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农村过大年的民俗风俗探究(2025年版)

秦之牛•人文西固

<p class="ql-block">年,承载着无数难忘的记忆,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着亲情与传承。它象征着生命的延续,是岁月更迭的见证。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心中的渴望。故乡,那片生养我们的土地,始终是我们心灵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春节,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佳节,不仅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意味着春天的脚步渐近。在陕西这片土地上,春节被称为“过年”,其庆祝方式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既体现了质朴的民风,又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关于“过年”的起源,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远古时期,有一种名为“年”的凶猛野兽,每逢寒冬将尽之时便会出来伤人。人们发现它害怕火光与声响,于是每逢此时便燃起篝火,投掷竹节制造爆炸声,以此驱赶“年”。随着时间流逝,这一行为逐渐演变成今日过年时的团聚、守岁、挂红灯、贴对联、放爆竹和享用年夜饭等习俗。</p> <p class="ql-block">每年腊月十七,西固的集市便热闹非凡,人们开始筹备年货,打扫庭院,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无论是在外工作的上班族,还是四处奔波的打工者,都会纷纷返回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享受团圆的温馨时刻。腊月二十三被视为“过小年”,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祀灶神的仪式,祈求来年平安顺遂。</p> <p class="ql-block">在陕西关中的农村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会供奉灶王爷和土地爷。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温饱则是古代人们最朴素的愿望。因此,这两尊神祇成为了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存在,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灶王爷原本是一位名叫张生的凡人,因其对妻子丁香的背叛而导致家道中落。最终,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他在悔恨中撞死于灶台之上。丁香感念丈夫昔日恩情,将其奉为灶王爷,并写下“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的祝词。这一故事警示后人珍惜眼前人,莫负真情。</p> <p class="ql-block">过去,祭祀灶王爷是一项庄重的仪式,女主人会精心制作“灶爷饦饦馍”,并将之敬献给灶王爷。全家人会在长辈的带领下跪拜祈福,希望灶王爷能在天上为他们说好话,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仪式结束后,家人方可分享这份特殊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西固人民对过年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为了迎接新年,妇女们总是忙得不可开交,从准备食物到清洗衣物,事无巨细皆需亲自操持。尽管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许多传统工序得以简化,但那份对家人的关爱却从未改变。如今,人们通过网络购物等方式轻松购置年货,依然保持着对新年的期待与热情。</p> <p class="ql-block">过年时,全家老少都会换上新衣,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在过去物质匮乏的日子里,即使家中条件艰苦,父母也会尽力为孩子们准备一件新外套。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不仅为自己添置新衣,还会精心打扮家中的每一个角落,让整个家充满节日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小年过后,人们便着手为春节做最后的准备。虽然过去的年货种类有限,但每一样都凝聚着家人的心血。随着时代变迁,如今的年货采购变得更加便捷,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融入了现代元素。</p> <p class="ql-block">回忆往昔,村子里杀猪的场景令人难以忘怀。那是一场充满力量与汗水的集体行动,村民们齐心协力,将肥壮的猪只宰杀、褪毛、分割,整个过程既紧张又有序。孩子们在一旁好奇地观看,偶尔还能得到一些意外的小惊喜,如被当作玩具的猪尿泡。这些记忆成为了许多人童年中最珍贵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进步,传统的杀猪习俗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卫生和高效的屠宰方式。然而,那些年的热闹场景依旧留在老一辈的记忆中,成为他们心中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每年春节前夕,人们依然会前往集市购买肉类和其他食材,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好准备。</p> <p class="ql-block">西固会是白水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集市之一,每逢农历二、七日便会吸引大量周边居民前来赶集。尤其到了腊月,这里的热闹程度更是达到了顶峰。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购买到丰富的年货,还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p> <p class="ql-block">过大年之前,西固人家家户户都会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称之为“扫舍”。这项工作不仅是为了清洁家居环境,更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从搬移家具到擦拭物品,再到清扫灰尘、粉刷墙壁,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仪式感。当一切完成后,整个家焕然一新,迎接新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是西固人蒸馍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根据自家情况准备足够的馍,以满足春节期间的需求。蒸馍不仅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更是一种表达敬意的方式。不同类型的花馍代表着对不同神灵的敬仰,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为新年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花馍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雕琢。母亲们用灵巧的双手将面团塑造成各种形状,再用梳子压出精致的花纹,最后放入锅中蒸制。当第一锅热气腾腾的花馍出锅时,全家人会将其敬献给祖先,祈求来年的平安与幸福。此外,还会蒸制各种口味的包子,丰富餐桌上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花馍不仅是食物,更是艺术的结晶。它们以独特的造型展现了西固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成为亲友间传递情感的重要媒介。从正月初一开始,互赠花馍成为了西固地区的一大特色,这份小小的礼物承载着深厚的情谊,让新年更加温馨。</p> <p class="ql-block">生肖花馍以其生动逼真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成为新年期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无论是作为祭品还是馈赠亲友,生肖花馍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目光,为新年增添了更多欢乐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贴对联是西固农村进入过年的标志。大红的对联贴满各个角落,瞬间让整个村庄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氛围。村里的书法家们会在街头巷尾摆开阵势,为村民们书写个性化的对联,每一副对联背后都蕴含着主人的美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我家大哥及其儿子擅长书法,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年过年期间,他们都会在集市上设立摊位,为乡亲们书写对联。那一笔一划间,流淌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也为新年增添了一份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年三十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贴对联、挂灯笼、布置居室。贴对联是一项全家参与的活动,父子携手合作,儿媳协助,共同营造出欢乐和谐的家庭氛围。与此同时,西固邮政所也会免费发放春联,为村民们带来更多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贴完对联后,男人们会在长辈的带领下前往祖先墓地,进行祭扫和缅怀。这一传统习俗表达了对先人的敬重与怀念,同时也是对家族历史的一种传承。通过这种方式,人们祈求祖先保佑后代子孙繁荣昌盛,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西固邮政所每年都会免费赠送春联,为村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喜庆气氛。这些春联不仅美观大方,还传递着美好的祝福,深受大家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亲朋好友之间互相帮助贴对联,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共同分享着新年的喜悦,感受着浓浓的亲情与友情。</p> <p class="ql-block">早饭后,男人们会携带祭品前往祖先墓地,进行祭祀活动。这是对祖先的一种敬意,也是对家族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人们祈求祖先庇佑家族繁荣昌盛,子孙后代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将家谱、遗像、牌位等供奉于家中显眼位置,并摆放供品以示尊敬。祭祖的同时,部分村民还会祭祀天神、土地神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整个过程庄严肃穆,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p> <p class="ql-block">新婚夫妇在三十这天会回到女方家中探望父母,共进晚餐。按照习俗,他们不会在娘家过夜,而是当天返回男方家中,以保持新房的完整性,寓意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睦美满。</p> <p class="ql-block">除夕之夜,是全家团聚的时刻。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鞭炮声此起彼伏,彻夜不眠。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包饺子,共享天伦之乐。这一刻,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只剩下无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