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李春芝</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梁宝平</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二胡赛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通讯兵是身怀绝技的“管线医生”,无论酷暑严冬,你们奔赴抢修一线,确保线路安全,用担当书写着青春风采,你们是祖国的英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我是“海燕”》是70年代的一幅油画,后来被做成了邮票。讲的是通信女兵在瓢泼大雨中爬电线杆的故事。这幅油画是著名画家潘嘉俊先 生的代表作之一,现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创作于1971年秋至1972年春,当时潘嘉俊还是个23岁的战士,从未进过美术院校的他跟随广州军区“海上军需服务队”到万山要塞体验生活,见到海岛上的线路维护兵为保证战备线路畅通无阻,不畏艰险辛劳工作的情景,受到感动,就画了张创作草图。 最早的画面是礁石上两个维护兵正在狂风恶浪中抢修电缆,后又重新构思,改成一个女兵在暴雨中攀电杆接线路。八一电影制片厂也曾把她拍成一个纪录片:一位女兵在电杆上“凌空”作业,她的名字叫“海燕”。 一篇题为《暴风雨中的“海燕”》的评论文章说:天色的阴暗,暴雨的倾注,雷电的闪光等,都描绘得真实、自然,给人物形象以有力的烘托。 恶劣的天气所构成的艰苦环境,与人物镇定自若、勇敢乐观的神情和姿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当年通信女兵真实的生活写照。” </p><p class="ql-block"> 李海燕是原5809部队9团总机室的一名接线员。她告诉我,通信兵的基本功就是训练爬杆架线,无论刮风下雨,线路出故障了,都要外出检查线路,准确及时维修好线路,保障线路通畅。但线拐子很重,女兵们在收、放线的时候,手臂上也经常是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接线头,为了加快速度,不用钳子,就用大门牙咬断线头,露出铜丝,然后打蛇扣结,用胶布粘上。 她们也经常和男兵一样顶骄阳、战酷暑、冒风雪、斗严寒,爬电杆、爬树顶等进行野外作业。当年,紫阳不通公路,电杆都架在半山腰上,她们经常绕着圈子走在陡峭的坡道上,稍有不慎就会跌入崖下。尤其是遇到非常恶劣的天气,比如暴雨、泥石流、滑坡等情况,更是步履艰难。李海燕在一次野外作业时受过伤。那天,她们奉命抢修,因前几天刚下过雨,路非常难走,当时,一行19个人,突然一根木杆子倒下来,所幸躲避及时,她的头部只是受了点轻微伤……</p><p class="ql-block"> 站在我面前的李海燕,恬淡中潜藏着激情,柔弱中不乏执拗和坚忍。然而,年届花甲的她给我讲述这些旧事时,却依然孩子样哭红了眼睛。</p><p class="ql-block"> 那天,同时接受我采访的,还有她的战友张秀珍和赵琳。</p><p class="ql-block"> 张秀珍从手机里翻出当年她们几人的工作照让我看。照片里的几位女兵,不是高高攀登在电杆上,就是戴着耳机坐在发报机、电话机前,那时的她们个个穿着绿军装,梳着清一色的羊角小辫,青春可人。这种装束是六、七十年代女兵的特色,冬天厚棉衣,夏天绿军裤,没有花衣服更谈不上裙装。 那时的姑娘也不知道什么是烫发、吹风,美容化妆,没有穿裙子和高跟鞋的感受。 干活的时候,裤子挽到小腿,袖子挽到胳膊,大家聚在一起只有从高矮胖瘦和面目上区别开来。</p><p class="ql-block"> 张秀珍是从学生连参军入伍的一名铁道兵女兵。1970年7月她和</p><p class="ql-block">1969级毕业的同学们一起,从西安来到安康流水镇的大道河配属5808部队施工,当时女学兵14连的主要任务是沙石备料、预制水泥块、装车等辅助工作。 那个时候,她们才十六、七岁,干活用的都是碗口粗的抬杆,然后把几百斤的大石块往工地抬,吃饭烧火用的是石炭,没有新鲜蔬菜,上顿下顿都是压缩菜。后来随着工程进度加快,人员配备不够,女学兵也跟着男学兵们一块儿进隧道施工,生活与工作条件异常艰苦。</p><p class="ql-block"> 1971年3月,张秀珍从学兵中应征入伍,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和赵琳、李海燕分在了一个连队一个班,成为5809 部队9 团总机室的一名接线员。连队驻扎在紫阳权河口一个荒凉的山沟上,那时,红旗招展,帐篷矗立,她们就在这里开始了革命加拼命的女兵生活。刚来就参加连队盖房子,都是自己动手,扛板材,上大梁,将堆积的大圆木一根根抬进屋子用来搭通铺的柱子和横杠。大圆木,很粗呀,两只手合拢都抓不过来,张秀珍能一个人一下子扛上肩,大家着实被吓了一跳,没有想到她居然有这等力气。这算啥?扛圆木的活儿,她在学兵连就干过了。当时学兵连盖房子,还要到山里去砍木头,圆木、板材都是学兵们这样进山扛回来的。其实,女学兵们个个都是好样的,她们干活泼辣、勇敢坚强,打大锤能准确地打500下、</p><p class="ql-block">1000下,推独轮车行走如飞,扒渣如暴风雨,打风枪一学就会,即便是点炮也一点都不逊色于铁道兵战士,进了洞子更是将生死置之度外……房子盖好了,是集体宿舍,每个排一个大房间,十几个人就睡在一张大通铺上。</p><p class="ql-block"> 张秀珍所在的总机室属于部队的“机关”部门,作为“机关”的接线 </p><p class="ql-block">员都得有一手“硬功夫”。这种“硬功夫”可不是“花拳绣腿”,是要求每个接线员不仅要把数百个相近的号码牢记于心,还要分辨号码对应的部 门和个人,所以,背诵电话号码、快速反应等等业务训练科目就成了通信 女兵们的主业。女兵们在训练中都非常认真刻苦,谁也不敢懈怠,背记资料的时间不够用,很多人就晚上躺在床上摸黑“加班”,大多数都是在床头放个手电筒、号码本,有时半夜醒来,就用手电筒照着再多背记几个号码。对于如何应对一些方言问题,她们也是反复听记,甚至能做到把首长们讲话的声音都记得很清楚,且能辨别得出来。而接线动作不规范,也要一遍又一遍地练。女兵们的手每日都要接线无数次,电话线很细,磨破手 的事情时有发生,有时候,电话出现故障,她们需要把电话像蚂蚁搬家一 样“搬”到另外的电缆上。这样的描述听起来很容易,可实际处理起来,没有娴熟的业务技术,甭说两个小时,就是20个小时也完不成,电话接不通,就跟丢失了阵地一样,那可是要误大事的。 </p><p class="ql-block"> 张秀珍个子高大,两眼非常有神采,岁月的风霜在脸上刻下的沟壑也掩饰不住她曾经的美丽。她说,她们通讯连队虽然没有进隧道施工,但也时常会有危险发生。因为受地理条件限制,当时女兵连的厕所是建在悬崖边上的,厕所的空间狭小,如果稍微不注意,就有掉下去的可能。有一次,她们班有两位战友半夜起来上厕所,其中一位不小心脚踩空,掉到悬崖下面去了。同去的战友匆匆忙忙跑回来,一边跑,一边带着哭腔喊:“报告连长,小安同志掉到悬崖下面去了。”连长一听,急忙带领大家拿着探照灯来到悬崖边,着急地喊道:“小安,小安,你在哪里?有没有事啊?”就在大家着急忙活的时候,听见下面传来一声“报告连长,我在这里”。大伙儿顺着声音看去,发现战友小安悬挂在崖畔的一棵树上,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可能,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她拉了上来。</p><p class="ql-block"> 我关心那位不幸掉下悬崖的女兵情况。张秀珍笑着说:“幸运得很,小安没有受伤,只是半个袖子被树枝挂没了。”</p><p class="ql-block"> 班长赵琳,圆脸,性格直爽,和善可亲。她管理的这些女兵年龄都很小,平均年龄16岁,还只是一群孩子。对于新入军营的战士而言,班长就是一个引路人。此间,即便荆棘满布,崎岖多坎,但只要有引路人在前,不论风雨,总会无所畏惧。这些女兵没有远离过家门,没有吃过苦,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面对艰苦的环境,食宿的不适应,超强的劳动等情况,身为班长的她随时都怕自己预知不足,班里会发生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哪位战友想家了,哪位战友遇到困难、情绪低落了,她都看在眼里,她就像个姐姐那样亲切地给予劝解安慰,从不着急。这个班在她的带领下积 极性高而且气氛融洽和谐。</p><p class="ql-block"> 作为接线员,女兵们要练好脑不停、耳不停、口不停、手不停的基本功,平时接线拨打上千次,手指僵了、嗓子哑了,但是只要在岗值班,就要坚持。一次,电话出现了故障,大冷的天,班长赵琳带领着她们出去查线,一出野外,呼啸的山风吹在脸上,跟小刀子似的生疼。 如果不是当时都穿着棉衣棉袄,在零度以下的气温中,走上三、四个小时肯定会被冻感冒的。当然,夏天徒步走在烈日下的野外,也是一种体力与毅力的挑战。一般来说,女兵们在室内忙碌,男兵们在外处理故障,但那个时候,男兵们不在的情况下,女兵们大部分都是自己去检查。故障点测试准确没话可说,如果将故障点判断错误,女兵们可就有苦头吃了,因为电话线分布在四面八方,有的距离几公里,甚至是十几公里,通常情况下,每一处线路需要步行六、七公里才能到达,而且都是山路。那天,看着外面的恶劣天气,赵琳对战友们说:无论如何,今天必须排除故障,保证电话畅通。于是大家分头仔细的检查,很快就找到了故障点,顾不得休息,顶着狂风登杆作业,等任务完成后,女兵们个个冻得嘴脸乌青……</p><p class="ql-block"> 不难想象,那是一段多么艰苦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喜今年百般如意,看明年万事享通。图为:我给大家送春联啦!</p> <p class="ql-block"> 感谢每一位默默奉献的铁道兵老战士,是你们的努力,铸就了我们的和平。为同志们干杯!</p> <p class="ql-block"> 《智取威虎山选段》: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p> <p class="ql-block"> 七弘妙乐奏佳音,松影泉声皆自然。纤指轻挥弦上舞,清音悠扬入云端!</p> <p class="ql-block"> 图为:迎新春联谊会。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节,我们向各位铁道兵、学兵、民兵战友道一声:新年好!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和和美美!新春快乐!万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图中:左二为作者李春芝同志</p> <p class="ql-block"> 同志们,战友们,兄弟姐妹们:大家过年好!</p> <p class="ql-block"> 梁宝平小传:男,大专文化,属马,性情中人,从事过三年襄渝铁路建设(旬阳县5847部队3中队学兵11连,驻地为陈家老庄,承担罗家岭隧道掘进,连队曾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四十二年人民公仆工作。爱好:藏书、阅读、写作、旅游、摄影、中医药研究,太极柔力球健身。个性:随和、随缘、随便。品行:为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需要我的人而活着。格言:工作越忙越好,生活越简单越好,精神越丰富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