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闲游探古行之三—高安瑞州府衙

洋溢

到高安县城之前,并不知道有一个瑞州府衙。原来打算看过贾家古村后,赶到宜春上高县城去住宿,晚上逛逛当地的大观老街。可同伴刷视频刷到南昌海昏候博物馆,想去那里看看,一个往西,一个往北,我们便改变方向到高安市区去住宿。离开贾家古村时,才18时10分,天色就基本暗了下来,沿S218公路行驶,也许是下班后不久,路上车辆不少,又有多处红绿灯,速度开不起来,30多公里路程差不多走了将近一个小时,进入城区直接来到事先订好的酒店住下,然后出去吃晚饭。<br> 吃过晚饭,看时间才晚上八点钟,睡觉还早,便想出去散步,记得以前去过大观楼、旁边还有一座浮桥,查地图离酒店不远,便朝那里走去。快到瑞州大桥时,就看到锦江边有一片灯火通明的仿古建筑,有人在里面活动,想走进去看看,可这边被铁栏杆围住了,继续往江边行走,快到大观楼时,看到一座上有“宣化坊”字样的牌坊。穿过牌坊,在大观楼对面看到有“瑞州府”的建筑,才知道这里新修建了一座瑞州府衙。<div>  据介绍,瑞州府衙是高安市元青花文旅融合示范区的核心项目之一,是依据明永乐九年瑞州知府唐岳的设计图纸,在府衙原址上重建的府衙建筑群。府衙建筑整体分为东、中、西三路,其中中路建筑为衙署原状展示区,东、西两路建筑为主题文化展示区,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仪门、六房、大堂(廉慎堂)、二堂(瑞州史局)、知府廨(CAVE影院)、牧爱楼等,并建造了旌善亭、知府宅正房、土地祠、碧落堂、观鱼亭、凝翠亭等28个单体建筑。<br></div> 瑞州府衙不用门票,进去后首先看到是仪门。据《瑞州府志》记载,瑞州府衙最早建于南唐保大十年,宋朝时期两次在战争中被焚毁。明洪武十四年在灾难中又一次被毁,永乐九年知府唐岳始复创建,当然眼前的府衙是全新的。 穿过仪门是一个大广场,中间有一座石牌坊,正面书“公生明”三个大字,背面则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亲笔所书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里是府衙的第一进院落,石牌坊正对面是府衙公堂的第一进大堂-廉慎堂,廉慎堂、知府廨是整个府衙建筑的中心,也是府衙展览的核心区域,主要用多媒体场景表现“家国千年”、“瑞州千年”、“府衙千年”。 瑞州府衙总占地面积约133亩,建筑面积约5820平方米,以明代的规划格局为主,宋元的建筑风骨为辅,同时部分承袭了五代时期筠州州衙面貌,并融入城市景观。 第一进大堂廉慎堂与第二进二堂(瑞州史局)连接在一起,来到了第三进知府廨前,这里是知府正宅。本来这些地方都有展览,但晚上都关门了。 府衙的最后一进院落是牧爱楼,这里在原瑞州府详图里是家眷生活之地。在重建的规划设计里,它兼具展览与会客的功能,通过演绎古代文人”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书房活动,创造高雅别致的氛围空间,以供游客休憩。 瑞州府衙又称为府衙公园,‌在2021年重建‌后,除了重建府衙主体建筑,还建造了旌善亭、土地祠、碧落堂、观鱼亭、凝翠亭等28个单体建筑。 登上牧爱楼后面的碧落山,这里有碧落堂,最早系宋绍兴九年修建,旨在为文人墨客提供吟诗赋词之地。公元1260年元军入侵,碧落堂被毁。四年后,文天祥任职为瑞州知府期间曾重修碧落堂。 从碧落山上下来,从府衙左边往回走,整个公园里的设施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并修建了一些园林景观。园内还建有申明亭、旌善亭、观鱼亭、松风亭、凝翠亭等多个景观凉亭。 回到了府衙大堂前,石牌坊两侧是由礼房、吏房、户房、工房、兵房、刑房组成的衙署六房,看介绍有展览用多媒体方式讲述六房故事,但同样没开门。 在府衙内逛了一圈,里面不是很大,大致分为东、中、西三路,其中中路建筑为衙署原状展示区,东、西两路建筑为主题文化展示区。作为一个公园又是免费的,晚上到里面走走还是不错。 在瑞州府衙正对面就是大观楼,这里不知为何没有布置装饰灯。大观楼原名锦水奇观楼,始建年代久远失考,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已有千年历史,先后多次被焚毁重建。并取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之大观也”之意改名为大观楼。 穿过大观楼便是锦江上的高安浮桥,1951年县人民政府修复通行,全长161.85米,共14厢40只浮船组成。 高安浮桥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杨吴乾贞二年(公元928年)取名永安桥,同样是多次被毁坏并重建。 府衙与大观楼之间是当地的夜市一条街,好像叫瑞州市集,街道两头各竖着一座牌坊,晚上这里人来人往,还是比较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