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拍‘熊猫’-2025.1.25

詹志强(快乐的老头)

日前有朋友说,黄河边上有‘熊猫’,我惊讶到,不可能。他便又说再加一个鸟字。可我们周边地区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见过‘熊猫鸟’了。我不知道它到底长什么样子,好奇心让我们急于去见识一下,也怕去晚了它们飞走了。说走就走,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动身前往平陆三湾黄河湿地,去见一见还没有见过的熊猫鸟。 果然不错,到三湾在当地老乡的引导下,在三湾黄河湿地边上就首次看到了这种新奇的水鸟。以诗为证:<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脸上黑斑似熊猫,斑头就称熊猫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头顶洁白束黑带,活像秃顶小老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素装黑纹俊少年,冠羽张扬更逍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雄多雌少雾里藏,雌鸟灰装很低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熊猫鸟是它的俗称,学名称,斑头秋沙鸭,是鸭科秋沙鸭属的水鸭。俗称除熊猫鸟以外,还叫鱼鸭、白秋沙鸭等等。全长约420毫米左右。雄鸟体羽以白色为主,黑色的线条在白色的主体上,勾勒出一副活灵活现的简笔画,它们是那样的小巧玲珑,机灵可爱,让人过目难忘。眼周、枕部、背黑色,腰和尾灰色,两翅灰黑色。雌鸟上体黑褐色,下体白色。头顶栗色。栖息于湖泊、河流和池塘等地带,善游泳和潜水。以鱼类、无脊椎动物和少量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5-7月,巢营于绝壁上,也有的在洞穴中,每窝产卵6-10枚。栖息在湖泊、江河、水塘、水库、河口、海湾和沿海褐泽地带。<div> 分布于欧洲和俄罗斯北部,往东到西伯利亚东部,直到太平洋沿岸,往南到伏尔加河下游,土耳其和黑龙江一带。</div> 斑头秋沙鸭春季大量于3月中旬至4月初从南方越冬地往北迁徙,少量迟至4月初至4月中旬才迁走。秋季于9月初至9月中旬开始从繁殖地迁走。10-11月陆续到达中国东北南部、华北和以南的越冬地。迁徙时常呈20-30只的小群迁飞。也见有几只至10多只的小群,很少有单只活动的。 每年2~5月交配繁殖,婚姻方式为一夫多妻制。不过当天我们所看到的是,雄鸟多于雌鸟,不知何故。每次产卵6~9枚,卵呈淡黄色,孵化期约26~28天,幼雏跟随母亲生活3~4个月后即可随群体南迁,1~2岁性成熟,最高寿命9年。繁殖期5-7月。营巢于林中河边或湖边老龄树上天然树洞中,一般筑巢于松树、橡树等乔木顶部的树洞中,有时也利用黑啄木鸟洞。雌鸟孵卵,孵卵初期雄鸟守候在巢附近,以后则离开雌鸟独自去换羽。孵化期28天。雌鸟恋巢甚强。 斑头秋沙鸭外表美丽,泳姿逍遥,是著名的观赏鸟,唯一的缺陷是人工繁殖极其困难,但是幼雏的存活率非常高,且易于饲养,肉味腥,经济价值不高。尽管湿地环境的日益破坏已威胁到这一物种的生存,但2002年的调查表明全球约有13~21万只斑头秋沙鸭,没有灭绝的危险。 <br>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