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八千里路一江水,七尺男儿当自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记俞果新书发布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阿华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昨天,2025年1月25日晚上,俞果《八千里路一江水》新书发布会,在地处长寿路西康路大自鸣钟附近的金时代顺风大酒店长寿店举行。</b></p> <p class="ql-block"><b>我乘地铁18号线在江浦公园站转12线至汉中路站,再转13号线,很快就到达了酒店。只见酒店包厢里欢声笑语一片,来自上海新闻出版界的朋友,俞果新书的责任编辑,俞果的同学、企业家朋友出席了俞果的新书发布会。我见到了从无锡驱车🚘赶来的老朋友原市委研究室的竺继明、侯核心夫妇,见到了久未谋面的原文汇报编辑邵益山先生。新书发布会上,俞果逐一介绍到会嘉宾,和责任编辑一起介绍了《八千里路一江水》一书的成书经过,并感谢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b></p> <p class="ql-block"><b>俞果的《八千里路一江水》一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25万6千字。收录了俞果近年来写的87篇散文,在新民晚报发表的散文尽数收入,约占全书的一半篇幅。新民晚报副刊部主任龚建星为本书作了大气磅礴的序,本书在附录中,收录有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原《人民日报》西藏记者站站长刘伟热情洋溢的文章,还有我那篇洋洋洒洒2700字的记录俞果创立特殊人才学成长成才轨迹的文章《有一种希望叫读书——记特殊人才学创立者俞果》。本书装帧精美,让人爱不释手。</b></p> <p class="ql-block"><b>书的封底,有上海知名作家管新生发表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上的《孤独的思想者》中一段话:俞果的散文,或观物或访友或触情生情或引经据典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缓缓读来,荡气回肠……其实,“孤独”的思想者并不孤独,他自有他的作品陪伴左右走天涯。</b></p> <p class="ql-block"><b>俞果的这本《八千里路一江水》散文集,是继从九十年代开始出版《特殊人才学论》、《人才学基础》两本学术专著,近三年出版《纸上烟霞》、《流年岁影》、《私人笔记》和《蓑笠衣冠》四本散文集以后的第七本书了。期待俞果有更多的作品问世。</b></p> <p class="ql-block"><b>我和俞果相识40年,书香相伴亦是整整40年。俞果相赠我这么多他的好书,我一直觉得自己无以回报而惭愧,昨天在俞果新书发布会上,我赠俞果我的两本美篇书《荒原纪事》和《书友黄山行》。同时,也赠送多年老友原市委研究室竺继明兄这两本美篇书,秀才人情一张纸嘛。</b></p> <p class="ql-block"><b>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不要说我们轻如微尘!俞果他读书、用书、著书、立说,不随波逐流,坚持独立思考,以一种定力静气的姿态,已经站成一道最美丽的风景。</b></p> <p class="ql-block">这是1985年,我和当时上海手表厂的书友俞果、董杰、朱东在黄山排云亭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1985年,参加市读书办组织的长江之旅的上海轻工业系统的读书积极分子,在江申轮甲板上的合影。俞果在前排右二,管新生在前排左二,我在第三排居中。</p> <p class="ql-block"><b>此时此刻,耳畔忽然响起,我撰写的上海读书节节歌《有一种希望叫读书》里前八句的歌词:“捧起一本书,打开一扇窗,融进知识的海洋,舒展大写的人。明亮一双眼,火热一颗心,播种精神的家园,收获灿烂的明天……”这不正是俞果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读书人生的真实写照吗?是为记。</b></p><p class="ql-block"><b>——阿华头2025-1-26凌晨补记于沪上杨树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