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黄房子--俄罗斯风情小院 2025年1月26日

林海雪原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黄房子--俄罗斯风情小院</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这座充满异国风情的城市,有着浓厚的俄罗斯风情。这里,俄式建筑星罗棋布,与院落珠联璧合,随手一拍就是一幅景色宜人的俄罗斯风情油画。这里曾是哈尔滨中东铁路职工的住宅区,如今这里成为了一个新的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在哈尔滨的花园街、西大直街、木介街、海关街和红军街交汇的区域,有一片引人注目的黄房子,它们特别显眼,一座座静谧浪漫的俄式庭院。无论是夏天郁郁葱葱的林间小路,还是冬天白雪皑皑的路肩,都显得格外洋气。</p><p class="ql-block"> 这些建筑是中东铁路俄国职工住宅建筑群,始建于清末民初。它们原本是中东铁路职工的住宅,采用砖木结构,具有早期俄罗斯风格。外墙一律涂成黄色,每户都有独立式房屋、门斗、大门和小栅栏,高挑空和三角斜屋顶,呈现出典型的俄罗斯庭院式风格。</p><p class="ql-block"> 这些黄房子现已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并进行了改造。<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中,不可移动文物建筑3栋,历史建筑15栋,总建筑面积3280平方米。项目规划为俄罗斯风情小院,将现状历史建筑与俄式特色临时性建筑结合,按照“一栋一功能、一栋一特色”设计,把各种俄式元素分别导入各栋历史文化建筑,从商业文化、餐饮文化、民俗旅游文化、中东铁路历史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展现哈尔滨百年俄式风情。</span>这些“黄房子”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哈尔滨最繁华的俄罗斯社区。</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对这些洋气的历史建筑感兴趣,不妨亲自前往探索。无论是建筑本身的美景,还是搭配妆造拍摄的效果,都会让你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铁路“黄房子”街区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有一片被百年黄房子环绕的秘境。这里有着迷人的俄罗斯民居风格园区。这就是“黄房子”历史文化街区,一个隐藏在都市中的童话世界。这里的建筑群拥有典型的俄式民居风格,每一栋都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这座被称为东方的“莫斯科”城市,曾是我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古稀之年回到故乡,来到被市民称为“黄房子”街区。记忆里的“黄房子”铁路街区像一幅幅恬静而美丽的水彩画,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这些住宅建筑群始建于清末民初,原为中东铁路职工的住宅。它们采用砖木结构,保留了早期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特色。漫步在这些黄房子之间,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交融。</p><p class="ql-block"> “黄房子”名字的由来:“黄房子”街区是由南岗区花园街、西大直街、木介街、海关街和红军街交汇的区域。街区内“黄房子”始建于中东铁路建设初期,采用中东铁路通用设计、俄罗斯田园建筑风格,多采用红、蓝、绿等色彩。以前,是中东铁路职工住宅区。哈尔滨解放后铁路职工入住。建筑外墙涂黄色,故被称为“黄房子”。现如今经改造修缮,以全新面貌亮相,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p><p class="ql-block"> 街区临街一面建筑为砖木结构,高大、排列有序,附带门斗和凉亭。房盖有铁皮的,也有红瓦、灰瓦铺就的。街区中间是绿地,盖有相对简陋的木结构房舍,外墙涂黄色。</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的“黄房子”街区,2010年前街区周围是一高一矮两道木栅栏(板杖子),上面涂着绿色油漆。木条间隔大的矮木栅栏在外,上端带尖;高木栅栏在内,密实,上端呈锯齿状,中间夹着矮榆树。街区有可以进汽车的大门,也有供行人出入的便门。街区内两栋最好的房子都是历史保护建筑。一是联发街1号南岗博物馆小楼,一是联发街5号建筑。</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的街区是一个绿色世界,树木林立,树龄百年的古榆树举目可见。榆树都是土生土长的,而黄柏、钻天杨、白桦树和丁香树等是移植过来的。绿树和“黄房子”相互映衬,构成街区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街区周围路边的树种不同。西大直街、花园街路边是高大的榆树,木介街路边是山核桃树,海城街路边的榆树树冠被修成蘑菇形,街区内还有白桦树。夏天,绿地百花吐蕊,树木枝繁叶茂;秋天,落叶一片金黄,遍地生香;冬天,房顶、树冠和街道积雪一片洁白,街区宛如童话世界。那一幢幢标志性的黄色的建筑,在银装素裹中更显温暖而醒目。</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的花园街南侧是一片榆树林,百年古榆密密匝匝,而“黄房子”却寥寥无几。榆树林南侧的一幢“黄房子”是当时的铁路商店,北侧的一幢“黄房子”是当时的花园街派出所,曾被拍进电影《徐秋影案件》。夏季,榆树叶遮天蔽日,分外凉爽。深秋的黄昏,一群群乌鸦贴着树梢飞,有时还投宿在榆树林里。</p><p class="ql-block"> 街区临街的“黄房子”高大坚固,双层门窗,冬暖夏凉。门窗高大,采光极好。带尖的屋顶夏天不漏雨,冬天落雪、残冰易滑落。室内各房间烧壁炉供暖,房顶烟囱造型各异。门斗、凉亭和暖亭均为木结构。门斗尖顶双扇门的居多。凉亭面积有大有小,上半部是方格玻璃窗,下半部是有雕花的木墙。暖亭是双层玻璃窗,棚顶有保温层,室内宽敞、明亮。地窖位于厨房下面,四壁砌砖或石,有木梯和通气孔。冬天可储藏白菜、土豆,夏天可冰镇西瓜、啤酒。</p><p class="ql-block"> 街区内一栋栋百年“黄房子”得以保留至今,与建国后哈尔滨铁路房产部门不间断维修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街区的“黄房子”以俄罗斯风情和异域风情为主线,将打造酒吧、咖啡厅、俄罗斯西餐等相关场所,让游客在享受美食与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和体验哈尔滨乃至俄罗斯的异域风情。“黄房子”正逐渐成为哈尔滨的一张新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访、品味和感受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 “黄房子”街区建筑不仅是哈尔滨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它们曾是中东铁路职工的住宅区,见证了哈尔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这些建筑在1984年被列为哈尔滨市政府历史保护建筑,2016年进一步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p><p class="ql-block"> 2020年6月7日,中俄联合校园到此落户,并举行了隆重奠基仪式,2021年7月6日,《“黄房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得以批复。202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圣彼得堡大学在黄房子区域建立了中俄联合校园,旨在将老建筑与新建筑相结合,打造一个历史与现代文化交融的校园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历史的厚重感,还是建筑的独特魅力,“黄房子”历史文化街区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这次回访“黄房子”街区不仅让我领略了哈尔滨的历史风貌,也让我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果你也对这些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感兴趣,不妨亲自来此处探秘,感受“黄房子”街区独特的俄式民居风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