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春节民俗:行花街

老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春节(行花街),即广州的迎春花市,是广府地区春节前夕规模较大的一项传统民俗。2021年5月24日,由越秀区申报的春节(行花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行花街,即逛迎春花市,其形成可追溯到明朝。行花街是指每年农历腊月廿八至除夕夜之间,人们聚集在特定场所举行的以花卉为主要载体,以年俗文化、花卉文化、商贸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辞旧迎新、祈福贺岁活动。行花街年俗兼具文化空间的地点和时间维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行花街是广府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体现了广府人自古至今爱花、好讲"意头"的传统。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春节习俗,行花街展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广府商业城市独特的气质风貌,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繁荣景象。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海外华侨聚居地均有流传的传统民俗盛事,对加深群体文化认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力均有深刻的现实意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海山楼﹣-2025主牌楼设计理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5年越秀西湖花市主牌楼以"海山楼"为创意出发点予以设计,建筑风格深植宋朝韵味,应用宋朝建筑标志性的歇山顶、飞檐、福扇门等设计,融入福蛇、五羊石像等元素,彰显传统文化与广府文化特点。配色上以黄色、中国红为主,点缀少许白色增加灵动感,整体形象与一旁的大佛寺形成呼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海山楼"是北宋嘉柘年间修建,广州"四大崇楼"之一,因依山面海(旧称珠江宽阔江面为海)而得名,被誉为"百越第一楼",在元代毁于战火。"海山楼"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广州作为东方大港的辉煌历史。以海山楼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寓意"跨越山海",讲述一个更开放的广州故事。从海山楼出发,见证繁荣,承载记忆,融古汇今,展望未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心花坛设计创意说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5年越秀西湖花市中心花坛的设计参考宋朝亭阁特点,并以"番山亭"为创意出发点,顶部采用六边六角重檐攒尖顶,亭檐处还原宋朝建筑的飞檐特点。上翘的檐角美观大方,寓意广州"融古今向未来"的城市新活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建筑融合寓意吉祥的"福蛇"等新春元素,并增添发光灯箱和电子显示屏,实现传统风格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增强广大市民溯古追今、行"百年花市"的沉浸式体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番山亭",始建于南宋乾道三年,迄今已有800多年。事过境迁,往日的"番山亭"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原来的形式与样貌已经难寻其踪影。通过对"番山亭"的联想,追忆番山的历史往昔,诉说着岁月的流转与时代的更迭,以"番山九思"为引讲述一个更悠久的岭南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番山亭”(东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少年志愿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巳年吉祥》小景创意说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以2025生肖邮票为创意出发点,画面中一条灵蛇优雅地盘绕成螺旋状,仿佛在向观者展示它的灵动与智慧。口中轻衔一朵木棉花,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蛇身之上,牡丹、荷花、秋菊、腊梅竞相绽放,四季的花卉交织在一起,寓意着新的一年四季平安、美好吉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近年西湖路花市主牌楼</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