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探秘

张林初

<h1> 凡尔赛宫,是法国封建时期的帝王行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凡尔赛镇。凡尔赛宫与我国故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齐称为世界五大宫殿。然而,凡尔赛宫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奢华精美的宫殿。正因为如此,如今“凡尔赛”成了“奢华”的代名词。</h1> 凡尔赛宫 <h1> 十七世纪时,凡尔赛还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皇家狩猎的一个落脚地。1624年,路易十三开始在此购地建房,修建了一座二层的狩猎行宫。1664年,路易十四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凡尔赛宫。凡尔赛宫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用香槟色和奶油色砖石砌成,内部装潢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面积达100公顷,是法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br> 凡尔赛宫整个工程用了近50年时间,动用了3000名建筑工人和6000匹马,削平了一个山丘,开凿了两条运河和一个“瑞士湖”,修建了1400多个喷泉。<br></h1> 凡尔赛宫殿 <h1> 在凡尔赛宫全盛时期,整个宫殿总共有1300多间房,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达36000名之多,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王家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凡尔赛宫不仅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而且还是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h1> 笔者2005年重游凡尔赛宫 <h1> 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武官处任职期间,我曾多次陪同代表团造访凡尔赛宫,曾多次参加在凡尔赛宫举行的招待会和盛大宴会,曾多次与使馆同事们一起游览过凡尔赛宫、大小特里亚农宫,还在凡尔赛宫运河里划过船。回想往事,参观游览时的情景至今难忘。</h1> 笔者留影于凡尔赛宫大门前 <h1> 进入凡尔赛宫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饰金的大栅栏门,顶上的王室徽章金光闪闪,两侧的栏杆金碧辉煌,以百合花和太阳作为装饰。百合花是波旁王朝的标志,太阳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象征。伫立在广场上的是引人入胜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佩剑骑马青铜塑像。</h1> 笔者留影于 “太阳王”路易十四青铜塑像前 <h1> 经过三座相连宽敞的内庭后,便是凡尔赛宫殿的主体。宫殿内有王室教堂、国王寝宫、王后寝宫以及各种各样奢华的厅廊。<br> 代表团游览的时间有限,一般只有半天时间,除参观国王寝宫、王后寝宫外,我通常陪同他们重点参观战争厅、和平厅与镜厅等。<br></h1> 战争厅 <h1> 战争厅,是法兰西国王威仪最初的光芒。主要反映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意志、尼德兰等功绩的油画。进门墙壁上是法国雕塑家安托尼1687年的作品椭圆形浅浮雕《骑马踏敌的路易十四》。镀金壁炉之上为路易十四的骑马浮雕像。壁炉的面板上,是镀金的装饰《克利欧撰写国王的历史》。路易十四通过三次重大战争,逐步成为西欧霸主。<br> 1667年,与西班牙发动“遗产继承战争”,以法国的胜利告终。战后的《阿亨条约》使法国得到了南尼德兰一些地区。随后,又发动“法荷战争”和“大同盟战争”,通过签订条约又获得了大片土地,从而使法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天花板上的穹顶画《轻云之上,胜利簇拥的法兰西》,就是以这些战争场面为题材创作的。拱顶的曲面图案上描绘了法兰西的三个败敌:跪倒的德国及其标志大鹰,惊恐的西班牙和被打倒的荷兰以及他们的标志狮子。<br></h1> 和平厅 <h1> 和平厅,与战争厅遥遥相对,以大理石、镜子和镀金铜装饰。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和平厅里经常举办音乐会。天花板上的穹顶画表现的是路易十四给法国和整个欧洲带来了和平。画中法兰西乘着斑鸠拉的车穿越太空,前方是和平神,头上是永远不灭的荣誉光环,伟大之神也向他展示着建筑宏图。穹顶画四周表现的是胜利的法兰西向曾是他们的敌人西班牙、德国、荷兰等欧洲列强伸出橄榄枝。壁炉上方是弗朗索瓦·勒穆瓦的油画《给欧洲带来和平的路易十五》,画中路易十五将橄榄枝交给少女,意指路易十五给法国和欧洲带来了和平。</h1> 镜厅 <h1> 镜厅也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地。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拿破仑三世在色当被俘,并割让阿尔萨斯、洛林两个省,1871年1月18日德皇威廉一世在镜厅举行加冕典礼,并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让法国蒙羞。也正是在这个大厅,1919年6月28日,法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胜利者是法国,48年后法国终于雪耻。在镜厅的一角,仍然陈列着当年与会代表的用品,以纪念法国的荣光与这重要仪式。</h1> 中国代表顾维钧 <h1> 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当在镜厅里举行《凡尔赛和约》签订仪式时,面向花园的巨大拱形窗户前,为中国全权代表准备的两个座位上空无一人。中国代表、年轻的外交官顾维钧,以这种方式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重新瓜分德国在我山东省权利的愤怒,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不”。这次拒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正是凡尔赛,无情地把中国人民收回主权的梦想击得粉碎;也正是凡尔赛,点燃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火种,使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h1> 笔者留影于战争画廊 <h1> 战争画廊,是我最喜欢的厅廊之一,估计军人都会喜欢这个厅。每次去凡尔赛宫,我总要去观赏战争画廊。战争画廊是凡尔赛宫中最大的厅廊,长120米,宽13米,陈列着35幅法国历次大型战役的油画作品和82尊在沙场上殉国的著名将领的胸像,展现了法国历史上从公元496年到公元1809年长达14个世纪的战争史,当然是胜利的战争史。以告示人们,法国是在与内外敌人的战斗中建立起来的。在众多的战役中,以下战役更具历史意义:</h1> 油画《普瓦捷之战》 <h1> 《普瓦捷之战》是德拉克洛瓦的巨幅油画,展现了法国战胜阿拉伯人入侵的战役。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在征服了西亚和北非地区后,又挥师渡过地中海,消灭了西哥特王国,征服了西班牙,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封建大帝国。公元731年,又入侵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立即率军南下,在普瓦捷消灭了几万阿拉伯人。遭受重创的阿拉伯人从此丧失了北进扩张的能力。</h1> 油画《亨利四世进入巴黎》 <h1> 《亨利四世进入巴黎》是热拉尔的巨幅油画。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被刺身亡,新教首领亨利四世继位。但天主教派拒不承认这位新教徒国王。1590年亨利四世兵围巴黎,而城里武装起来的僧侣们在教皇特使和西班牙大使面前,对着福音书发誓:决不接受亨利的来临。几经周折,1593年7月25日,亨利四世在圣旦尼大教堂宣布放弃新教,信奉旧教。于是,亨利四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进入了巴黎。</h1> 油画《奥斯特里茨战役》 <h1> 《奥斯特里茨战役》是西蒙男爵所作的巨幅油画。因参战三方为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所以又称“三皇之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拿破仑指挥法军7.3万人,在今捷克境内奥斯特里茨,抢在普鲁士10万大援军到来之前,与俄奥联军8.6万人决战,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奥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也被迫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 </h1> 气势恢宏的园林 <h1> 走出宫殿,便是一望无际的“法兰西式”园林,近有花园,远有林园,放眼望去,气势恢弘。整座园林划分为14个区域,每个区域有不同的题材、别开生面的构思和鲜明的风格。园内的道路、树丛、水池、喷泉、雕像、花坛、柱廊等严格按照几何图形排列,对称又整齐划一。喷泉随处可见,雕塑比比皆是。园林的尽头是,呈十字交叉的运河,波光粼粼,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h1> 笔者在“法兰西式”园林里 <h1> 我们首先来到宫殿最近处的水坛,水坛的池边卧着四座铜雕像,象征着法国的主要河流,并配有四个仙女和四组童雕像,各个姿态不同,栩栩如生。<br> 水坛的两侧是南北对称、设计成几何图形的南北花坛。一条南北向的小径将花坛分割成两片,每片中间各有一个圆形喷水池,又用不同的花草镶成几何图形的四块花圃。花圃的颜色鲜艳华丽,红的一团,紫的一团,黄的一团,穿插在一行一行的树木丛中,好像画师调配好的五颜六色的画板。<br></h1> 笔者在阿波罗喷泉前 <h1> 沿着王家林荫大道继续前行,主轴线的西端是凡尔赛宫标志性喷泉——阿波罗喷泉。泉池长110 米,宽75米。喷泉中有三组雕塑,中心雕塑是“日出东方”。年轻的阿波罗乘着驷马高车,从黎明中驶出,但见骏马高昂嘶鸣,太阳王气宇轩昂,周围由四个海神和四只海兽护驾。整组雕塑生气勃勃,尤其是四马跃跃欲飞的姿态,活灵活现。阿波罗喷泉中心水柱能喷上25米高,两侧喷泉的水柱能喷上15米高,三组水柱交织出闪闪发光的百合花图案,这是法国王室的象征。 </h1> 笔者在运河边 <h1> 再往前走,便是运河。运河的修建工程始于1668年,11年后才完工。大运河长1700米,宽66米;小运河长1070米,宽80米。运河曾是当年国王举行水上娱乐活动的场所,王家的船队里,有英国国王赠送的小艇,也有王家的双桅帆船。1674年威尼斯共和国送给国王两只威尼斯轻舟和四位船夫,大运河上游的“小威尼斯楼”便是这些船夫的家。冬天水面结冰后,王家人士在冰面上溜冰、滑雪橇,度过快乐的冬日。如今,游人可在运河里悠悠划船。我曾经与使馆的同事们在运河里划过小船。那真是悠然自得,心旷神怡,享受着昔日王家的奢华。</h1> 2005年与代表团一行重游凡尔赛宫 <h1> 从位于大运河与小运河交会处,一侧通向动物园,一侧通向特里亚家农。代表团因时间所限,一般不安排参观特里亚农。我在使馆工作期间,曾与同事专程去参观特里亚农。特里亚农里有大特里亚农宫和小特里亚农宫,还有王后村。</h1> 大特里亚农宫 <h1> 大特里亚农宫,位于花园西北面,1687年由路易十四为其情妇蔓特农夫人建造,正面大门是由白色及玫瑰色大理石砌成,色彩漂亮,做工精致。室内装潢相对比较朴素,但也尽显王室的豪气。路易十四时期,国王有时厌倦豪华的凡尔赛宫,也会到这里居住。1805年至1815年,拿破仑经常居住于此。</h1> 小特里亚农宫 <h1> 小特里亚农宫,是一个小城堡。为18世纪洛可可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系路易十五为其情妇蓬帕杜夫人修建。然而,蓬帕杜夫人在城堡建成前四年就去世,后为杜巴利伯爵夫人所用。1774年,20岁的路易十六登基后,将该城堡献给19岁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供其独自享受。</h1> 王后村一角 <h1> 不远处,还有别具风格的王后村。18世纪下半叶,受到卢梭 “纯自然状态”理论的启发,1783年路易十六专门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修建了一个农庄。这个有12幢建筑的梦中庄园像一串珠链散落在特里亚农湖畔。</h1> 王后村一角 <h1> 湖的左岸是奶牛场和马厩,后面是鱼塘,附近还有乳品作坊、磨坊和谷仓,谷仓也常做舞厅用。穿过门卫房和鸽舍,走过一座小桥,就来到位于湖边两层阁楼的王后之家。这栋小阁楼模仿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乡村风格,看上去十分简朴,但是内部装潢却精美、奢华、舒服,与它朴素的外观形成鲜明的对比。</h1> <h1> 附近,还有一个真正的农场。安托瓦内特王后安排了一些农户住在农场,他们替王后和她身边的玩伴放养牛羊、饲养家禽,为他们提供新鲜的谷物、牛奶、奶酪、鸡蛋、活鱼和蔬菜。心血来潮时,这些贵夫人们也偶尔尝试一下种菜、剪枝、采摘水果。</h1> 笔者留影于凡尔赛宫 <h1> 游览了凡尔赛宫,真实地体会到,凡尔赛宫不愧为法国王权的象征,是法国古典主义艺术的杰作。凡尔赛宫,是艺术大师们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h1> 凡尔赛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