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豆包

混沌时光

<p class="ql-block">粘豆包里的岁月与温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东北老家,记忆深处藏着一些独特的饮食印记。早年,有几样堪称餐桌上“明星”的美味,像东北名菜飞龙、熊掌、犴鼻,被传得神乎其神,甚至有人笑谈它们有登上国宴前三的潜力 。不过,这些珍馐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仅仅是听闻过其名,却从未有机会一饱口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岁月的长河中,真正陪伴着东北寻常百姓,成为百吃不厌的餐桌常客,是杀猪菜、小鸡炖蘑菇、黄米饭和粘豆包。就拿粘豆包来说,这几年,我几乎一入冬,家里就没断过。好友深知我对这一口的喜爱,每年一到这个时节,总会热情满满地成箱给我邮寄过来。我常常暗自揣度,生活在温暖南方的朋友,尤其是海南的朋友,或许连听都没听说过这独特的美味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起粘豆包,我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满肚子的故事。它的吃法堪称一绝,特别过瘾。先把粘豆包放在温暖的炉灶旁或者用微波炉加热,接着热锅烧油,将粘豆包轻轻放入锅中,随着“滋滋”的声响,它的外皮逐渐变得金黄酥脆,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这时候,再撒上一层洁白的白糖,咬上一口,软糯的内馅与酥脆的外皮完美交融,甜蜜的味道瞬间在口腔中散开,每一口都满是幸福的滋味。黄米饭的吃法也毫不逊色,趁着热气腾腾的时候,拌上香气浓郁的荤油,再撒上些许白糖,轻轻搅拌,每一粒米饭都裹上了诱人的光泽,吃起来香甜软糯,口感醇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吃法,承载着特殊的记忆,或许只有在穷苦人家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深刻体会,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更是感触至深。每次品尝这两样美食的时候,我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到过去,想起那个满是艰辛的年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我还在上初中,父亲和四哥为了养活我们一家五六口人,在生产队里拼命挣工分。天还未亮,他们就扛着农具出门,直到夜幕深沉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的重担压得他们直不起腰。那个时候,普通人家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一日三餐大多是粗糙的大饼子、寡淡的苞米碴子粥,搭配的菜也不过是大白菜、土豆和腌酸菜,做饭时油星都难得一见,生活的艰苦可见一斑。那时的农民,真的是吃着最粗糙的食物,却付出了最艰辛的劳动,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支撑着整个家庭乃至社会的运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粘豆包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可是正月里过年才能吃到的稀罕物。每当春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粘豆包,那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出了正月,要是还有剩余的粘豆包,母亲总会小心翼翼地留存起来,等父亲和四哥去生产队干最繁重的活时,才拿出来给他们吃,希望能给他们补充些体力,让他们在劳累的劳作中能多些力气。回想起那些日子,父亲和四哥每日披星戴月,他们的辛苦难以用言语形容,每次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就像被针扎一样,满是酸涩与不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粘豆包早已从曾经的稀罕物变成了餐桌上常见的食物。要是当年父亲和四哥也能像现在这样,随时都能吃到粘豆包,该有多好啊。可惜,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好在四哥还陪伴在我身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也会思考,为什么我对粘豆包和黄米饭有着如此深厚的喜爱,还能有机会尽情享受这份美味呢?一方面,我觉得是父亲的基因,让我拥有相对健康的身体,没有被三高和糖尿病这些现代疾病困扰,让我能毫无顾虑地享受美食。另一方面,真的要衷心感谢改革开放以来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有条件去品尝各种美食,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也让这些承载着回忆的食物,有了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1.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