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进【圣.索菲亚教堂广场】,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最初是由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一座木结构,<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沙俄修建中东铁路的随军教堂。</span>1911年,教堂被重建为砖木结构。1923年,教堂开始了第二次重建,并于1932年落成。1996年,圣·索菲亚教堂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原占地面积721平方米,通高53.35米。圣·索菲亚教堂采用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具有希腊十字平面布局,中央有一个圆顶和四个向外延伸的柱廊。教堂的屋顶以洋葱头为主体造型,顶部有一个中央十字架和多个小圆顶,整体造型宏伟壮观。教堂内部可容纳2000人,是哈尔滨市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教堂广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是哈尔滨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广场由圣·索菲亚教堂、犹太新会堂和建筑艺术广场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五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教堂不仅是哈尔滨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城市的文化象征。它见证了哈尔滨的近代历史,推动了城市的多元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广场周边还有欧式风格的“索菲亚塔廊”和“艺术砖廊”,增添了浓郁的欧式风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水之精灵一一雾凇</b></p> <p class="ql-block"> 雾凇,俗称冰花、树挂等,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树枝)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天晴,一些积雪融化,加上夜间冷空气入侵,早晚温差大,便会形成了雾凇景观。</p> <p class="ql-block"> 雾凇挂枝,如银装素裹,将整个世界装扮得如梦似幻;晨曦初照,晶莹剔透的雾凇在微光中闪烁,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手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雾凇之美,不在于其华丽,而在于那份静谧中的纯洁与高雅,令人心旷神怡。<span style="font-size:18px;">寒风中,每一棵树都被霜花轻抚,化作片片玉树琼枝,美不胜收。</span></p> <p class="ql-block"> 霜花凝结,枝头绽放,雾凇以它独有的方式,诠释着冬天的浪漫与静美。晨雾缭绕间,雾凇如同点点繁星落入凡间,点缀着冬日的寂静与祥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仿佛步入了一个冰雪编织的童话世界,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而温柔。</span></p> <p class="ql-block"> 雾凇覆盖下的每一棵树都披上了洁白的纱衣,静候着旅人的脚步,讲述着冬的故事。在这银白的世界里,雾凇不仅是自然的奇观,更是心灵的一片净土,让人忘却尘嚣,沉醉不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极其难得一见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雾淞正在形成期</span></p> <p class="ql-block">形成雾凇的条件苛刻。首先是,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云,又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一般冬季,晴天与静风或微风天气同时出现的概率并不很大。另外,在有过冷却雾的时候,特别有利于冰晶在地面物体上增长。这时在电线上、树枝上形成了白色的冰花,叫做"雾凇"。</p> <p class="ql-block"> 雾凇是其学名,现代人对这一自然景观有很多更为形象的叫法。因为它美丽皎洁,晶莹闪烁,极像盎然怒放的花儿,被称为“冰花”;</p> <p class="ql-block"> 因为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精美的艺术品,好似“琼楼玉宇”,寓意深邃,为人类带来了美意延年的美好情愫,被称为“琼花”;</p> <p class="ql-block"> 因为它象气势磅礴的落雪挂满枝头,把神州装点得繁花似锦,景观壮丽迷人,成为了北国风光之最,它使人心旷神怡,激起各界文人骚客的雅兴,吟诗绘画,抒发情怀,被称为“雪柳”。</p> <p class="ql-block"> 因为它在凛冽的寒流袭卷大地、万物失去生机之时,像高山上的雪莲,凌霜傲雪,在斗寒中盛开,韵味浓郁,被称为“傲霜花”;</p> <p class="ql-block">《湖心亭看雪》(节选)明代•张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雾凇沆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p><p class="ql-block">译文: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残腊》.宋代.韩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妆点瑶林连雾凇,沈埋茵草未羊眠。</p><p class="ql-block">译文:雾凇把树林装点成瑶林仙境,绿草都被埋住了,所以没有羊在这里休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明道中木冰甚》.明代.王世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浓霜中夜零,千林成雾凇。</p><p class="ql-block">译文:夜半的时候浓浓的霜雾到来,成百上千的树木结成了雾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雾凇》.宋代.曾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园林日出静无风,雾松花开树树同。</p><p class="ql-block">译文:园林日出之时,静谧无风,雾松如同花朵般在树上绽放,树树皆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咏雾凇》.明代.杨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怪得天鸡误晓光,青腰玉女试银妆。</p><p class="ql-block">译文:难怪天鸡会报错晓光,原来是青腰玉女在试着装扮银色的妆容(指雾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花非花﹣雾凇》.清代.翁瑞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疑霜,复疑雾。玉屑霏,金葩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风吹得十分匀,开遍梨花千万树。</p><p class="ql-block">译文:刚开始怀疑是霜,又怀疑是雾。如玉屑纷飞,如金花绽放。东风吹得十分均匀,使得千万棵树上都开满了如梨花的雾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冬闺词其一》.清代.多隆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琼林玉树净无瑕,轻送寒烟冷到家。</p><p class="ql-block">译文:琼林玉树般洁净无瑕的雾凇,轻轻地将寒烟送到家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雾凇.风寒雾下成银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节选).清代.宋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风寒雾下成银沙,遍糁林木垂鬖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公知我太岑寂,先遣万树开梨花。</p><p class="ql-block">译文:寒风中的雾气凝结成银沙般的雾松,遍布林木,低垂摇曳。天公似乎知道我太寂寞了,便先让万树开满了梨花般的雾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龙吟.赋雾凇》(节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代.查慎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攒柯密管层层,朝来幻出公超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余寒未减,阿谁裁剪,雪翎粉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非叶非花,疑花疑叶,珠装玉缀。</p><p class="ql-block">译文:密集的树枝层层叠叠,早晨时分幻化出一片如超市般的雾凇奇景。余寒未消,是谁裁剪出这雪翎粉翅般的雾凇?它们既非叶子也非花朵,却又疑似是花是叶,如同珍珠和玉石般装点着枝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么令.雾凇》(节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近现代.王陈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梢头冻冷,雾气都凝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垂垂似珠如粒,素彩空悬缀。</p><p class="ql-block">译文:树梢因寒冷而冻结,雾气全都凝结在上面。它们垂挂下来如同珍珠和米粒般大小,白色的光彩在空中悬挂点缀。</p> <p class="ql-block"> 参观【游客服务展示中心】(参观约120分钟)了解东北民俗风情文化及特产展示!﹣该中心汇聚了黑龙江及俄罗斯品类正宗、性价比高、质量有保障的名优特产。(其实就是购物点)</p> <p class="ql-block"> 中餐品尝【老哈八大碗】是中国餐饮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特色,这种传统习俗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各地的八大碗在菜品和制作方法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和风味。</p> <p class="ql-block"> 登玻璃栈道﹣【哈尔滨中东铁路桥】,铁路大桥始建于1900年,曾在《夜幕下的哈尔滨》《情人节》及《白日焰火》等影视剧中,看到过它的身影;也在综艺节目《极限挑战》哈尔滨站中,体会时间对人生的无情与无奈!而这座桥扮演的时间线,却是它自己真实的写照。(车子停在大桥和中央街中间,我们没上去)</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中东铁路大桥,也被称为老江桥,是哈尔滨市的一座重要历史桥梁,位于松花江上,连接道里区和道外区,是哈尔滨市道里、道外两区的分界桥。这座大桥不仅是哈尔滨市现存最悠久、横跨三个世纪的老建筑之一,而且也是该市最著名的历史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 1896年,沙俄通过《中俄密约》获得了在中国修筑东清铁路(中东铁路前身)的权利。松花江铁路桥作为中东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跨越松花江、保障铁路贯通而建,故后人称为:中东铁路桥,也称滨州铁路桥,又称老江桥等。</p> <p class="ql-block"> 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到旅顺口,是沙俄连接其本土与远东地区的重要交通线。</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中东铁路大桥建于19世纪末,是中东铁路的一部分。中东铁路是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而修建的一条重要铁路,该桥于1898年开始测量、设计,1900年5月正式动工,1901年10月2日通车。桥的修建促进了哈尔滨的发展,使其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为远东的重要城市。</p> <p class="ql-block"> 设计与结构:大桥的设计者是波兰桥梁专家C.H.克尔别兹,总负责人为A.H.连铎夫斯基,日常具体工作由俄罗斯桥梁工程师B.H.阿列克三德罗夫负责。大桥采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全长1027.21米,宽6.2米,共有19个桥孔。</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座大桥已经不再作为交通桥梁使用,而是被改造成观光步行桥,供市民和游客参观游览。2016年,它被正式命名为中东铁路公园观光步行桥,成为哈尔滨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桥上部分铺设了玻璃栈道,成为松花江畔的一道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中东铁路大桥不仅是哈尔滨历史的见证者,而且也是中国铁路早期发展的重要象征。它见证了哈尔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是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第七届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是至今已举办了26届的冰雪大世界之新生代。她经济实惠又方便,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魏辰轩在松花江堤冰做的栏杆边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拾阶而下冰封的松花江,此时松花江江面的冰层厚度在1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冰封的松花江上人山人海</span></p> <p class="ql-block"> 鹿科,属于偶蹄目下的一科哺乳动物。共有56种。体长0.75-2.9米,体重9-800千克。共有的特征有:毛被为灰色、棕褐色、棕红色和黄色;吻端有一黑色裸区(驯鹿除外);雄性个体有角、雌性个体不长角(驯鹿的雌性除外);雄性的鹿角每年在繁殖季节结束后开始脱落,同时开始长出新的茸角。</p> <p class="ql-block"> 分布在中国的18种鹿科动物中有6种(梅花鹿、坡鹿、豚鹿、白唇鹿、麋鹿、黑麂)被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单,豚鹿和坡鹿的种群数量最少,属极度濒危;有4种(马鹿、水鹿、驼鹿、獐)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横卧松花江上的中东铁路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宽阔封冻的松花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松花江上的冬季钓魚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矗立在松花江边的亚冬会雪雕群</span></p> <p class="ql-block"> 感豪情壮举,赞英雄城市﹣-【人民防洪纪念塔】,在塔身上记录着几次危险的最高水位,它是哈尔滨开埠以来最年轻的保护建筑,建立在美丽的松花江畔,它记录了哈尔滨几次历史性的洪水峰值位置,记录了人民抗洪护城的英雄时刻!它代表着这座英雄城市历史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斯大林街20号附近,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p> <p class="ql-block">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 ,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 、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罗马式回廊高7米,由20根擎天柱 连成弧形相衬托。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圆雕;塔身下部是群像浮雕,描绘了哈尔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场面。</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中央大街出口,抗洪纪念塔,斯大林公园,中东铁路桥,一览子打尽。</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其全长1450米,宽21.34米,人行道面积12741平方米,总面积18547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旧称“中国大街”,主要为外国人经营商店的街道。在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哈尔滨的政权后,中国大街于1928年改称中央大街,又于1968年改为防修大街,之后于1973年改回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 1986年,中央大街被确定为保护街路。1996年8月,政府开始改造整治中央大街,并于1997年6月将其改造为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市级保护建筑13栋。</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9njnac" target="_blank">老皖豆❄️小皖豆❄️勇闯东北❄️第四天(双峰林场(雪乡)→亚布力→哈尔滨)回程</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