——人的生与死。生命之柱是挪威首都奥斯陆维格兰雕塑公园的中心建筑,维格兰称之为“幻影世界”,柱高17.3米,重270吨,由上而下,有121个情态不同、首尾相接、向上盘旋、竞求光明、奋力抗争的裸体浮雕,这是园内最美妙的雕刻作品,维格兰花了将\近14年的岁月才完成。</p> <p class="ql-block"><b>古斯塔夫·维格兰德</b> 是挪威著名的雕塑家。 </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他的代表作是奥斯陆的“维格兰雕塑公园”,该公园内遍布他的雕塑作品,深刻反映了人性和社会问题。 </p><p class="ql-block">艺术风格:维格兰德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对生命、爱与痛苦的深刻思考。 </p><p class="ql-block">社会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挪威广受赞誉,也对国际雕塑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一尊嚎啕大哭的小男孩雕像,他跺着双脚,挥动着胳膊,仿佛寻求父母之爱。</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有名的“愤怒的小孩”雕塑。</p> <p class="ql-block">挪威<b>“生命之桥”</b>雕塑位于维格兰雕塑公园,是公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这座雕塑位于一座跨河长桥上,桥两侧竖立着58座人体青铜雕塑,描绘了从生到死的各个年龄段的人物形象,包括天真烂漫的孩童、健硕的型男、年轻的女性等,展现了人类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p><p class="ql-block">这些雕塑不仅展示了人类生命的各个阶段,还通过艺术的形式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赞美。每个雕塑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故事,让每个参观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美丽。</p><p class="ql-block">“生命之桥”不仅是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客们必看的景点之一。这些雕塑生动地描绘了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历程,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挪威的“<b>生命之树</b>”位于奥斯陆的维格兰雕塑公园内,是公园内的一组雕塑作品。这组雕塑由挪威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创作,描绘了人生从青年到老年的各个阶段。《生命之树》由喷泉相伴,鲜花簇拥,描绘了家人间深厚的情感,令人感动。</p><p class="ql-block"><b>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b></p><p class="ql-block">维格兰雕塑公园占地近50公顷,园内有192座裸体雕塑和650个人物雕像,全部由铜、铁或花岗岩耗费20多年精心制成。公园内的雕塑分为四大部分:《生命之桥》、《生命之树》、《生命之柱》和《生命之环》,这些雕塑以人的生与死为主题,记录了人的生命历程。</p><p class="ql-block"><b>文化和象征意义</b></p><p class="ql-block">《生命之树》不仅是一组雕塑作品,更是对人生各个阶段的艺术化展现。它通过雕塑的形式,传达了家人间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这组雕塑在维格兰雕塑公园中占有重要地位,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b>“生命之柱”</b>是挪威首都奥斯陆维格兰雕塑公园的中心建筑,直径3.5米,高17.3米,重270吨。它以中国古代的华表为灵感,矗立在圆形的台阶之上,显得格外壮观。</p><p class="ql-block">生命之柱上密密麻麻地雕刻了121个形态各异的裸体浮雕,描绘了人们在追求光明和真理的道路上,相互支持与搀扶的情景。这些浮雕展示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状态,有的奋力向前,有的相互扶持,有的彼此竞争,共同描绘出一幅生动而富有哲理的画面。</p><p class="ql-block">生命之柱不仅是奥斯陆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雕塑艺术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坚韧,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p> <p class="ql-block"><b>“生命之环”</b>是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的维格兰雕塑公园中的一个重要雕塑,象征着人类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寓意着生命的完美和永恒。</p><p class="ql-block">生命之环由四个成年人和三个孩子的手脚相连组成一个空心环,整体造型独特,强调了人类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象征着人生的完美和永恒1。这个雕塑不仅是维格兰雕塑公园的一部分,也是公园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p><p class="ql-block">维格兰雕塑公园是挪威著名的雕塑公园,占地32公顷,包含192座雕塑,总计650个人物雕像。这些雕像由著名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兰设计并制作,展示了从生命孕育、成长、奋斗、衰老到死亡的全过程23。生命之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不仅展示了雕塑家的艺术才华,也深刻反映了人类生命的相互依存和共生关系。</p> <p class="ql-block"><b>罗阿尔德·阿蒙森</b>(1872-1928),挪威极地探险家,他在探险史上取得了两个重要的“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和第一个到达南极点。</p><p class="ql-block">阿蒙森出生于1872年7月16日,挪威南部的萨普斯堡。他放弃了原本计划成为医生的职业,转而致力于极地探险。作为一名合格的海员,他曾在一艘航行于北极海域的商船上工作,并在1897至1899年“贝尔吉克号”南极首次越冬探险中担任大副。</p><p class="ql-block"><b>探险成就</b></p><p class="ql-block">西北航道探险: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他们在威廉王岛上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度过了一个冬季。最终,在1906年9月成功到达太平洋。</p><p class="ql-block">南极探险: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日,他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2月14日到达南极点。他的成功得益于细致的计划和优秀的导航技术。</p><p class="ql-block"><b>探险精神和影响</b></p><p class="ql-block">阿蒙森的探险精神和勇气为极地探险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技术水平,也激发了后来的极地探险活动。阿蒙森的探险队在航行过程中还收集了宝贵的科学数据,包括地磁和北磁极的观测数据,以及爱斯基摩人的人种学资料。</p> <p class="ql-block"><b>北海巨妖</b></p><p class="ql-block">北海巨妖,又称克拉肯,是挪威民间传说中的海怪。它通常被描述为具有巨大的身躯和多个触手,可能基于对巨型章鱼或大王乌贼的观察。传说中,北海巨妖能够袭击船只,给航海者带来极大的恐惧。</p><p class="ql-block"><b>山妖</b></p><p class="ql-block">山妖是挪威森林中的神秘生物,通常被描绘为个子不高,拥有浓密的爆炸头和长鼻子。它们手脚大而有力,笑容中露出掉了几颗的门牙,拖着一条尾巴。尽管外表丑陋,山妖却拥有天真善良的性格,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森林中。它们白天隐匿,夜晚活跃,如果白天没有及时回到森林中,就会变</p> <p class="ql-block"><b>弗洛姆雕塑熊</b>是由艺术家Urs Fischer创作的一件装置艺术作品。这件雕塑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段情感的寄托,让人们在看到它时,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p><p class="ql-block"><b>创作背景和灵感来源</b></p><p class="ql-block">他受到自己心爱的小熊的启发,用三维激光扫描了一个大约一英尺高的泰迪熊,然后生成了不锈钢内部框架和铸青铜的外部。为了增加互动性,艺术家还增加了一个床头台灯,在夜晚,小熊可以被灯光点亮1。</p><p class="ql-block"><b>雕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b></p><p class="ql-block">这件雕塑看起来非常柔软,但实际上是用坚硬的青铜制成的,重达3.5万磅。它不仅是童年的象征,也是快乐与悲伤的象征。雕塑捕捉了每一个看到它的人的想象力,从惊奇到怀旧,再到半开玩笑的幽默。</p><p class="ql-block"><b>艺术家的其他作品和创作理念</b></p><p class="ql-block">他的作品常常受到自然和童年的启发。他的创作理念是通过艺术来表达自然的力量与内在平静的融合。例如,他曾经将自己锁在棕熊标本体内13天,体验冬眠的熊的生活方式,探索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弗洛姆高山铁路连接了松恩峡湾的出发点——小镇弗洛姆和海拔865米的米达尔山区,全程20公里,单程用时55分钟,是世界上最美,最陡峭,也是最为知名的高山铁路之一,这条铁路整整修建了二十年,被誉为是挪威的工程奇迹。在20公里的旅程中,游客可以看到高山,峡谷,悬崖,瀑布等种种美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挪威的弗洛姆火车站。它位于松恩-菲尤拉讷郡弗洛姆镇,是世界上最陡峭的火车站之一。 </p><p class="ql-block">特点在于其醒目的红色建筑,与周围壮丽的山景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游客体验方面,这里是游客常去的地方,不仅可以欣赏到迷人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火车站独特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上看到的挪威风景。</p> <p class="ql-block">游<b>艾于兰峡湾</b>。</p><p class="ql-block">峡湾是挪威最有代表性的景观,甚至连地质专家都将挪威称为“峡湾国家”,只有在欣赏了挪威西海岸连绵不绝的曲折峡湾和由无数冰河遗迹构筑的峡湾风光之后,才能感受到这个神奇国度最动人心魄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艾于兰峡湾</b>是松恩峡湾中最原始、最壮观的分支,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p><p class="ql-block"><b>地理位置</b></p><p class="ql-block">艾于兰峡湾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的西北约350公里处,可以从居德旺恩和弗洛姆两座小镇观赏到峡湾的景色。</p><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选择乘船游览峡湾,与海鸥同行,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p><p class="ql-block">夏季可以欣赏丰富的峡湾景象,冬季则能享受瀑布冻结和大雪封山的独特体验。</p> <p class="ql-block">船上喂海鸥。</p> <p class="ql-block">12年7月15日<b>丹麦。</b></p><p class="ql-block">丹麦王国,简称丹麦, 首都哥本哈根,位于欧洲北部。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势低平,自然资源种类少,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总面积43096平方千米(不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其中海岸线长7314公里,全国设有5个大区、98个市和格陵兰、法罗群岛两个自治领地。截至2023年12月,丹麦全国总人口为594.6万人,以丹麦人为主,大多信奉基督教。</p><p class="ql-block">公元985年,丹麦形成统一王国。14世纪走向强盛,并于1397年成立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为盟主的卡尔马联盟,疆土包括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以及芬兰的一部分。15世纪末,开始衰落。1523年,瑞典脱离联盟独立。1814年,将挪威割予瑞典。1849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18年,冰岛脱离丹麦独立。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宣布中立。1940年4月至1945年5月,被纳粹德国占领。1949年,加入北约,1973年,加入欧共体。拥有对格陵兰和法罗群岛的主权。</p><p class="ql-block">丹麦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列第10位,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同其他国家的贸易。 丹麦是北约创始国和欧盟成员国。2022年,丹麦国内生产总值为约4055亿美元。</p> <p class="ql-block"><b>《小美人鱼铜像》</b>是丹麦雕塑家爱德华·艾瑞克森在约1909年-1913年期间创作的青铜雕像。该作品现安放在丹麦哥本哈根朗厄利尼海滨步行大道东侧的浅海中。</p><p class="ql-block">小美人鱼铜像由下部的大理石基盘和上方的美人鱼铜像构成。它傲然挺立,万人争睹,它蕴含的是精神财富。这对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哥本哈根和丹麦的存在与发展中,这个传说中的女性已成为强而有力的精神支柱。</p> <p class="ql-block"><b>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b>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和“现代童话之父"。</p><p class="ql-block">他是丹麦菲英岛欧登塞市人,出生于1805年4月2日,逝世于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早年生活贫苦,但自幼受到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热爱文学。他的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 等,这些作品曾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广泛流传于全世界,陪伴着无数孩子进入梦乡。 安徒生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后来到哥本哈根寻求发展。尽管身材和外形并不讨喜,而且因青春期变声而失去了站上舞台的机会,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历经种种喇笑和蔑视,始终把有限的收入投注在学习上,唱歌、芭蕾、表演等,只要能向舞台多靠近一步,他都尽力去做。他的努力最终被几位哥本哈根的文化界人士看见,得到了他们的接济和提拔,得以在学校接受完整的教育。后来,安徒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家。</p> <p class="ql-block">丹麦的路灯在马路中间。</p> <p class="ql-block"><b>丹麦国家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博物馆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成立于1891年。博物馆靠近哥本哈根中央车站,在入口处外有一座巨大的中世纪时期哥本哈根的模型。博物馆记录了哥本哈根自12世纪以来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帅气的护卫。</p> <p class="ql-block"><b>吉菲昂喷泉,</b>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是由丹麦雕塑家昂拉斯·蓬高铸造的,整个铜塑耗时约为10年。喷泉也在小美人鱼雕像和新港的必经之地,如果你在路途中遇见了它,就一定要去打卡一下哦~因为这座喷泉比欧洲其他很多地方看到过的喷泉都要大一些,喷泉还会喷出不一样的水柱,非常壮观和梦幻,喷泉旁还有一个非常精致的圣艾班教堂,远远望过去就像是童话故事里的景色一样,现在它也成为了丹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吉菲昂是北欧神话故事中的一位女神,相传古代瑞典有个叫戈尔弗的国王,答应吉菲昂可以从瑞典国土上挖出一块土地,限时一昼夜,挖多少算多少,于是吉菲昂就把自己的四个儿子化为四头牛,挖出了一大块土地并把它填到了海上,于是瑞典的国土上就有了维纳恩湖,而挖出来的土地就是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而且巧合的是,从地图上看,西兰岛的海岸线和维纳恩湖的形状就是很贴合的。因此,很多人也把吉菲昂女神视为丹麦的创世纪女神。</p><p class="ql-block">人们也根据这个神话故事的原型铸造了吉菲昂喷泉,喷泉的形象就是女神左手拿着犁,右手拿着鞭,驾驭四头铜牛,而铜牛也在拼命拉犁,整个造型栩栩如生。而且铜牛的鼻孔会喷出薄雾,犁后面有喷泉,就像瀑布一样。水池两边还有铜铸的巨蟒,喷出的喷泉直接打在铜牛身上。整个喷泉都非常气势恢宏,就连郭沫若先生到访这里的时候都忍不住写下了诗来赞美:“四郎岛(西兰岛)上话牛耕”“泉水喷云海水平”。</p><p class="ql-block">吉菲昂喷泉也是化水滴为艺术品的代表作之一,它总有无限的魅力让外来的游客驻足欣赏,静静倾听流水倾泻而下时划出如音符般曼妙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这是丹麦哥本哈根市的哥本哈根大学塔,也被称为哥本哈根大学纪念碑。它矗立在哥本哈根大学的主校区内,是为了纪念哥本哈根大学成立500周年而特别建造的。塔身设计独具匠心,融合了现代与传统元素,象征意义深远, 既代表了大学辉煌的历史,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此塔已成为哥本哈根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这座塔楼不仅是哥本哈根大学的骄傲,也是丹麦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p><p class="ql-block">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子前来参观打卡,是哥本哈根不可多得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b>哥本哈根大教堂</b>是哥本哈根的标志性建筑之</p><p class="ql-block">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而闻名。</p><p class="ql-block"><b>建筑风格与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大教堂,也称为管风琴教堂,由著名建筑设计师P.V. 詹森·克林特设计,建造始于1921年,并于1940年完工。该教堂是为了纪念神学家格伦特维而命名12。</p><p class="ql-block"><b>建筑特点</b></p><p class="ql-block">教堂的设计融合了现代表现主义的几何元素、哥特式风格以及欧洲座堂的传统,展现了丹麦设计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教堂外观融合了哥特式大教堂的气势和规模,外墙由棕黄色砖块堆砌而成,形成高耸的拱顶。</p><p class="ql-block">内部设计简洁,巨大的柱子支撑着尖拱和肋拱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抛光的砖块上,营造出神圣的氛围。</p><p class="ql-block"><b>文化意义</b></p><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大教堂不仅是宗教建筑,也是一件艺术品,体现了设计师的匠心独运和丹麦设计的独特魅力1。</p><p class="ql-block">教堂以其简约形态和宏大的规模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店有点奇特,还有中文。</p> <p class="ql-block">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丹麦街头艺人。</p> <p class="ql-block">12年10月海螺沟。</p><p class="ql-block">海螺沟红石公园的石头呈现红色,主要是因为石头表面生长着一种特殊的微生物——乔利橘色藻。这种藻类富含虾青素,这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能够帮助藻类抵抗高海拔地区的强烈紫外线和寒冷干旱的环境。乔利橘色藻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高,通常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如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海螺沟景区内的燕子沟。这些藻类主要生长在坚硬的石头上,石头表面需要非常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这样的环境条件使得乔利橘色藻能够在高海拔和气温较低的地区繁衍。</p><p class="ql-block">海螺沟红石公园不仅以其独特的红色石头景观著称,还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公园内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如康定木兰、杜鹃、三尾凤蝶和小熊猫等,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园和生物基因库。此外,公园内还有古朴神秘的茶马古道、蜿蜒曲折的威尔逊小道以及巍峨圣洁的雅家埂雪山群峰,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金山”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b>地理位置</b>:海螺沟位于贡嘎雪峰脚下,周围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卫士峰45座,这些山峰常年积雪。当太阳升起时,阳光照射在雪山上,形成“日照金山”的壮观景象12。</p><p class="ql-block"><b>自然景观</b>:海螺沟以其低海拔的现代冰川而闻名,拥有大冰瀑布,高度达到1080米,宽度在500-1100米之间,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高的冰瀑布。这种自然景观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仿佛金色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b>雅家情海</b>是海螺沟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海螺沟与“情歌城”康定之间的景观走廊,被誉为“中国高山植物园”和“中国红石公园”。</p><p class="ql-block"><b>地理位置与交通</b></p><p class="ql-block">雅家情海位于海拔3400—3600米之间,距磨西镇37公里,距康定新城20余公里12。</p><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通过自驾、搭车或包车前往,从磨西镇出发约需40公里车程。</p><p class="ql-block"><b>自然风光与生态价值</b></p><p class="ql-block">这里拥有波光潋滟的高山湖泊、巍峨的雪峰、五彩的花海,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生态观光和科考探险的理想地点1。</p><p class="ql-block">景区内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中国高山植物园”。</p><p class="ql-block"><b>历史与文化背景</b></p><p class="ql-block">雅家情海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之湖”,自古以来就是与康定跑马山齐名的爱情圣地。</p><p class="ql-block">传说中,藏传佛教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在此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p><p class="ql-block"><b>旅游体验</b></p><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远离城市的喧嚣,体验露营、野餐等活动。</p><p class="ql-block">景区内设有露营地,靠近水源,适合进行各种户外活动。</p> <p class="ql-block">雅家情海里的“牵手桥”。</p> <p class="ql-block">在雪山脚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好有民族特色的雅家情海。</p> <p class="ql-block">12年清明,在借田放风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