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蓦然回首,我已经教学25年。这25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09~2013.08,这是我教书生涯中一个相对幸福的时期;第二阶段是2013.09~2020.08,这一阶段,教学外的任务逐渐增多,教育生态开始恶化;第三个阶段是2020.09至今,教育生态恶化,非教学任务大于教学任务,群魔乱舞,乱蜂蜇头,教学变成了一个压抑紧张痛苦的事情。下面你听我慢慢道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阶段,即2000年到2013年,这一阶段智能手机还未普及,学校还没有拉网线,也没有乱七八糟的群,也没有太多的表格文档需要处理,上课就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根教鞭。</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时候我住校,一般7点半左右开大门,学生们来后扫扫地,玩一会儿,8点预备,唱唱歌,8点20开始上课,第一节早读,然后3节正课,中午学生回家吃饭,饭后来到学校做做作业,中午找一个班干部看班,老师也无需坐班,下午三节正课,一个大课间,然后放学,各找各妈。一般夏天5点半放学,冬天4点50放学,星期五还会提前一节放学。体音美课都是正常开设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时候乡下学校的学生还是很多的,各村基本上都有学校,虽然那时候乡教办室每学期也抽考竞赛,但抽考比例很低,只有25%到30%左右,县抽考是各乡从不同学校挑选尖子生兑人数。由于我乡是一个农业大乡,户籍人口五万多人,学生众多,不乏人材,所以那些年我们乡的教育质量在全县也是顶呱呱的。由于抽考比例较低,所以老师也不怎么逼差生学习,那时候是老师教着轻松,学生学的开心,家长也不找事,是一个三方共赢的黄金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时候老师除了上课、备课、改改作业外,几乎没什么额外任务。备一个课时还发五毛补助,现在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那时候考试次数也很少,没有堂清、日清、周知识过关、月考,学生手里只有一本练习册和一份单元试卷,这还不在检查范围之内。那时候也有教师培训,但很少,也就是每年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听几天课而已。那时候也有四课四优的大比武活动,但基本上没怎么开展,只是交一份材料做档案即可,谁需要参加乡比赛拿奖评职称了,才认真上一节课,其他老师听听课,评评课,捏捏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时候老师们的福利也不错,教师节、中秋节、学期末、街上起会一般都发福利,乡教办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服务部。老师们平时出差、学习培训、监考改卷也都有补助。老师们在学校住,一般一人或两人合分一间住室,学校管煤、水电、灶具,你自己只需带点蔬菜面条馍即可。这一阶段,真可谓是老师们的黄金时代,当时虽然工资不高,教学设备简陋,但职业幸福感真是满满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阶段,2013.09~2020.08。这一阶段,智能手机开始普及,校园拉了网线,城市化开始兴起,教师的工资也普调起来。有本事的农村人纷纷在城市买了房,渐渐地把孩子也带到城市上学,农村学校的生源开始逐年回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阶段老师们教学外的任务开始多起来了:学洋思、学杜郎口、学西峡的三疑三探,学镇平的六三二高效课堂法;学新课标,学三维教学目标,学双目标教学方法,学导学案课堂检测,学国培、国培2.0,学反转课堂,学先学后教,学三种课型,国培、省教材培训、县进修学校学习、乡集中培训、学校校本教研……总之学的太杂太乱,仿佛以前的教法都不对似的,学着学着,居然不会教学了!因为无论你怎么教,总被人说三道四,一个长期不在一线的教研员说一个一线老师不会教学,真是可笑可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阶段各种各样的群建立起来了,班级群,教师工作群,总务群,校长群,安稳群,师训电教群,政教群,食安群,校舍群,疫情防控群,墨韵书法群,整本书阅读群、钉钉群、腾讯会议、各种各样的师训培训群、备课群、师徒结对群、小课题学习群、美文制作群等等,我最多的时候一共加了29个群,除了一个象棋群和一个家庭群之外,全是教育方面的群,哪一个群会没有事呢,可想而知老师该有多忙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除了群外,关注的公众号也越来越多,投票、问卷、点赞、接龙、打卡越来越多。安稳群里的任务也越来越多:消防、校园欺凌、防溺水、防洪防汛、防震防踩踏、交通安全、戒烟、戒毒、防拐卖、防性侵、防网络诈骗、食品安全、居家安全、防电防煤气泄露、法制教育、三防建设、保安培训、一键报警等等,数不胜数。这还怎么让老师安心教学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各种各样的报表、总结、方案、班会、美文、美篇开始多起来了;各种各样的检查、校校行、档案评比、教研多起来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演讲、红色故事、英语交际比赛、经典诵读、书法、小制作小发明、体育比赛等等,多起来了。就是没有时间教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阶段早读也开始了,中午坐班也开始了,营养餐也开始了,课后服务也开始了,老师们的工作时间更长了,但各种福利待遇却没有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阶段有3年疫情,老师们都冲在了一线当起来了检测员。起先上网课,一个年级统一进大群听网课,然后老师布置批改作业。后来说这种方式不适合本地孩子们,不好了,非让老师们自己上网课。上就上了,后来又说不中了,每天又让日小结,填表统计作业完成情况、老师上课批改情况。你说忙不忙,比正常上班还忙。</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阶段的抽考比例也越来越大,由30%上涨到了70%、90%,同时也取消了按学校分类评比方案。过去英语平均分达到80多分已经不错了,前几名,现在成绩内卷,反倒倒数了。老师们不得不花更多心思去拯救那些榆木疙瘩、歪瓜裂枣。只有将他们逼上去了,成绩才有可能名列前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三个阶段,2020年至今。这一阶段是农村教育生态恶化的一个阶段。生源进一步萎缩,生源素质下降,教学质量落后,学校不断关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阶段的教育形式主义各加严重,培训学习更多,更加花里胡哨,老师们的任务更加沉重,压力更大,不出成绩就得卷铺盖走人。老师们的福利待遇更是几乎全无,就连午餐,学生们吃完后的剩饭,就是倒了也不让老师吃。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必检作业达到了十几项:作文、书法、默字、摘抄本、周知识过关、培优补弱、质量监控、听课记录、学习笔记、批改手册、目标卷、大数据、练习册、教研心得、阅读小报、课堂检测、学习笔记、校报等等,我曾经说出来,有人居然不信。现实其实更恐怖,比如作文批改,以前师总评就可以了,现在师评要分优点1,2,3,不足1,2,3,建议1,2,3,除了师评,还要生自评,生互评,简直就是乱弹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个学期十七八周,花里胡哨的活动三十多次,记录的美文美篇三十多篇,不说罢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好怀念从前教学的美好时光,更惜的却是再也回不去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