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周友良(苏州人物篇之四十九)

俐文影苑

<p class="ql-block">一首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演唱的《枫桥夜泊》太好听了!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这么好听的曲子是谁作曲的呢?是周友良作曲的。感谢原苏州市文联副主席朱建华的牵线搭桥,2024年10月20号,作者有幸前往周友良家采访拍摄。</p> <p class="ql-block">  周友良家住苏州老城区十全街木杏桥畔小区内,开门见琴,一进门就见一架三角钢琴将不大的客厅一分为二,朝南靠窗是一排木制矮柜和书桌,书桌上摆放着电脑、耳机及各式各样的笔。想必青春版《牡丹亭》《孟姜女》《枫桥夜泊》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戏剧、声乐、器乐音乐作品,周友良就是在这不起眼的书桌上,夜以继日伏案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钢琴另一边摆放着木制布艺沙发和书橱,这是接待客人的区域,尽管客厅稍显零乱,给作者的印象,这就是温馨的艺术之家。</p> <p class="ql-block">周友良娓娓道来,向作者讲述了他的艺术人生:他从小因小儿麻痺后遗症腿有残疾,但他酷爱音乐,喜欢拉小提琴。1970年,周友良被招入苏州歌舞团工作,1973年经昆剧文化遗产守护者顾笃璜推荐调入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任中西混合乐队小提琴首席,1979年开始戏曲音乐的创作。</p> <p class="ql-block">当作者提出给他们夫妇拍摄时,他们马上爽快地答应了,两位很是有镜头感,作者感到就像给自己哥嫂拍照一般轻松。照片上的夫妇俩显得特别轻松自然和年轻。</p> <p class="ql-block">周友良音乐创作取得了不朽的成就,这与夫人徐仍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她包揽了所有家务,全力以赴让丈夫潜心创作,是一位了不起的知识女性,她曾在苏州旅游局从事翻译工作。</p> <p class="ql-block">周友良亲笔签名赠送了两本著作给作者。</p> <p class="ql-block">周友良的传奇人生,让作者有了再次拍摄的想法,周友良提议到苏州昆剧院传习所拍。2024年11月27号上午到了传习所作者才知道,他拄着手杖,走路很是不方便,特别是跨门槛还须夫人帮忙才能跨越,为了满足作者的拍摄,让古稀之年的他折腾受累了。这张照片中亭子中两只猫咪仿佛在欣赏恩爱有加的夫妇俩。</p> <p class="ql-block">周友良,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苏州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历任苏州市音乐家协会第七,八届主席,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音乐家协会戏曲音乐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创作室主任,艺术委员会主任、音乐总监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周友良音乐创作题材、体裁涉及戏剧、声乐、器乐、舞蹈、多媒体等。其参与音乐创作的众多剧目,曾获得过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奖、群星奖、山花奖等重要奖项。2006年,被文化部授予“昆曲艺术优秀(作曲)主创人员”称号。2013年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p> <p class="ql-block">周友良主要作品有戏剧音乐: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西施》、新编《白蛇传》,苏剧《五姑娘》(合作)《风筝树相思河》《花魁记》(2000版)、《满庭芳》《国鼎魂》,话剧《秦淮人家》等,声乐作品《江南雪》《枫桥夜泊》《苏州的月亮》《最美的心》《太湖,我心中的眷恋》《江南花雨》等。器乐作品:钢琴、小提琴与人声《惊梦. 山坡羊》、苏南吹打《吴韵乐风》、二胡叙事曲《孟姜女》(合作)、高胡与乐队《苏剧主题随想曲:合钵》等。</p> <p class="ql-block">周友良与徐仍是青梅竹马,自由恋爱,他们的浪漫爱情就如一首歌中唱的“我们像黄莺和百灵鸟,我们相爱如鸳鸯,我们的爱情象那燃烧的火焰,大风也不能把它吹息”。</p> <p class="ql-block">周友良和徐仍夫妇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情深意长共度风雨!</p> <p class="ql-block">周友良虽然已到古稀之年却依然活跃在音乐创作天地,笔耕不止!</p> <p class="ql-block">周友良著作《南园曲选》。</p> <p class="ql-block">周友良著作《江南花雨》。</p> <p class="ql-block">周友良与作者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