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千年古村 收获美丽风景

【流梦~】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5日 星期六 小雨</p><p class="ql-block"> 昨天晚上,玲子老师在群里喊话,让我们去雅畈白杜塘村参观由金华市文联、金华市援疆指挥部主办的《乡艺-疆影》”摄影展,因为它昨天已在婺城区雅畈镇白杜塘村咏·乡艺馆开幕,展出时间2个月。</p><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某人说带我去参观摄影展,结果误入千年古村汉灶村,因为他以前去过汉灶和白杜龙文化艺术村,以为是同一个地方。不过这地风景不错,值得一游!游玩起来忘了时间,摄影展只能下次再去啦!</p> <p class="ql-block">汉灶古婺州窑</p><p class="ql-block"> 婺州窑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窑之一。作为中国传统陶瓷文化中的一脉,婺州陶器烧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上山遗址。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这样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之,婺州次,岳州次",其意是婺州窑所产陶瓷排列第三位。据金华县志记载:"汉代婺州古窑坐落在今雅畈汉灶村",汉灶村作为汉代婺州古窑坐落地,具有2200多年的婺州窑烧制历史.</p><p class="ql-block"> 汉灶村婺州窑在唐、五代时曾经兴隆一时,达到高峰。这里曾是规模最大的婺州窑遗址,一直延绵到现金东区江东镇的国湖,长达20多公里。相传汉灶村古时有18座龙窑,遍布汉灶村的"钻龙山、堂楼山、窑山、三十六虎头"上,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两座龙窑,至今还保存着古龙窑高高的窑口和隆起的窑背。</p><p class="ql-block"> 古代的汉灶村是古代永康、武义到金华府的必经大路,东北濒武义江,从水路到兰溪也非常方便。据传说,该地有36座龙窑,每座龙窑长达70~100米,这36座龙窑占地长达15~20公里。该村分上市街、下市街(现在还保留此地名),各地商贩到此采购,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当时村中的当铺就有18家,生意十分兴隆,其他店铺就更多了。</p><p class="ql-block"> 2007年,《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汉灶窑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 雅皈镇全力推进古窑址保护工作,以"传婺窑技艺,扬非遗文化"为理念,由镇人民政府与婺州窑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新华达成合作,在原汉灶粮仓位置改建中国婺州窑博物馆,2017年新馆落成并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汉灶村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和谦巷”礼让三尺地基</p><p class="ql-block"> 在汉灶村有一个名为"和谦巷"的小巷子,关于它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p><p class="ql-block"> 相传早年傅家有位叫傅喜荣的人,幼时勤奋好学,考取状元,当上了大官且官位至宰相,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傅喜荣当了宰相之后,乡里乡亲对他的父母也十分尊敬,包括金华府、金华县的知府大人、县太爷也是座上客。村里人就别说了,看到傅老爷远远地就点头弯腰打招呼,生怕得罪。村里大小事情都得向傅老爷汇报。久而久之,傅老爷也就目中无人,经常在村里横行霸道,乡亲们都敬而远之。</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有位邻居大婶到傅老爷家,想与傅老爷商量建房之事。不料,得到的却是傅老爷的冷眼相待。大婶的两个儿子听妈妈说了傅老爷的傲慢,太不近人情了,就强行把房子造上去了。</p><p class="ql-block"> 这下可好,傅老爷立马写信给在京城的儿子。意思是叫儿子和县太爷讲一下:把邻居的两个儿子抓去坐牢,然后把房子拆了。傅宰相十余天后收到家书,看后叹笑。当即命手下准备笔墨回复道:千里家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家父应为乡里样,儿在京城官为相。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p><p class="ql-block"> 傅老爷看过信后就马上跑到邻居大婶家,把儿子的回信讲给他们听,并同意让出三尺地基,邻居听傅老爷这么一说也让出了三尺,这样两户人家间的弄堂就变成六尺弄堂了。后人就把这六尺弄堂取名为“和谦巷”,流传至今成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腊梅飘香</p> <p class="ql-block">灯笼花正闹</p> <p class="ql-block">快乐鸡</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千年古村汉灶村,我们沿着田间小径来到了白杜龙文化艺术村。</p> <p class="ql-block">何家老宅~中国婺派建筑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特色民居民宿</p> <p class="ql-block">积木咖啡</p> <p class="ql-block">禹皇庙</p> <p class="ql-block">陶花源居~你的秘密基地</p> <p class="ql-block">爱摆拍的大狗狗</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白杜龙文化艺术村,我们转场婺州窑。</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有关婺州窑的雕像多多!</p> <p class="ql-block">金华斗牛文化馆</p> <p class="ql-block">婺州窑遗址园</p> <p class="ql-block">农耕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把作品写在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 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现行的"二十四节气" 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p><p class="ql-block">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 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气象科普基地</p> <p class="ql-block">婺州窑终于现身啦!</p> <p class="ql-block">汉灶村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汉灶古铀矿遗址</p> <p class="ql-block">  古樟树为樟科樟属,树龄800年,平均冠幅22米,胸围560厘米,树高21米。</p> <p class="ql-block">  虽然误入千年古村,没有去参观摄影展,但收获还是满满的,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