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味儿去哪儿了》</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李双庆</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深冬,没有打乱谁的节奏,静悄悄地来了,承蒙时光不嫌弃,苟延残喘又一年。在这一年里,有始料不及的运气,也有突如其来的惊喜,但大多是苟且在平凡的日子里,在我们低头赶路时,才发现这一年快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就在我们喝完腊八粥时,冬天的色彩已经越发浓郁,冷风萧萧吹散了尘世的繁华,冬天的树木,干枯凋零的还是那么倔强,雪,还是久盼中不曾落下,干旱了一冬的天气里,路上的行人不多,还是那样的匆匆。在我们走过的365个日日夜夜,不免有了太多的来去,生活的轨迹充满了曲折和未知。</p><p class="ql-block"> 熬过的这一年,或许感觉苦涩越发浓烈,岁月并非总是温柔相待,令人欣慰的是,它也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努力生活的人。在即将到来的“蛇”年里,无论世道多么凉薄,一定要有自己的温度,即使温暖不了别人,也不要让自己失去生活的热情。想一想,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谁都有不为人知的苦楚,岁月静好只是一种愿望,或是有人替你抵挡了风雨,只有淡然的面对生活,才能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且行且从容。</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十二属相不断地轮换,“龙”年的故事又要翻篇了,每个人都是故事中的主角,我们用特写镜头记录着、积累着,在接近新年的烟火里,无论是商场、超市、农村的大集上,到处悬挂着红红的灯笼、中国结及春联等年俗物品,喜庆的年味被烘托出来,四处弥漫着浓浓的新年红!</p> <p class="ql-block"> 腊月,是华夏年俗里最浓郁的日子,在腊月里能强烈地感受到年的氛围,到处充斥着浓烈的烟火味。喝完“腊八粥”刚消停几天,紧接着又开始过“小年”(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过后,离“大年”就不远了。</p><p class="ql-block"> 眼下“龙年”已接近尾声,回眸这一年,好像什么都来得及,又好像什么都无能为力,在泛黄的时光里,有限的自由就是放飞自己的思绪……“龙”去“蛇”来,一岁年龄一岁人,一岁光阴一岁新,我们一年一年的被岁月洗礼,在岁月中沉淀,被时光打磨,力争在时光流逝中保持住一颗成熟的心。</p><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这一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节日,其意义在人们心中悄然产生了变化,不知不觉中年味儿变淡,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以往的正月拜年演变成如今的节前拜年了,导致年后北京的路上,居民区内都空荡荡的,行人寥寥,别说互相问候,就连个熟人都很难遇见,缺少了“年”的气氛,让一个传承了千年的文化节日,繁华中透露着无奈的落寞。</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近些年,人们不断抱怨说:过年越来越没有了年味儿。其实所谓的年味儿,指的就是过年的“味道”,当然这种“味道”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验,甚至可以说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感觉没有年味了,是因为你从享受年味的孩子变成了提供年味的大人,现在轮到我们为家庭遮风挡雨,于是过年仿佛就没有了年味儿,其实,年味儿一直存在,只是当初享受年味的人长大或长老了而已。</p><p class="ql-block"> 即使人们还怀念过去的年味儿,并不是想证明过去有多好,或是过去的“年味儿”有多浓,而是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感叹时间的流逝以及岁月一去不复返的追忆。</p> <p class="ql-block"> 无法辨驳的是“年味儿”的确变淡了,年味越来越淡的一个原因是人口多的大家庭变少和家庭居住分散而缺少了仪式感,甚至众多独生子女家庭有了断代危机……老年社会的产生,让年味如白开水一样越来越淡,在人的心态上,越不注重过节,越没有年味,越没有年味,越不注重过节,这是一个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追求的东西也变了,小时候的年味了很具体,具体到可以触摸,它是久盼盼的压岁钱和平时吃不上的糖果、花生、瓜子儿,过年才能解馋的各种炸货和香喷喷的大锅肉,还有恨不得藏在被窝里成挂的鞭炮,最期待的是准备已久,过年才能穿得上的新衣服,那时的年隆重而庄严,仪式感十足。小时候的年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期待,一种渴望……。</p><p class="ql-block"> 现如今,在物质丰富的前提下,过去只有过年才能得到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儿时的年已经成为了永远的记忆。无忧的生活中,无论想不想过年,年都会按时到来,虽然每个人过年的形式不同,但是过年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一个字“累”。</p><p class="ql-block"> 年味儿是个太复杂的东西,一百个人里能尝出一百种滋味,但是只要孩子们还需要享受这一年中最期待的节日,年长的人能沉浸在阖家团圆的喜悦中,过年就有它的意义,总之,有人喜欢着就足够了。</p><p class="ql-block"> 在允许燃放烟花鞭炮的年月,再也没有年味儿,只要有了鞭炮的轰鸣,有了烟花的衬托,也能感受到一些年的味道,遗憾的是一道烟花禁令,使得整个除夕夜,整个春节期间,都安静得让人寂寞,所以现在的年过得很迷茫。</p> <p class="ql-block"> 年味一年一年在变淡,而我们一年一年在变老,每到新旧交替时,心里装的仍是逝去的年味儿,念念不忘的也是过去的味道。如今过年,让人越来越没有了期待,越来越像完成一项任务,但我们很少反思年味都去哪儿了,因为过年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想象,年味儿的欲望弥漫在幻觉中……。</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的骨子里,那念念不忘的年味是炎黄子孙们集体的记忆,年味儿变淡,是因为我们抛弃了它,我们怀念年味儿,究其根本,不过是借以怀念那已成遥远的旧时光,怀念逝去的童年或青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还愿意再回到那个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满足一下吃穿的贫瘠年代。</p> <p class="ql-block"> 春节即将到来,北京如今变得越来越暮气沉沉,越来越无趣。大城市最该有的气质是人,是年轻人那种生机勃勃,而现在没有了,就拿刚刚过去的元旦跨年夜来说,大概没有任何地方的跨年夜比北京还无聊!</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春节,是消费的狂欢节,商场里人头攒动,超市中购物车塞得满满当当,人们仿佛要把一年的积蓄都花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宴上。可今年,这种热闹景象全然不在,大街小巷的店铺门前,顾客稀稀拉拉,往日里琳琅满目的货架,也因销量不佳而显得有些冷清。</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现在发生的种种,把人们对于过年的崇拜和希望一点一点的都消磨掉了,就连曾经万众瞩目的春晚都变得越来越平淡,尤其是近几年,可以说是尬出了天际。人们越来越远离春晚,主要原因是把一台好端端的欢庆晚会,办得像是在宣传一种正能量的价值观,反而把晚会欢乐的节日氛围和人们的开怀大笑这点给忘记了。</p> <p class="ql-block"> 过年,作为一个已经流传了千年的仪式,去除了烟花鞭炮这些表面的东西,它还积累了太多的人情世故。而在这巨变的几十年里,年俗与时代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但是再怎么变化,过年始终是一个让家人团聚的好机会,我们相信,有一份情感会永远凝聚在“年”里的,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p><p class="ql-block"> 愿年味儿永远飘香,愿年味儿成为你、我、他心中殷殷期盼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谢谢分享!</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