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清银币上 “苏维埃”戳记初识记</p><p class="ql-block"> 文物有伤,一般价值会大打折扣。但是,如果是带着特殊的印记,则另当别论了。就拿胡彬买的一块带戳记的大清银币来说吧。1993年前后的一个周末,胡彬来到淮安市清江浦大闸口古玩市场,这里有两三个卖古钱的地摊。当他来到金姓地摊前时,老金拿出一块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给他看,最近几个月才收的,说上面被盖上戳记,品相不好,一直卖不出去,问他要不要。胡彬仔细查看戳记上的字迹,认出是竖排“苏维埃”三个有点模糊钢印字,他没有见过,猜想可能与一段中国革命历史有关。</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没有互联网,也没有智能手机,古钱研究书籍资料也很少,虽当时不知“苏维埃”戳记大清银币有何出处?有何用意?但直觉告诉他,一定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一定也是红色收藏品,有革命文物价值。当下他决定买下来。为了不让老金抬价,胡彬顺着他的话头说:“既然品相不好看,那你就不能按照品相好的价格卖了。”见胡彬有意购买,老金也想急于变现,卖了这个品相不好的银币,就说:“我三十块钱在一户人家收来的,你就加五块钱得了。”当时胡彬一个月的工资才七、八十块钱出头,这三十五块钱可是他半个月的工资呢。思来想去,胡彬觉得搞收藏不能影响到生活,可老金又不肯再让价,他只好放下银元回家了。回来后,胡彬心里还是放不下那块大清银币,总觉得背后应该有历史故事。在买与不买的纠结中,一周时间过去了,胡彬照例前往古玩地摊市场逛一逛,路上想,如果那块银币还在的话,就先买下来,以后慢慢研究吧。到了市场,胡彬直奔老金摊位,那枚银元果然还在,过了一个星期还没有卖掉。这次,他不再犹豫,而是一咬牙,掏出三十五块钱甩给了老金,把银元拿回了家。</p> <p class="ql-block">在接下来的四、五年时间里,胡彬翻阅很多与古钱币相关的资料,但始终没有找到与“苏维埃”戳记银币相关的解读。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个偶然机会,胡彬在刚出版的一份报纸上,看见一枚袁大头上加盖“苏维埃”戳记,后来他在出版社买了一本《中国硬币目录》,根据文字说明,了解到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使红军打土豪获得的银币不流出苏区,而在古银币上加盖了“苏维尔”戳记,只在在苏区内部流通。胡彬推测,“苏维埃”大清银币应该有着与书上记载的袁大头一样,有红色记忆意义,有着同样的历史价值,也同样成了革命文物。</p> <p class="ql-block"> 几年后,根据当时了解的资料,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试析大清银币上苏维埃戳记》,发表在《江苏钱币》上,让他高兴的是,这篇论文所得稿费,已经超过了购买“苏维埃”戳记大清银币的钱。</p><p class="ql-block">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文</p><p class="ql-block"> 甲辰龙年隆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