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悟放下“面子”

剑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出处】</b>汉纪 文帝前四年(乙丑,公元前176年)</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故事大意】</b>绛侯周勃卸任宰相,回到了自己的封地。</p><p class="ql-block"> 每次河东郡的郡守或郡尉到访绛县时,他都感到非常紧张,担心这些人是皇帝派来对付他的。</p><p class="ql-block"> 因此,每当有人来访,周勃都会穿上盔甲,并让家人拿着武器保护自己,才出来相见。</p><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人向汉文帝举报说周勃想要造反。文帝命令廷尉去调查此事。廷尉把周勃抓了起来,并对他进行了审问。</p><p class="ql-block"> 因为害怕,周勃无法回答问题。狱吏逐渐对周勃不礼貌,甚至侮辱他。</p><p class="ql-block"> 周勃没办法,给了狱吏一千金作为贿赂。于是,狱吏在木简背面写下了:“请公主为你作证。”</p><p class="ql-block"> 公主是文帝的女儿,嫁给了周勃的儿子周胜之。</p><p class="ql-block"> 薄太后也觉得周勃不会谋反。文帝去见太后的时候,太后非常生气,她拿起头巾扔向文帝,说:</p><p class="ql-block"> “当年周勃消灭了吕氏一族,当时他手里握着皇帝的印绶,掌控着北军,那时他没有谋反。现在他住在小小的绛县,反而会造反吗?”</p><p class="ql-block"> 文帝已经看过周勃的口供,便解释说:“官员们正在处理这个案子,很快就会释放他。”</p><p class="ql-block"> 之后,文帝派遣使者带着特使的符节去赦免周勃,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土地。</p><p class="ql-block"> 周勃被释放后,感慨地说:“我曾经指挥过百万大军,今天才知道一个小狱吏有多么尊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悟读】</b>一般来说,人在身处逆境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p><p class="ql-block"><b> 第一类人,放不下之前的成就和地位。</b></p><p class="ql-block"> 这就像古代那些落魄的贵族,明明家族已经没落了,还放不下身段,不肯去做一些 “低贱” 的营生,依旧摆着贵族的谱,最后只能在贫困中苦苦挣扎。</p><p class="ql-block"> 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府,后期已经衰败了,可有些主子还是放不下往日的奢华和体面,不肯调整生活方式,最终落得个树倒猢狲散的凄惨下场。</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就曾对这类现象有过深刻的批判,大概意思就是说不能适应时代变化,抱着过去不放,只会被时代狠狠抛弃。</p><p class="ql-block"> <b>第二类人,他们能认清自己的现状。</b></p><p class="ql-block"> 之前在王者局指挥千军万马,到了青铜局,能立马对队友点头哈腰,虚心请教。</p><p class="ql-block"> 在某些人看来,这是没骨气,但其实这是能屈能伸。</p><p class="ql-block"> 就像韩信,当年能忍受胯下之辱,要是他当时觉得自己是个有抱负的人,不能受这等侮辱,跟那些小混混硬刚,估计早就被打死在街头了,哪还有后来的赫赫战功呢。</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那些能放下过去成就,轻装前行的人,把之前的成就当成迈向成功的阶梯,遇到包袱果断舍弃,他们才是真正内心强大的强者。</b></p><p class="ql-block"> 他们明白,一直回头看,是走不好前面的路的。</p><p class="ql-block"> 周勃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也很明白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拥有强者心态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接纳现实,进行自我调节。</p><p class="ql-block"> 生活怎么可能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呢?所以遇到困境时,过度地纠结于自己的形象,其实是一种自我设限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这种,就是固定性思维。</p> <p class="ql-block">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p><p class="ql-block"> 当人们处于逆境时,如果只看到了尊重需求,即过分在意自己的形象和他人的看法,而忽视了更基础的需求,比如安全需求(周勃摆脱牢狱之灾就是保障自身安全),那么就难以真正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发展。</p><p class="ql-block"> 应该怎么做?正确的做法,是在不同的情境下,需要灵活调整自己的需求层次,优先满足当下最迫切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而这,就是成长性思维。以上,说的是周勃被抓后的心态。但其实,他一开始就做错了。</p><p class="ql-block"> 周勃卸任丞相后,应该怎么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点,应该低调行事,消除猜忌。</b></p><p class="ql-block"> 既然放下了兵权,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如果想动周勃,他没有任何反手之力。即便是天天穿着盔甲睡觉,也是照样砍头。</p><p class="ql-block"> 既然如此,索性就解除武装。</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动周勃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不安分,对皇室不臣之心。</p><p class="ql-block"> 周勃的行为,显然是自己送上了这个理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点,主动示好,修复关系。</b></p><p class="ql-block"> 此时,汉文帝上台已经4年,权力基本都抓在了自己手里。在君臣博弈的关系里,周勃已经是绝对的弱势。为了保全家人,他能做的只有是主动示好。</p><p class="ql-block"> 先把关系修复了,让文帝觉得周家是自己人,等后来有机会时,才会启用周勃及他的儿子们。</p> <p class="ql-block"> 最近被一句话深深触动:<b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果你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最后会有两种结局:要么自己累死,要么让别人整死。”</b></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常陷入一种误区,过度执着于自身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在工作场合为了维护所谓的 “权威形象” 而不懂装懂,还是在社交圈子里为了 “面子” 而死撑场面。</p><p class="ql-block"> 在这些时候,我们总是被形象包袱所束缚,自己画地为牢。</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真正拥有顶级强者心态的人,能够清醒地认清现实,果断放下那些毫无意义的形象包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个渴望成为强者的人,最果敢的抉择便是:不装,不撑,不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