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连接波特蒙特与波特纳塔列斯的这条水道穿越智利南部与世隔绝的峡湾地区,沿途两岸绝壁如削,偶尔悬崖洞开,或许就有冰川、火山或瀑布展现在眼前。峡湾中墨绿色的水面上,成群的鲸鱼与海豚戏娱穿梭,空中则有信天翁与山鹰自由自在地飞翔。多少年前我就向往乘船走一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部沿海通往阿拉斯加的inner passage,但始终未能如愿。这一次天气不配合,说不上比那条线还精彩。智利南部的这一广袤地区天荒地老,没有任何公路和机场,其与外界的联系全靠水路。这条船之所以驮载我们这些游客只是顺便,其实它的主要任务是运送峡湾地区所需要的各种物资。</p> <p class="ql-block">为了前往地球南端的百内,我们从首都圣地亚哥先飞到智利中南部城市,波特蒙特。“波特(Puerto)”在西班牙语里是港口的意思、所以也可以翻译为蒙特港。这个小城是湖区与巴塔哥尼亚的门户。我们在湖区和著名的其罗伊(Chiloe)岛逛了两天,然后乘船一路往南,穿过智利南部沿海上千公里的一个接一个的峡湾。峡湾是一种特殊的地貌,一般存在于南北极附近高纬度地区,如北半球的挪威与阿拉斯加南部,南半球的新西兰与智利),峡湾的两侧是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与冰川雪峰。因为没有道路,所以走这个方向只能乘船或小飞机。</p> <p class="ql-block">智利湖区毗连阿根廷的湖区胜地巴里洛切(那里号称“南美洲的瑞士”,我们2015年曾去过那里,可参见我的专文)。智利湖区与瑞士不同,倒映在湖水里的不是古老的阿尔卑斯山的群峰,而是安第斯山脉的一座座白雪覆盖的锥形火山。智利也是地球上火山最集中的地区。</p> <p class="ql-block">三天三夜在智利峡湾里,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下雨。偶尔太阳从乌云后面露出脸来,也是瞬间功夫就不见了。我起初以为是我们赶的季节不好,后来才知道这个地区天气就是如此。随船科学家告诉我们,峡湾地区的年降雨量为五到七米,有些地方一年无雨日只有五天。其实去过北欧峡湾的人都知道,那里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南极板块、纳斯卡板块与南美板块相撞的中心恰好是南美洲南部太平洋海岸的下面,剧烈的地壳运动导致安第斯山的隆起,而后者又象一道大墙一般将西面吹过来的太平洋水汽挡住,产生如此之大的降雨量。同时,这种现象也造成山顶上每年五十米左右的年降雪量,千万年来的积雪形成几公里厚的冰层,在引力作用下顺着山坡滑向海洋,在山坡上切削出巨大的U形阔谷。冰川期过后,地球温度上升,冰川退缩,同时海面上涨,将这些山谷的下半部淹没在海水之下,于是就形成了峡湾。</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一地区是南极和格陵兰岛之外冰川覆盖面积最大的地区,所以这里的峡湾也最大,超过挪威、新西兰与阿拉斯加的峡湾面积。</p> <p class="ql-block">峡湾地区不但多雨,而且经常有大风。所以气候非常不稳定,给航运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来按照中午抵达波特纳塔列斯(Puerto Natales )港的船期,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去租车公司取车,然后去超市购买食品。百内国家公园方圆一百多公里没有商店,公园物价比外边贵几倍,一瓶啤酒十欧元:所以谁都不可能每一顿饭都在里面吃,大家都会在外边买一部分食品带进去,然后再开车去一百多公里外,位于百内国家公园内的旅馆。但我们在波特蒙特准备上船时,就已经被告知因天气原因,我们离港的时间拖到下午五点,而要到第三天晚上九点以后才能抵达波特纳塔列斯。这就将我们原来的计划全部打乱。租车下班后我们还来得及取车吗?取不到车,去不了旅馆,夜里在哪里住?超市关门了我们怎么买东西?后来我们才知道,因为峡湾地区天气变化莫测,这趟船晚点九个小时是寻常事。其实它从来就没准点过。</p> <p class="ql-block">但老天保佑,最后我们一切顺利,基本按时抵达百内国家公园。在百内我们徒步漫游了五天,随后经圣地亚哥飞往北部阿塔卡玛沙漠的中心城市圣彼得罗(San Pedro)。在那里徒步三天后,我们经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飞往孤悬南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圆了一个多年的梦。关于复活节岛之旅,可参见本人关于复活节岛的专文。</p> <p class="ql-block">在峡湾里,同船的人大部分是背着大号行囊(标准的六十公升容量)的驴友,法国人居多,也有一些德国人和西班牙人,但很少美国人(这一点与厄瓜多尔正好相反)。除我们之外,另有一个日本人和类似日本人的女子,他们基本不与其他人交谈(很符合日本人的内向性格),所以也不知他们的故事。但在船上三天三夜,与其他游客就不可避免地有些交流,也挺有意思。这也是旅行体验中的一部分。如有个来自慕尼黑的德国人,给西门子公司干了二十多年,觉得是周游世界的时候了,于是便与公司协商,最后公司同意他不带薪休假半年,以后每年少干20%的工作,少拿20%的薪酬。他说这样的安排在德国正逐渐普及。他这一趟已去了非洲、大洋洲,从新西兰南岛飞到圣地亚哥,在百内期间准备跨境去阿根廷的大冰川国家公园,然后去智利北部的阿塔卡玛大沙漠,秘鲁的利马、马丘比丘、库斯科和的的喀喀湖,去一座三千多米高的山顶骑车下来,然后去玻利维亚的天镜湖。</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俄罗斯小伙子,每天在甲板上一个人看书。他是俄罗斯人,辞掉工作周游世界,已经在墨西哥待了不少时间,现在正继续他的南美之旅。</p><p class="ql-block">有个美国小伙子来自阿肯色州小石城。他是第一次周游南美,说是因为老婆已经怀孕了,孩子生出来后就没法玩了(可是他又说婴儿出生后要带着宝宝去玩),赶紧抽空出来玩一趟。😄,这老婆还真够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美国人罗伯特则有另一番故事。四十年前他曾在雅马哈摩托车的美国代理公司工作,替雅马哈测试新款车型。有一天他突然向公司提出,他要自驾摩托去阿根廷,别人都说他疯了,但他还是踏上旅程,最后一直走到接近南美洲尽头处的波特纳塔列斯,一下子爱上了这个天荒地老的地方。结果他一次又一次回到这里,最后干脆在这里买了一块地,盖起一座房子,在纳塔列斯定居下来。因为他的背景,他又懂机械又懂电工。所以这次盖房子完全是他一手操持,只是用了几个当地工人就把房子盖好了。这次他是从玻利维亚自驾摩托一路开回智利南部,最后一段实在太累了,于是就改乘这条船回家。在船上他一直一个人坐在笔记本电脑前为一家摩托发烧友杂志写记录此行的文章。他给我们看了很多他此行翻越安第斯山脉时所拍摄的照片,以及他那栋新房子的照片。除了开摩托车旅行外,罗伯特还为设在Punta Arenas(智利最南部城市,各国南极考察的后勤基地,在波特纳塔列斯以南二百公里)的南极研究院工作,并为智利政府做西班牙语-英语的翻译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第四次来到南美,第八次进入拉丁美洲,也将是第二次登上巴塔哥尼亚高原。在这之前,2012年我们从南极归来下船后,曾在阿根廷一侧的冰川国家公园和Fitz Roy 国家公园徒步,那里距离百内国家公园也就六七十公里,年轻人步行两三天就走到了。</p> <p class="ql-block">与船长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