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畅游天下名山 五十七、梵净山</h1> <h1>关注公众号:“重新爱”情感</h1> (一)<br>贵州铜仁梵静山,印江松桃江口间,<br>梵天净土得美名,地球绿洲纯自然,<br>动植生物基因库,人类珍宝稀遗产,<br>弥勒菩萨道场地,佛教传承近千年。<br> (二)<br>梵静山奇举世惊,峰峦壁立红金顶,<br>睡佛世界称为最,昂首抚地瑞气腾。<br>矗立苍穹云雾绕,五彩佛环嵌人影,<br>山即本是一尊佛,佛即一座仙家临。<br> (三)<br>峰峦叠嶂翠微巅,佛家祖庭美名山,<br>护国禅寺正殿大,四座皇庵六脚庵,<br>承恩禅寺天池寺,三清释迦通明殿,<br>几度风云多截难,但得千古留梵烟。<br> (四)<br>梵静山峦高入云,壁立刀削多险峻,<br>峭岩石凳上天梯,参天古木万载菁。<br>奇花异草蓬莱境,玄鹤金猴嘶吼声,<br>黔灵峦野数第一,壁穹怪石动心魂。<br> (五)<br>巍峨雄伟梵净山,奇峰叠翠削壁峦,<br>裂缝开口金刀峡,端顶为二天桥连。<br>金盆洗手蘑菇石,万卷经书随风翻,<br>角峰相遂老鹰岩,牛尾河谷百丈渊。<br> (六)<br>梵静胜景倚天裁,杜鹃玉兰百花开,<br>云瀑禅雾隐幻影,弥勒显像天上来。<br>崔巍不减五岳貌,芳姿自然千秋怀,<br>赐碑摩崖寺前立,佛法无边传万载。<br> (七)<br>梵静娇姿绕云烟,山寺观阁紧相连,<br>鬼斧神工天造化,灵秀巍峨醉游仙。<br> (八)<br>西南梵静山,娇姿别洞天,<br>佛教祖庭在,道法传千年。<br>宫观寺庙宇,睡佛展芳颜,<br>弥勒显幻像,云瀑雾雨禅。<br>古木参天树,风起霓裳艳,<br>银河落千丈,奇石壁立寰。<br>裂缝金刀峡,河谷百丈渊,<br>不到此山游,枉为来人间。 梵净山的地理位置:梵净山位于贵州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靠近江口县城、印江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系武陵山脉主峰,是中国佛教道场。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国家5 A旅游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br> 梵净山是西南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山,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br> 梵净山的“奇”,奇在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绵延万米的睡佛世界称最;奇在红云金顶奇峰壁立,直刺苍穹,红云瑞气,缭绕升腾;奇在雨后初晴,五彩佛环,中嵌人影,人动影动,为世奇观!<br> <div><br></div> 梵净山的“幽”。“混沌初开人罕至,鸿蒙始化兽徜徉。”梵净山充满了原始洪荒的味道,奇峰幽境,云雾弥漫,参天古木,飞瀑流泉,给人一种深邃的清幽和宁静。其实,单单是几百万年前遗留下来的古老物种,就让人深不可测!<br> 梵净山的“险”。有人说,梵净山既有泰山之雄,也具华山之险。的确,无论是刀削斧刻的红云金顶,还是沿峭壁而上的石凳天梯,亦或是黔灵山第一石,都令人惊心动魄!<br> 梵净山的“秀”。梵净山林海茫茫,溪流处处,四季常青,鲜花不败,当真是人间仙境!正所谓:银河直落三千丈,古木参天万载长。奇花异草蓬莱境,玄鹤金猴阆苑乡。<br> 梵净山从明代隆庆年间至明万历中叶、明万历二十七年、四十六年、清康熙年间、嘉庆元年、道光年间、咸丰五年、光绪六年分别对西岩古寺、天马古寺、孝慈寺、天庆寺、天池寺、老金顶、金顶古茶殿,以及新金顶的释迦殿、弥勒殿分别进行重修或新建。<br> 梵净山从明万历年间,就形成重建五寺六殿:承恩寺、天池寺、三清殿、释迦殿、通明殿等,《敕赐碑》立于通明殿旁,成为梵净山“镇山之碑”。使梵净山形成了“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六大脚庵,环山四大古寺”的格局。<br> 明万历四十六年、清康熙年间,曾两次敕封梵净山,形成“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四十八大脚庵”。清康熙年间重新敕封皇庵天池寺敕名为“护国寺”,成为梵净山最大寺庙。道光年间,第四次重建,改接引殿为天恩寺,改通明殿为报恩寺,扩建孝慈寺,重塑金顶弥勒、观音铜佛像等。光绪五年、六年,对梵净山实行军管。岑毓英令隆参和尚主持重建梵净山,皇庵承恩寺重修。光绪二十二年第五次结束重建,梵净山佛教更加鼎盛,与佛教名山峨眉山成鼎立之势。 <br> 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也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地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 <br> 梵净山地区受东南亚太平洋季风控制,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从山脚至山顶分别是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气候温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无严寒酷暑。<br> 梵净山是黔金丝猴、珙桐等为代表的珍稀动植物及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高,为多种植物成份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是世界上罕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在梵净山,多合围粗的大树,世界上共有十五种植物区系地理成份,在梵净山就有十三种。 <br> 梵净山动物有黔金丝猴被誉为“梵净山精灵、地球的独生子”现存仅约七百余只,分布在贵州境内武陵山脉之梵净山。还有熊猴、猕猴、云豹、林麝、毛冠鹿、苏门羚、穿山甲、鸳鸯、红腹角锥、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和大鲵等世界上现存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梵净山的主要景观:主要有云瀑、禅雾、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观。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弥勒金佛、古佛道场、护国寺、承恩寺、释迦殿、弥勒殿、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景观。<br> 梵净山兔耳岭奇石: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有华山之气势,泰山之宏伟。<br> 梵净山棉絮岭:正前方是新金顶、老金顶、凤凰山。在此可观梵净山的万米睡佛、又为佛中佛,佛头三个、座佛两尊,寓意“五福临门”,长达万米,为世界之最,极像大肚弥勒,百姓称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br> 梵净山世界最大弥勒金佛:梵净山是西南地区千年佛教名山。宋代,佛教已正式传入梵净山。北宋初年,在此山西麓的思邛县兴建贵州较早的寺院西岩寺,历代多次重修。明初在梵净山重修西岩寺外,还修建天马寺等寺庙,有千年历史,为梵净山佛教的祖庭。 <br> 梵净山古佛道场:贵州巡抚郭子章撰《黔记》载梵净山云:“贵州山以梵净山为第一,可比天台”。明末浙江诗人谢国梗抗清失败后,隐居梵净山,便自号“天台逸人”。 <br> 梵净山碑石摩崖:“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五百米处的老金顶脚,碑为古排楼式,碑帽已脱落,而镶碑石坊及鼓形护脚、敦厚的台基仍旧完好。额镌“敕赐”二字,故俗称敕赐碑。禁砍山林碑,共两块,分别刻记清道光十二年,贵州巡抚麟庆、贵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为贵州省保护文物。<br> 梵净山护国寺:为历代所修寺庙,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三千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三十多里。 <br> 梵净山释迦殿、弥勒殿:始建于明朝,左为释迦殿,右为弥勒殿,中为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庙后各有一巨石,一为晒经台,一为说法台。<br> 梵净山承恩寺:建筑在梵净山绝顶,下临深谷,举目四眺,百里风云尽收眼底,甚为壮观。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正殿三间,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两侧配殿八间,仅存部分残墙。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br> 梵净山奇峰经石红云金顶:顶高约九十米,海拔2493米,中部裂缝名金刀峡,将金顶一分为二,上有天桥相连。金顶周围有万卷经书、蘑菇石、老鹰岩、金盆洗手、老金顶等。角峰相遂,百丈深渊的牛尾河谷,太子石峰挺立。<br> 梵净山佛光幻影:每逢雨后初晴的上午九时前或下午四时后,与太阳相对的云雾中出现五彩光环,中嵌人影,人动影动。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浓雾中还会出现比人高大数十倍的投影,即幻影。<br> 梵净山红花绿叶:珙桐、杜鹃、玉兰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四季轮番开放。数百年来,湘、鄂、川、黔、赣、滇、闽及东西各国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络绎不绝 ,“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若城市然”,四季不败。<br> <br> 梵净山弥勒佛弥勒坐像:明清以来,弥勒与梵净山的传说在该地民间广为流传,古人在新金顶巅峰之上建释迦、弥勒两殿,作为梵净山佛教的最高象征。场有神奇的自然景观相印证。在新、老金顶附近,常常可以看见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认为“佛光”和“幻影”就是“弥勒显像”<br> 梵净山弥勒显像:明代《敕赐碑》中,对弥勒与梵净山作专门记载,并称梵净山是“无边法界,极乐天宫”。梵净山弥勒道梵净山拜佛台:从西路朝山古道的“拜佛台”远看,梵净山呈现三座弥勒像并列的景象,老金顶是弥勒坐像,新金顶是金猴朝拜弥勒像,三大主峰相连是弥勒卧像。 梵净山的主要特色文化:主要有自然地理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br> 自然地理文化:梵净山是西南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梵净山地势险峻,山峰耸立,自然风光极为壮观。山上有奇峰怪石、清泉瀑布、松柏古木等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自然生态保护区。梵净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佛教文化的发祥地。山上有众多的寺庙、古塔、碑刻等文物古迹,其中以大佛寺、梵净寺、遗址公园等景点最著名。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代。《汉书·地理志》称为“三山谷”;北魏《水经注》沿称“三山谷”。唐代《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宋代《太平寰宇记》称“思邛山”。梵净山云雾缭绕的山峰、清澈的溪流和古老的庙宇构成美不胜收的景色,青翠的山间,百鸟飞翔的,金丝猴跳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得名于“梵天净土”,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梵净山独具特色,有丹霞地貌、奇石群、深谷幽林、大峡谷、丰峰、藤盘、毗卢山、大佛寺、石刻、古墓、古城等人文景观,形成奇、幽、险、秀的自然地理文化。<br> 佛教文化: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上有很多佛教寺庙和修行场所,有大量的佛教信徒前来朝拜、研习佛法。明初,梵净山成佛教名山,称:“九龙山”“饭甑山”“梵净山”“大佛山”;清代称“月镜山”“卓山”。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明初,由于梵净山风光神奇,佛教于是兴盛起来,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故正式得名“梵净山”,民间则称“大佛山”。明初在梵净山重修西岩寺外,还修建了天马寺等寺庙。到明万历年间,梵净山因有“古佛道场”而被称为“古迹名山”。梵净山集道、佛、儒教等众多文化于一身。在此可以参拜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神明,感受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可前往普贤菩萨殿、观音阁等佛教寺庙,了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参观紫气东来斋、显宗堂等儒教文化遗址,领略儒家文化的深厚内涵。<br> 民俗文化:梵净山周边地区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如苗族、土家族、侗族等,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br>傩戏:贵州是我国傩戏最多、品种保留较齐全的省份,而位于梵净山核心区域的铜仁又是贵州省的傩戏之乡。傩戏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傩”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傩祭鬼逐疫。祭中有戏,戏中有祭,通过傩祭酬神驱鬼,通过戏娱人娱神。傩的活动除了正祭之外,还有上刀梯、过天桥、下火池、开红山、下油锅、踩红铧、衔耙齿、翻茅、悬斗、栽牛角、钉鸡、筛子装水、吞钉子、吃碗等特殊祭仪绝技。<br> 苗族绝技:在松桃苗族自治县,苗族绝技独树一帜,备受中外游客青睐。2011年,获授中国民协“中国民间绝技文化之乡”。远古“苗蛮部族”以巫、傩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影响着苗族人的生活方式。松桃民族民间绝技艺术大多源于民间的巫坛傩班,是祭师施行“上刀梯”“下火海”“捞油锅”、巫术、酬神、祭祖之术的重要内容,每逢“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赶秋”“接龙”等苗族传统节日及旅游景区,其绝技是主要的表演项目之一,除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外,其娱乐色彩浓厚。<br> 土家花灯:起源于唐宋之间,风行于明代、清代。铜仁土家花灯到清朝末年,因受外来戏剧文化的影响,已发展成为花灯戏—高台戏。在梵净山下的铜仁大街小巷、深山院坝,总能听见土家族汉子、妹子悠长辗转、明亮鲜快的“喂喂闪”“咦嗬呀子喂”歌声,这便是土家族花灯。铜仁土家花灯,演唱的内容多是思南土家族人民群众的生活内容,音乐轻快,悦耳动听。从婉转动人的优美唱腔、浓郁的乡土气息、灯戏兼容的独特民族风格,折射出乌江流域的人文风采,从而成为戏剧百花苑中的一枝奇葩,为人们喜闻乐见。<br>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千百年来,在梵净山下的黑湾河侗族聚居地带延续着这样的文化传承。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是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的直接体现。侗族有三大宝—鼓楼、大歌、风雨桥。侗乡被誉为“民歌之乡”,至今还传承着“行歌坐夜”之古风,其民间音乐以大歌、琵琶歌、侗戏、侗歌、哆耶、芦笙曲等最受人喜爱,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在每年正月,在梵净山下的寨沙侗寨,听侗族大歌,体验月上篝火。侗族大歌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混声大歌等七种。它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文化。 梵净山的交通指南:乘火车:乘火车到贵州铜仁。梵净山周边有两个高铁站,分别是铜仁站和铜仁南站。铜仁南高铁站对面的汽车站有直达梵净山的专线车,但车次很少;到江口客运站到梵净山的班车,每天约六班。还可乘旅游大巴或出租车前往梵净山。<br> 乘飞机:乘飞机到铜仁凤凰机场,然后乘机场大巴或出租车前往梵净山。<br> 乘汽车:铜仁市区可以乘长途汽车到江口县,然后再乘出租车或旅游大巴前往梵净山。从江口客运站再乘梵净山旅游专线的公交。铜仁火车站对面铜仁旅游客运站坐车,到印江客运站的班次很多。印江客运站到护国寺有公交车,每小时一班。在贵阳、遵义等城市乘长途汽车到威宁,再转乘班车前往梵净山景区。<br> 自驾:按导航到梵净山江口景区大门(黑湾河山门)距离印江县城约二十公里,路况较好,县城就在高速路旁。还可在“梵净山东”下高速(不经县城),约十五公里即到。 <h1>关注公众号:“重新爱”情感</h1> <h1>文字:原创<div>图片:网络 明谢原作者</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