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地域划分的知青

和谐社会郑书杰

<p class="ql-block">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简称内蒙古,首府是呼和浩特,面积在我国排第三。东邻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西临甘肃、宁夏,南临河北、山西、陕西3省,北部和东北部分别与蒙古、俄罗斯交界,国境线长4200多千米。</p> <p class="ql-block">赤峰市</p><p class="ql-block">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东部,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接壤,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毗邻,距呼市620千米。赤峰在蒙古语中叫“乌兰哈达”,因位于距离城区东北3千米处海拔665米的乌兰哈达山得名。</p><p class="ql-block">历史上赤峰市叫过察哈尔盟,1947年昭乌达盟由热河省代管,1949年5月划归内蒙古。1969年8月1日,内蒙古昭乌达盟,划入了辽宁省管理。当时,昭乌达盟下辖了7个旗、2个县。</p><p class="ql-block">分别是: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林西县、宁城县。70年代辽宁省的区划地图上,西部明显多了一个昭乌达盟。</p> <p class="ql-block">1979年7月1日,划入辽宁省已经10年的昭乌达盟,重新划归了内蒙古管理。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1983年10月10日,昭乌达盟行政公薯建制被撤销,设立了赤峰地级市。</p><p class="ql-block">内蒙古赤峰曾经被辽宁管制,那可是赤峰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啊。后来因为民族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需求,赤峰市划归内蒙古。当时赤峰市划归过去时,GDP在内蒙可是排第二的。辽宁省对赤峰市发展的贡献巨大,老赤峰人始终心怀感激。如今地域发展话题备受关注,每个地方的发展历程都值得深思,赤峰市的这段经历也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邵显丽是一名1976年下乡的女知青,今年虚岁70了,下乡那年才19岁,那时响应抚顺市政府号召,抚顺发电厂召开动员大会,做职工儿女思想工作,领导干部子女带头勇跃报名去昭盟,有中学毕业生30人来到地方辽宁省昭乌达盟宁城县三座店公社喇嘛城子大队插队落户,那时昭乌达盟还不是市,非常艰苦,当时是很穷的,到生产队干活一天能挣八个工分,价值能合当年一张8分钱邮票,早田地和山坡地多,大都是种玉米、小米、炸油用的小向日葵,秋天收割全是人工太累了,知青全年下来辛辛苦苦出满勤,所挣工分都不够个人的口粮钱。但每天吃饱三顿饭没问题,知青们都是青年点集体伙食,干活回自己小队。</p><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可不是随心所欲的选择,而是当时的一项政策。</p><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被鼓励去农村、去边疆,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确实有其必要性。</p><p class="ql-block">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是那一代人的信念。</p><p class="ql-block">昭盟知青大都经历了1978年8月初,上级下来紧急通知,由于国家区域划分赴昭乌达盟插队辽宁知识青年要全部返城,哪来回哪去,喇嘛城子青年点40人(2人当兵不在内)回到抚顺市,人生经历了地域划分发展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