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旧址:张学良公馆 【原创】

陶玉和

<p class="ql-block"><b>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b></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将军公馆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原是西北通济信托公司于1934年修建的一处住宅院落。1935年张学良就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并常驻西安时租用了这套房子作为私宅。这栋建筑是“西安事变”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整个公馆为民国建筑风格,以东、中、西三栋三层小楼为主体建筑,另有北排平房为传达室、承启室、军人接待室和汽车库;南排为食堂、卫士宿舍。西楼旁还建有中西餐厅。张学良在这里生活办公、运筹帷幄。</p> <p class="ql-block">  1937年东北军东调离陕,张学良公馆退租,另易其主。</p> <p class="ql-block">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应邀来到西安,当时住的就是张学良公馆东楼。</p> <p class="ql-block"> 12月23日-24日,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与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宋美龄在张公馆西楼举行了谈判,迫使蒋介石同意接受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等协议。</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同志。</p> <p class="ql-block">  宋子文先生。</p> <p class="ql-block">  1936年12月11日,张学良将军在此召开东北军高级将领紧急军事会议,宣布次日凌晨对蒋实行兵谏,并做了具体军事布署。</p> <p class="ql-block">  1936年11月23日到24日,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南京代表宋子文、宋美龄在此举行西安事变和变谈判,达成六项协议。</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1936年12月14日,宋美龄派蒋介石顾问端纳携带她给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亲笔信飞抵西安,了解事变真像和张、杨意图。张学良在此接见了端纳,并向他阐述西安方面的主张。</p> <p class="ql-block">  楼内木楼梯。</p> <p class="ql-block">  张闾琳住室。</p><p class="ql-block"> 张闾琳,男,1930年11月28日出生于天津 ,是张学良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人称“赵四小姐”的赵一荻。张闾琳是著名的航天专家,退休前供职于美国太空署,高级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起居室。</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0月至1937年3月,张学良、赵一荻和儿子张闾琳曾在这里生活。</p> <p class="ql-block">  赵一荻照片。</p> <p class="ql-block">  展厅。</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 ,国民革命军将领。</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p> <p class="ql-block">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住的楼里有几个展厅,以图片、文字等史料展示了张学良先生的生平。</p> <p class="ql-block">  2009年张学良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1994年,张学良夫妇定居美国夏威夷,晚年的张学良喜欢坐着轮椅到海边,翘首云天,遥望祖国。</p> <p class="ql-block">  2007年6月,赵一荻女士的侄孙女赵荔女士将张学良将军晚年坐过的轮椅捐赠给西安事变纪念馆永久珍藏。</p> <p class="ql-block">  囚禁岁月,磊落余年。</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在台湾台北士林官邸逝世。蒋介石逝世后,张学良特意送了16个字挽联,但是,其中深意不得为人所知。“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这十六字表示出了蒋介石与张学良兄弟般的关系。蒋介石对张学良是十分照顾的,张也能够感受到,可为了民族和国家前途和未来,张义不容辞地开启了兵谏,这也是蒋介石失望之处。</p><p class="ql-block"> 雠:chóu</p><p class="ql-block"> “无言不雠”的意思是:别人和我说话,无话不答。“无言不雠”,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尤其是当和别人有矛盾隔阂时,有问必答就显得更难了,它考验着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先生被安葬在夏威夷檀香山的神殿之谷。</p> <p class="ql-block">  不怕死,不爱钱,</p><p class="ql-block"> 丈夫绝不受人怜。</p><p class="ql-block"> 顶天立地男儿汉,</p><p class="ql-block"> 磊落光明度余年。</p><p class="ql-block"> 张学良</p><p class="ql-block"> 七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公馆内有一个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p><p class="ql-block"> 一一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  当年西安事变爆发地:西安临潼华清池。</p> <p class="ql-block">  展品。</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公馆院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