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文博第二波

梦白浪

祥龙飞腾去,灵蛇献瑞来。<br>发文偷懒,再来个第二波,年后再正经写点儿。<br>这段时间看了13个展,其中5个与蛇有关。<br>过了小年,新展又冒出一批。年关几天预报太冷,不准备继续冲刺。<br><br>最热闹的当属中国工美馆及非遗馆的大展《过年》,我预约的时候大概正成为热点,当时很好约,第二天去时门外排起了长队,通知当日预约已满。<br> 该馆我来过多次,从未有此盛况,堪比庙会。<br> 去年12月4日,我国的春节申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br>120项老祖宗的非遗,不少看着新鲜:内乡的鞭打春牛、荆州地区的五虾闹鲇灯、高密面花、乐清龙船灯。。。。。。 两岸同款<br> 幻影灯球饭?<br> 烟花声光秀<br> 《锦绣中华》刺绣展内的锦绣大道 妇儿儿童馆的这个蛇生肖文化展,是全国多家博物馆同步举办的图片展。当年以北大红楼外墙为第一展地,现在看来移入妇儿馆已成常态。<br>我去的时候展厅还围着栏杆,打听是否可以进入,工作人员爽快放进——其实次日才正式开始。<br> 海关博物馆的又一微展,只展出了网纹蟒河缅甸蟒皮,均为打击走私时收缴。<br>该馆关于蛇的生态展尚未开放,早去了一天。<br>海关标志上的蛇杖是商业之神赫尔墨斯的金杖,为商业、国际贸易的象征。<br> 海关902艇只看过两次,似乎2014年就可以登船了,而我去年才得知,这回不能错过。<br> 当年总设计师就坐在这个沙发上发表南巡指示。 北京市档案馆的这个展有些时候,绝对推荐。街道老照片令我驻足,原本还要去另一个馆,结果因观展费时良久而作罢。<br> 看到我熟悉的鼓楼地区景象 地安门路口东,古建园林设计公司的仿古大门,在几十年后居然也被一些朋友认为是古迹。 原来烟袋斜街口确实有个旧牌楼,我不记得了。两边的洪吉纸店(?习惯念成红旗纸店)和食品店都是我常去的地方,怀念两毛一张的电光纸和三毛八的杏仁露(那是我首次见到易拉罐)。 不知那条大街上的餐厅,好大字号。 曾经的北京站路口、王府井百货大楼北侧商铺 1946年这张规划图最大的脑洞是经银锭桥、烟袋斜街,再从后海南岸修一条一级马路(最宽的),幸好没实现。<br> 穿过元大都合义门,会看到什么?原来是120平米的巨大沙盘,比例1:840。<br> 这件精湛的作品会不会成常设展?后面是1959年、1972年、1999年和2012年的北京航拍图。<br> 特别关注先农坛的变化。目前除了南边的两个拜坛已毁,可以说古建全部得以修复开放,借了中轴线申遗的东风。<br> 过了沙盘是一个四合院的二进院。老北京的生活情调“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没看到狗,游廊上趴着一只猫。 蛇来运转。萌化的蛇到处是,另一类蛇展出示真面目。首都图书馆图片展上,我对竹叶青一类最喜欢。一些照片来自门头沟,郊游时不能大意。<br> 访问了新开放的伍连德故居。他在东北抗疫名闻天下,在北京开设的医院至今留存,建筑保留。<br><br>也能看到蛇图案。蛇杖是西方医学的传统图腾和标志。 东北期间为便于工作,临时授予其清军军衔,我记得好像是陆军少校级别。 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国际会议,配的国旗为黄龙旗,但德奥采用现代国旗显然不对。<br> 东北疫情的源头之一土拨鼠。记得我们跑新藏线时在松西地区就遇到一次与其有关的小型瘟疫。<br> 我的新盖章本开张,第一枚是海关馆的贺岁章<br> 档案馆的四色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