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一起寻觅公园里的“红色印记”→

三远文化遐旅(๑• . •๑)

<p class="ql-block">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淞宝地区,东临滨江大道,西临东林路,总面积10.6公顷,2015年建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该公园始建于1956年,当时在清代宝山庙古址上建成公园,取名为“共青公园”,后易名为“临江公园”。2015年,为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公园进行</p><p class="ql-block">改建,纳入更多淞沪抗战的内容,重新改名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初,因到宝山办点事,于是乘着下午空闲一点点时间,再次逛了逛这个熟悉的公园。公园不算大,经过多次改建,越发地环境清幽,草地葱郁,古色古香。伴着江边的微风,附近的居民优哉游哉地散步,十分自在。</p> <p class="ql-block">从公园东门进入就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两次淞沪战役和上海十四年抗战全过程的主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展馆全方位展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上海人民在14年抗日战争时期为民族独立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画卷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周一闭馆就没有参观,曾经的临江公园,现在的主题公园——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公园里的许多角度都可以看到这座纪念塔,形成颇具特色的宝山一景,成为了宝山的地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位于纪念塔和《汇聚》纵轴线上的正南面的《警世钟》,高1945毫米,象征抗日战争1945年结束。警世钟外形拟“众”,象征万众一心,上口径1280毫米,象征一·二八淞沪抗战,下口径8130毫米,象征八·一三淞沪会战,钟体上书有“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视和平,开创未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广场雕刻展示有抗战书法诗词,镜面反射的效果很有启迪与反思。富有张力的版画作品体现了那个年代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风景如画,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远处的塔实为淞沪抗战纪念馆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有一座大成殿,是座老建筑,十几年前去过时似乎还挂有“陈化成纪念馆”的牌子,而且每次去门多半锁着,回想起来还真没有进去过。</p><p class="ql-block">孔庙大成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即1747年,为清代宝山县的县学文庙。抗日淞沪战争期间,大部分建筑均被日军炸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陈化成纪念馆坐落于上海宝山区友谊路1号临江公园内,利用原孔庙大成殿作为馆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为170平方米。1992年5月16日民族英雄陈化成殉国150周年时建成开馆,赵朴初题写馆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有陈化成亲自督造的大炮,以及清兵曾经使用过的武器、盔甲等。</p> <p class="ql-block">临江公园是以宝山孔庙为基础改扩建而成,可惜的是孔庙建筑群经历次战争破坏后,今只剩下一幢主体建筑——大成殿。它占地320平方米,既是临江公园古典园林特色的主要体现,也是公园的人文景观之一,迄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大成殿北侧新建了一处“化成广场”,并把华东师大艺术系师生设计的陈化成塑像从吴淞公园迁至广场北端,使之与陈化成纪念馆、化成广场成为一个完整的“纪念链”,大大扩充了该处古典园林的内容,使之既可以引发游客们思古之幽情,又能成为对青少年开展“两史一情”教育的课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宝山临江公园里还有一个御碑亭,里面立有仿刻的《明永乐宝山御碑》。土山之上并建碑亭,以记宝山之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宝山之碑“宝山碑”立于永乐十年,距今600多年,虽然高桥早已划归浦东新区,但宝山没有忘记这座象征着明朝海运顶峰时期的丰碑,2005年,宝山复制了高桥中学内的“宝山之碑”,将它立于了临江公园(今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向北的土山上,并建碑亭,以记宝山之源——碑的末尾说:宝山之名万古存,勒铭悠久同乾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御制宝山碑</p><p class="ql-block">御制宝山之碑,又称永乐御碑。</p><p class="ql-block">明永乐十年(1412年)平江伯陈瑁在高桥东北15里筑了一座土山,高100多米,东西各 300多米,南北如之。山顶有龙王庙、观音殿、烽火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成为了中国较早的灯塔。逢到春日进香时节,则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永乐皇帝命名为“宝山”,并亲笔为文,刻石立碑。</p><p class="ql-block">该碑现存高桥中学校园“明御碑亭”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湖泊的东侧建有游船码头,可供游人划船玩水。炎热的夏天,站立在水榭内,犹如漂泊水面,凉风习习。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市民携一家老小在观赏公园之余,总会排起长队,划船游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月几经更迭,</p><p class="ql-block">江河几经变迁,</p><p class="ql-block">“宝山”虽已沉入历史,</p><p class="ql-block">宝山终将如同御碑中所述:</p><p class="ql-block">宝山之名万古存,</p><p class="ql-block">勒铭悠久同乾坤。</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