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之肺”——浙江省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下)

东方君

游览过河渚街后,我们在深潭口码头登上观光电瓶游船前往秋雪庵。沿途树木在水中的倒影随水波起舞,十分有趣。 <b>秋雪庵</b><br>秋雪庵位于西溪河渚湿地中心水域的一座孤岛上,建于宋淳熙初年,是“西溪八景”之一。秋雪庵原为两进庭院布局结构,第一进院落中的建筑以佛教文化为主要功能;第二进院落中至民国初年加设两浙词人祠堂,供奉千余词人名录,是体现西溪人文积淀的重要场所。秋雪庵在西溪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其独具一格的田园风情,历来是文人墨客的休闲揽胜,养生和隐居的理想环境,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字画、碑文等胜迹。“弹指楼”匾额由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1555—1636)题写。<br> <b>洪园</b><br>洪园位于西溪湿地公园西区,是西溪综合保护工程的"收官之作",主打洪氏宗族文化,被誉为“城市水乡、洪昇故里”。洪园五常民俗文化村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景点包括洪氏宗祠、钱塘望族、戏曲长廊、昆曲视听室、洪昇纪念馆、蕉园琴韵、藏书楼、清平山堂、龙舟胜会、慈航送子、观音庵等。<br> <b>洪园五常民俗文化村要图</b> <b>洪氏宗祠</b><br>洪氏宗祠所在地--洪家埭,曾是洪氏家族特别是明代刑部尚书洪钟等聚族世居之地。自宋至明清名人辈出,尤其是宋明两代,据载曾出过三宰相、五尚书。洪氏先祖自宋忠宣公洪皓以来至明清,八百年“钱塘望族”,以诗礼传家,教子有方,久盛不衰。<br>重建的洪氏宗祠占地1200余平方米,由门屋、享堂和寝殿等组成,展示有杭州洪氏家族的先祖画像、神祖牌位、家规祖训、昭告和楹联匾额等。<br> 洪氏宗祠门屋前立有五对桅杆,桅杆由旗杆石固定,旗杆石又叫功名石。门屋中央挂着“洪氏宗祠”匾额,大门楹联上书: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彰显了洪氏家族在政治上取得的显赫地位。 穿过门屋,第一进便是享堂。享堂屋檐下,挂有“忠贯日月”的匾额。享堂正中挂有“三瑞堂”匾额,“三瑞”取意为荷花、桃花、竹子三瑞连理。匾额下方为杭州洪氏的始迁祖洪皓画像,而其左右的画像分别为迁居西溪的洪有恒和对西溪影响最大的洪钟。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宋饶州(今江西鄱阳)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建炎三年(1129),出使金国,被扣留达15年之久,备尝艰苦,人称“宋之苏武”,后封魏国忠宣公,赐第钱塘西湖葛岭,赐田西溪,是钱塘洪氏的“始迁祖”。 洪有恒,号芸轩,元末明初把洪家从上虞迁回钱塘西溪洪家棣(今余杭五常),为西溪洪氏始祖。<br>洪钟(1443-1523),字宣之,号两峰居士。明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安抚史、按察使、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被誉为“一代重臣,国之长城”。晚年在五常洪家埭建洪园,并教授乡邻习武强身,创制十八般武艺,对五常民俗文化产生重要影响。<br> <b>洪氏宗祠寝殿</b> <b>钱塘望族——洪氏家族文化展</b><br>钱塘望族洪氏家族,历经宋、明、清三代,800年间人才辈出,在政治、军事、外交、新史学、金石学、钱币学、志怪小说和戏曲等领域都取得了后人难以超越的成就。其中洪昇是洪氏家族在清代成就最高的一位,也是中国戏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创作之余独爱美酒,途经汤沟镇饮了汤沟酒后,特挥毫写下了“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之名句。<br> <b>洪氏家族文化展入口</b> 洪氏家族文化展以现代视角阐述了洪氏家族在政治和文化上的伟大建树,内容翔实,表现形式生动丰富,是一本立体的洪氏家族文化的教科书。以下是展览的部分内容。 <b>母渡书郎</b><br>母亲姚氏十分重视子女教育,风雨无阻摆渡幼年洪钟过河读书,后终育成一代重臣。<br> <b>洪氏后裔聚居五常</b> <b>私塾</b><br>洪氏家族世代注重读书,是中国传统耕读文化的体现与发扬。依照古代风俗,私塾是接纳本族子女就学的场所。为将来科举入仕提供条件。<br> <b>清正廉洁</b> <b>洪昇纪念馆</b><br>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洪昇是中国戏曲史上伟大的戏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戏曲作品,最负盛名的为《长生殿》。其曲文优美典雅,音律讲究,“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压卷之作。洪昇亦因《长生殿》而流芳千古。馆内展示了洪昇年谱和行踪,详细记录了他一生的活动情况。<br> <b>洪府</b><br> 明代尚书洪钟晚年归隐西溪五常,建洪园,为休养吟咏之地。洪钟退出官场后,就以西溪水土来续写他属于封建士大夫的文人情怀,洪园中槿篱茅舍,小桥流水,花木扶疏。洪钟在西溪筑书楼,课子弟,倡文风,成为了西溪隐逸文化的突出代表。这次的洪园复建,按照相关诗句中的意境来营造,园内乱石崩云,奇花异草任意生长,体现了西溪湿地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归隐文化。<br> <b>洪府藏书楼</b> <b>戏曲长廊</b><br> 中国戏曲源自宋代在浙江温州和杭州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南戏”。元明以后,中国戏曲进入繁盛时期。元代以杂剧为胜,史称元曲。明朝中叶,传奇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舞台表演日趋完善,中国戏曲至此发展到了顶峰。在佳作辈出的戏曲长河中,洪昇划时代的巨著《长生殿》是其中璀璨的明珠,它凝聚了中国古典戏曲最优秀的元素,为中国戏曲的压卷之作。<br> <b>碑廊</b><br>重建的洪氏宗祠既是一个值得游览观光的重要景区,也为后人追溯洪氏家族发展史,提高西溪湿地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窗口<br> <b>电视连续剧《隋唐英雄》取景地</b> <b>洪园风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