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

许伯华

<p class="ql-block"><b>  徽州古城,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称,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列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2024年11月我游览了徽州古城,加深了对徽州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知。</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徽州古城游览,自距古城1.5公里的“鱼梁坝”开始,渔梁坝于徽州意义非凡。 </b></p><p class="ql-block"><b> 渔梁坝始建于唐代,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条江名曰练江,是新安江的主要支流。渔游坝由整齐的花岗石条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1吨,使用燕尾锁、元宝顶固定,使整座石坝上下紧连一体。渔梁坝的修建,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兼具蓄水、行舟、放筏、抗洪的作用。使徽州府城保持了地下较高的有效水位,为府城民众的生活和消防用水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使渔梁成就了徽州第一水陆码头,故有“徽商之源”的美称。</b></p> <p class="ql-block"><b>  时值夕阳西下,碧水霞光,天光云影,风景这边独好。站在大坝之上,脚下是历经千年沧桑的条石,江畔是曾经辉煌的渔梁古村,不禁浮现昔日帆樯林立,人头攒动的热闹场面。古徽州人由此出发,破重山阻隔,顺江而下,打开了兴盛数百年的徽商传奇。‌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代,衰于清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帮之一,与晋商、潮商并称为中国三大商帮。‌胡雪岩就是徽商的杰出代表。</b></p> <p class="ql-block"><b>  酒店临江,黎明即起,练江静谧而清冷,江面涟漪细微;秋色斑斓古塔耸立,山形入水倒影迷醉。好一幅宁静旖旎的山水晨景图,赏心悦目。</b></p> <p class="ql-block"><b>  歙县太平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弘治年间。为大型石拱16孔桥,是徽州古城前的重要景观。远远望去,长长的桥身横跨在练江上,线条优美流畅,势若飞虹;近观大桥,雄伟古朴,桥孔的倒影令人陶醉。</b></p> <p class="ql-block"><b>  太平桥正对徽州古城的城门。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城,历朝历代几经损毁修复,直至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修建,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从“承流宣化”牌坊进入古城,这是徽州古城的标志性牌坊。高大的牌坊系石雕和古老的重檐木雕融合的建筑,“承流宣化”意为秉承皇上的旨意,在这个地方教化百姓。表明徽州有良好的历史传统,徽州人源远流长的文化教养。</b></p> <p class="ql-block"><b>  牌楼前面的城楼建筑称“南谯楼”,始建于隋末,是古代夜间报时的地方。如今,它以砖木结构和重檐高脊的设计吸引着无数游客。门楼上高悬蓝底金字的“徽州府”匾额尤为醒目,是徽州府的历史再现。</b></p> <p class="ql-block"><b>  分享一张借自网络的徽州府航拍照,牌楼、南谯楼、徽州府衙三点一线,旁边城墙高耸,整体布局着实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游览徽州古城无需门票,但参观徽州府衙需要门票。实话说,如只看府衙的崭新建筑,不进也罢,若想登上古城墙,就只能买票进府衙,因为古城墙的入口在徽州府衙的后花园。而我们享受65岁以上免门票的优惠,自然是要入内参观的,更是为了游览徽州的古城墙。</b></p> <p class="ql-block"><b>  徽州府衙,始建于隋,历史悠久。沧海桑田,府衙建筑基本毁灭,只是遗址而已。2012年9月,徽州府衙依明治年间形制修建完毕。现在仅以中国衙署文化展示与研究为主题完成布置,向社会开放。</b></p> <p class="ql-block"><b>  府衙内挂着这幅《徽州一府六县舆图》。徽州这一名称可以追溯到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当时的歙州被更名为徽州,辖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这张图表注着六县的位置。500多年后,清朝康熙年间,设“安徽布政使司”,就是取安庆府与徽州府的首字组合而成,直至今日的“安徽省”。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徽州六县中的绩溪现已划归安徽宣城市管辖,婺源则归属于江西省。‌1987年,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将徽州改名为黄山市。对此,社会上非议不断,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的损失。徽州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承载了徽州文化的符号,徽州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为此,将黄山市复名徽州的呼声不绝于耳。</b></p> <p class="ql-block"><b>  府衙的后花园,从此处登上城墙。</b></p> <p class="ql-block"><b>  徽州城墙始建于隋末,漫步在古城墙上,既可欣赏着唐砖宋瓦的古色古香,无声见证着王朝更迭和时代变迁。也能远望近观古城外山水环绕、粉墙黛瓦的歙县美景。游览徽州古城,登上城墙还是很有必要的。</b></p> <p class="ql-block"><b>  徽州府衙东侧的城楼,古称东谯楼,又名鼓楼、高悬的是“阳和门”匾额。楼高三层,大梁架于高台上,歇山顶,重檐虚阁,高脊翘角,下为方形门阙,街道从中穿过。该楼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历代迭经维修,现存木构为清同治年间大修时所留。</b></p> <p class="ql-block"><b>  穿过阳和楼通道,即见徽州古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旌表明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而建。许国,明代嘉庆乙丑(1565年)进士,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博得皇上“加恩眷酬”。石坊整体为四面八柱,呈口字形。石坊上遍布雕饰,工质细腻,古朴豪放。石坊四坊架连,八脚并立,俗称“八脚牌坊”,被誉为“东方凯旋门”。石坊所有题词,均出自许国门生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之手。</b></p> <p class="ql-block"><b>  徽州多牌坊名闻遐迩,许国石坊是徽州古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在石坊建筑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全国独一无二。外行看热闹,许国石坊的确豪放、华丽、威严,历经500余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巍然屹立,实属不易。</b></p> <p class="ql-block"><b>  经过许国石坊就进入了仿古步行街,现在的许多城市都有这样的仿古商业街,没有什么观赏价值,忽略不计。但在古城深处有一条始建于明清的“斗山街”,长约500米,有典型的徽州民宅建筑,据说值得一看。因受返程时间所限,我没有前往,是为遗憾。借用两张照片分享,您若去徽州古城,记得再往里走走,要去斗山街看看。</b></p> <p class="ql-block"><b>  夜晚的古城很热闹,可能是府衙前的广场有文艺演出的原因。广场与街巷人流如织。</b></p> <p class="ql-block"><b>  徽州,是徽商、徽菜、国粹京剧和徽派建筑的主要发源地,也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随着徽州改黄山市后,从地理和行政区划上确认“徽州”在哪里,似乎有点模糊不清,好在有这座“徽州古城”在,有许国石坊在,如欲探寻徽州历史文化,徽州古城值得一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