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故乡的年味</p><p class="ql-block">赖玉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进了腊月门,我们拥抱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年味也随之开始浓郁起来。我的心却被一种莫名的情绪牵扯着,忙年、赶大集历来是过春节的重头戏。</p><p class="ql-block">今年的蛇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第一个的传统节日。春节这一凝聚千年历史传承,聚合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故乡的年味也是我们挥之不去的念想。</p><p class="ql-block">踏上福山大集的班车,感受浓浓的乡情与熟悉的乡音。远远地望见,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年货早已闪亮登场,其中市场卖福字对联的摊位是最亮眼的。老乡们吆喝得正起劲,一片红彤彤的对联福字占据了市场东头的半壁江山。买的卖的都我行我素拿出看家本领,砍价的和回价的互相怼着,直到达到对方满意为止。卖家乐呵呵地收钱,买家喜盈盈地拿着称心如意的年货继续逛荡。我也随着人流东瞅西望的,感受着这充满烟火气息的福山大集。</p><p class="ql-block">望着人山人海的福山大集,不由得想起来儿时忙年的情景,儿时赶大集的情景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那时,小孩就像跟屁虫,喜欢尾随着大人去赶集,期待能得到一块糖块打个牙祭,央求大人卖一串“糖不豆”解解馋。</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通人家手里没几个闲钱,买的年货无非是一两斤猪肉下货,两三根排骨。节节排骨寓意,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条件好的多买条带鱼鳞的鱼留着给祖先上供,代表吉祥如意;豆腐老百姓家家户户必买的,有“兜福”之意;再去买斤糖果点心,预示着小日子会过得甜甜蜜蜜;像那些便宜应季的芹菜、大白菜、胡萝卜、菠菜等蔬菜也是必买的年货,菜与财同音,有聚财纳福之意。</p><p class="ql-block">儿时过大年,想想就乐呵。</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进了腊月门,家里的大人开始忙里忙外。大人们把自己饲养一年的大肥猪送到屠宰场,用卖猪的钱盘算着过个好年,再买二斤五花猪肉及大腿棒骨打个牙祭。</p><p class="ql-block">到了大年除夕,大人开始准备六菜一汤的年夜饭。我家每年都会做猪皮冻,那是老爸最拿手的一道美食。猪头脸凉拌大白菜心,焖条鱼,炒盘花生米,整盘韭菜炒鸡蛋,凉拌芹菜,再做一大海碗白菜豆腐粉条骨头棒的隔年菜。我们小孩子巴巴地瞅着,老爸打下手烧火,老妈掌勺,在大铁锅变着花样炒一盘又一盘菜肴。美食一出锅,那香喷喷的滋味,真令人垂涎三尺……</p><p class="ql-block">奶奶调的白菜猪肉饺子馅闻起来总是回味无穷。奶奶过年包饺子颇为讲究,她会把那些花生、红糖、枣、栗子、钢镚等小玩意儿,小心翼翼地包在在饺子里,这样有料的饺子会包十二个。奶奶说,第一个吃到的最灵,花生代表身体健康万事顺遂,红糖代表生活甜甜蜜蜜,钢镚代表财源滚滚,红枣代表鸿运当头,栗子代表后继有人,生活有盼头,同时吃到枣和栗子代表早生贵子等。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更喜欢吃到有钢镚的饺子,这样过年的压岁钱,奶奶就会多给一毛钱。</p><p class="ql-block">那时简单而幸福的年滋味儿,似乎近在眼前。一家人支起小饭桌,围坐在热炕头一起吃饭、聊天,一家人乐呵呵热热闹闹地过大年。吃完年夜饭,我们会尽情地玩耍,拿着小鞭用火一个一个点上,我们听着接二连三的鞭炮声,过瘾极了。我们嘴里还嚼着只有过年时,大人才会买的虾酥糖、高梁饴等糖块。玩够了,我们小孩和长辈一起守岁到半夜,一家人一起燃放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竹声响彻在空中。条件好的人家自制的烟花放在村口,随着一声巨响,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将整个村子照得如同白昼。我们仰望着天空,欢呼雀跃。</p><p class="ql-block">最开心的是,天不亮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服等待给长辈请安问过年好。奶奶会坐在太师椅上,打开她的小金库,给我们发崭新的一毛一毛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我们小孩咧着嘴一遍遍地数着。天亮了,街坊邻居也开始互相走动,见了人就说“过年好”。我们小时候的年, 是挨家挨户的拜年, 满街的欢笑声在纵横交错的巷口荡漾着。揣着拜年所得的那两兜满满的糖果,小孩子会情不自禁地乐开花。每每回想起小时候的年, 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 那是属于童年的纯真与喜悦。</p><p class="ql-block">而今过年, 年味渐淡, 满眼的年货, 奇趣的礼物, 亲朋相聚, 你却少了那份纯真与期待。</p><p class="ql-block">那时,人们虽然生活拮据,大人小孩却有盼头。人到中年怀念故乡的年味,时时翻动着思念的涟漪……过年其实是情感的双向奔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