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美篇昵称: 天道酬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号:3390884</span></p> 冬日,在城市的喧嚣与忙碌中,总渴望寻得一处宁静之地,让身心得到片刻的休憩。听闻牯牛降的冬日别有一番韵味,我便背上行囊,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期待着一场与自然的深情对话。 如果说,每个景区都有自己的味道的话,那么,石台牯牛降一定是壶陈年佳酿。厚重的历史赋予它独具个性的雄浑和醇香,初尝就能使人微醺沉迷,待深入其中细细品味,又会多出一份优雅甜蜜的绵长回味。今年冬日,我们寻冬石台,品味了牯牛降。 车子缓缓驶向牯牛降,沿途的景色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山峦在冬日的阳光下,轮廓愈发清晰,像是大自然用苍劲的笔触勾勒而成。路边的树木,大多已褪去了翠绿的外衣,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微微摇曳,却也有一种别样的简洁之美。田野里,麦苗在霜雪中顽强地泛着绿意,为这清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生机。 在安徽以南的西黄山山脉上,有座形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的高峰,海拔1727.6米,总面积6700公顷,它地层古老、山高林密、险峰深壑、烟云飞瀑、气侯优越、景观瑰丽,这就是,安徽石台牯牛降景区!<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这里素有“华东地区动植物基因库”之誉,被生态学家们亲切的称为“没有围墙的绿色自然博物馆”。早在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2010年被授予国家4A景区。 当牯牛降的轮廓映入眼帘时,我不禁被它的雄浑与壮丽所震撼。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冬日的晴空下显得格外冷峻,仿佛是一群沉默的巨人,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主峰高耸入云,山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宛如一顶璀璨的皇冠。 初到石台,山高水长,满眼苍翠,高浓度负氧离子是石台牯牛降景区免费提供给我们的第一份见面礼。这里的山从高空看,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威武雄壮,英姿飒爽。<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走进神话般的梦幻仙境,在水雾飘渺的山水丛林行走,欣赏大自然恩赐的美丽风光,如痴如醉!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路旁的树木被雪包裹着,宛如玉树琼枝。松树上的积雪,沉甸甸地压在枝头,形成了一个个美丽的雪凇景观。每一根松针上都凝结着晶莹的冰粒,在微风中轻轻晃动,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宛如梦幻中的水晶世界。偶尔有几只小鸟从枝头飞过,打破了这片宁静,它们欢快的鸣叫声,为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 途中,我遇见了一处瀑布。在夏日,它或许是奔腾咆哮、气势磅礴的,但在冬日,它却宛如一位沉睡的仙子,被冰雪封印。瀑布的水流在下落的瞬间,被寒冷的空气凝固,形成了巨大的冰瀑。冰柱从悬崖峭壁上垂下,长短不一,粗细各异,有的如利剑般锋利,有的如钟乳石般圆润。在阳光的映照下,冰瀑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是一座由水晶砌成的宫殿,美轮美奂,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继续向上攀登,山势愈发陡峭。我手脚并用,艰难地攀爬着,每一步都踩在厚厚的积雪上,留下深深的脚印。虽然寒风凛冽,吹得脸颊生疼,但心中的那份对山顶美景的期待,让我充满了力量。当我终于登上山顶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色让我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牯牛降的气候特征既有华东北亚热带季风特点,又有山地气候垂直变化的特色,森林覆盖率98%,居全国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之首。丰富的植物群落,高位落差产生的负氧离子,让这里俨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 青山依着绿水,烟云变化无常。奇幻中见优雅,秀美中见恬静。自然风光集“雄、奇、幽、秀、清、静”于一身,并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的石台牯牛降。目前已开发开放的主要是龙门景区。其中包括有严家古村、四叠飞瀑、龙门潭、龙门峡谷、天作迷宫等景点,每一处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走进牯牛降,享受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着厚重而神奇的历史文化,体现别样的生活,可以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 冬日,这里属于枯水季节,所以溪水不多,但仍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清澈见底,明如玻璃。峡谷里满是裸露在外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头,它们有的像鹅蛋,摸上去细腻光滑,仿佛人工打磨过一般;有的像馒头,拿在手里掂一掂,沉甸甸的;有的像磨盘,真想推动它转上一圈,可惜是蚍蜉撼树,纹丝不动;有的宽敞、平整,大如游乐场,可以站在上面拍照留念,累了还可以坐一坐,躺一躺,蹬一蹬腿,伸一伸懒腰,随心所欲,放浪形骸,惬意至极,细细体验大自然的包容与恩赐。 踏入牯牛降景区,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冰雪世界。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那是一种混合着松针、泥土和冰雪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深深地吸上几口,顿感神清气爽。脚下的石板路,被霜雪覆盖,走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一首冬日乐章。 这些石头颜色各不相同,有的是黑色,有的是暗灰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的是蓝色……小小的石头浸润在一两尺深清澈见底的溪水里,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游人兴奋得胡乱卷起裤管,甩掉鞋袜,光着脚丫踏进澄澈的溪水里,慢慢地向前探着走,一种清凉之感顿时由脚底直透脑门,同时足底酸酸的,胀胀的,微痛,稍作停留,闭目养神,充分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免费的足底按摩。腿脚移动,趟着水,水波潋滟,一圈一圈地向外扩散,闪闪烁烁,在阳光的映照下水底的彩石放出炫目的紫光,迷晃人的眼睛。 循着潺潺的溪水溯流而上,山势迤逦而上,越来越险峻,对面的百丈崖像被刀切、斧砍过似的,笔直向上,令人不寒而栗。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的一切都令人叹为观止。谷里的溪水也越来越深,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在彩石的折射下,绿中泛着微蓝,澄碧如洗,婉如一块巨大的宝石,盈盈烁烁,又像不断翕动的碎鳞,那么清澈,那么明亮,那么可爱,忍不住掬一捧溪水入怀,让心与之融为一体,清凉惬意,涤荡了尘世的浮躁与喧器,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欢愉。 走过颤颤悠悠的吊桥,怡然自得,渐渐地听到了瀑布的声音,哗啦啦地响着,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同路的女孩欣喜若狂,加快了脚步,站在山谷里抬头仰望着,它仿佛一块巨大的白布被山势扯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四块小布,最上面的和最下面的分别呈三角形和长方形,中间的两块细细的,长长的,如两根荧光棒一般,整体看上去,“一波四折”,尽显婉曲之美。它没有庐山瀑布一气呵成之霸气,有的只是婉约、含蓄,以及小桥流水般的浪漫情调。一阵风吹来,珠玑四溅,如烟,如雾,如尘,空气中氤氲着清凉、快乐的水分子,扑面而来,轻柔地滋润着游人干涩的心田,惬意至极。这就是著名的牯牛降“四叠瀑布”。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连绵的山峦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峦在云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画。山间的村落,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袅袅炊烟从烟囱中升起,给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温暖的气息。此时,阳光洒在身上,虽然依旧寒冷,但心中却充满了喜悦和满足。我静静地坐在山顶的巨石上,闭上眼睛,感受着冬日的阳光、微风和这宁静的氛围,心中的烦恼和疲惫仿佛都被这纯净的自然所洗涤,只留下一片澄澈与安宁。 在山顶停留片刻后,我开始下山。下山的路比上山时轻松了许多,但也更加小心翼翼,生怕滑倒。途中,我遇到了一些前来游玩的游客,他们和我一样,被牯牛降的冬日美景所吸引。大家互相交流着游玩的感受,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林间。 不知不觉,太阳渐渐西斜,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牯牛降。回首望去,牯牛降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这次冬日游牯牛降,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更让我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力量。我期待着下一次与牯牛降的相遇,期待着在不同的季节,领略它不一样的魅力。 山高林茂,芳草萋萋,怪石嶙峋,各种杂木在石缝里顽强地生长着,凉风习习,竹林幽深,山鸟叽叽,松树依旧那么苍翠,落叶乔木青黄相间。山间的梯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农民在山下种了不少茶叶。溪水淙淙地流着,一群鸭子快活地扑腾着翅膀,像一只只小纸船顺流而下;岸上小屋座座,树影斑驳。下了拱桥,不知不觉我们又回到了起点。 在返回的路上,我们仍回味着牯牛降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特别是那关于牯牛的传说,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愿望——抵抗邪恶势力,追求美好的生活。这里既有旖旎的自然风光,让人涤荡俗世的烦恼,享受须臾的静谧时光,又能感受地域文化的神奇与丰富内涵。 <p class="ql-block">牯牛降以雄、奇、险著称,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山岳风光秀美绮丽。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故名牯牛降。冬日,这里游人不多,水潭、瀑布、峡谷和徒步路线却吸引着喜欢清静的游客和户外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谢谢点赞欣赏</span></p>